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工程学院教学监督与评估中心(高教研究所)

作品数:14 被引量:69H指数:5
相关作者:秦祖泽黄新华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9篇教育
  • 4篇文化
  • 4篇高等教育
  • 3篇反省
  • 2篇大学精神
  • 2篇心理
  • 2篇社会
  • 2篇课程
  • 2篇课程设置
  • 2篇教学
  • 2篇传统文化
  • 1篇大学制度
  • 1篇大众化
  • 1篇大众化阶段
  • 1篇独立人格
  • 1篇新教
  • 1篇新教育
  • 1篇心理发展
  • 1篇心理发展规律
  • 1篇学术

机构

  • 14篇湖南工程学院

作者

  • 11篇黄俊伟
  • 2篇刘国荣
  • 2篇黄新华
  • 1篇彭晓
  • 1篇唐小俐
  • 1篇秦祖泽
  • 1篇汪建华

传媒

  • 6篇现代大学教育
  • 2篇当代教育论坛...
  • 1篇江苏高教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中国社会导刊
  • 1篇现代教育科学...
  • 1篇大学教育科学
  • 1篇湖南文理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南省第六届中青年高等教育论坛综述
2006年
黄俊伟段慧兰
关键词:教育论坛中青年教育质量
试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网络的构建与完善被引量:1
2005年
黄新华
关键词:保障网络心理发展规律大众化阶段录取比例情感问题经济困难
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理性思考被引量:5
2003年
当下创新教育的关键 ,是要首先改革妨碍创新意识生存的传统文化土壤 ;以此为前提 ,我们就创新能力培养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提出了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条件、改变大学教育行政化、创新人才只能“个体实现”等 5个与教育理念有关的建议 ;最后指出 ,鉴于转变传统文化观念的难度 ,创新人才培养带给我们的变化 ,可能只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黄俊伟秦祖泽
关键词:创新教育思维特征精神心理传统文化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教育理念述评——以华人校长为例被引量:4
2010年
上个世纪20年代左右,中国教会大学出现了一批具有基督教信仰的华人大学校长。这批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有三个共同取向:一是以理性文化反省为视角,把大学发展定位视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主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二是倡导大学学科专业设置应符合国家现时需要,强调学用一致、知行合一;三是重视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营造良性互动的大学育人氛围。
黄俊伟
关键词:中西文化基督徒独立人格
工程教育的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乌托邦被引量:9
2005年
泛学科人文精神的意义应该主要体现在实践层面。基于这一点,针对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仍较低的现实,认为不真实地存在工程教育对人文精神的排斥和挤压问题。相反,工科大学生当前最需要的人文精神,是要让学生通过技术理性的启蒙,比照并尊重国际工程教育的惯例,从而建立与工程师职业属性相对应的专业精神。并指出工程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是二律背反的关系。
黄俊伟秦祖泽彭晓
关键词:工程教育人文精神
公共记忆中的民国大学被引量:6
2012年
近一个世纪前的民国大学,作为东西方文化良性融合的结晶体,最大可敬之处是对舶自西方的现代大学基本品格的尊重,具体表现在:把教育与科研置于主导地位来设计大学的主体制度,承认并保障私立大学的公平地位,于教师聘任、晋升制度中所体现的破格取才态度,大学校长专心一职,严控毕业出口等方面。这些理念和具体做法,对今日中国的大学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
黄俊伟
关键词:文化反省
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几点认识被引量:27
2003年
大学的主要功能包括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 ,因而大学应兼有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特点。本科教育既应为立志从事学术研究、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才提供知识平台 ,也应为大量完成本科学业、准备服务社会的人才奠定就业基础。初步论证了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可能性 ,探讨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模式和应用型人才的素质构架 。
黄新华刘国荣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本科教育社会服务学术研究办学
教学改革的出路:教学自由被引量:1
2005年
汪建华黄俊伟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自由高等教育课程设置
中国早期大学通才教育理念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
2016年
相较大陆通识教育进程,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进程较为顺遂,现已完成普及并进入深化阶段。就此归因,显然与20世纪50年代,台湾以"复校"大学为主体的大学制度构建,较好传承了原民国大学重通才教育之传统密切相关。分析台湾"复校"大学在重建之初,于通才教育方面的教学制度安排、课程设置、保障机制等元素,可清晰观察到"复校"大学对原大陆母校教育传统之坚守和持续推进的过程。从大学遗传环境论的角度出发,至少可收获三点启示:尊重传统并保持教育核心价值的基本稳定;尊重大学自主办学;大学校长应具教育家的品质。
黄俊伟
关键词:通才教育课程设置
反省是大学精神的核心被引量:2
2007年
没有反省,便没有进步,个人如此,大学亦然。中国现代大学的起步阶段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办出一批与当时国外主流大学只有量差没有质差的大学,两点因素值得深思及借鉴:一是前辈大学办学者在中国教育传统与西方教育思想发生剧烈冲突的时候,秉持了公共知识分子的文化反省精神;二是承认现代大学制度的超国界性格,比照国际通用惯例来建设中国的大学。认为中国现在的大学应该以批判性的反思态度,来理性审视自己。
黄俊伟
关键词:反省大学制度大学精神传统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