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化工大学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石岳苏灿军汪爱明张莹莹李国明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化学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复合材料
  • 5篇复合材
  • 4篇中间相沥青
  • 3篇中间相沥青基
  • 3篇溶胶
  • 3篇纳米
  • 3篇抗氧化
  • 3篇C/C
  • 3篇C/C复合材...
  • 2篇溶胶-凝胶法
  • 2篇溶胶-凝胶法...
  • 2篇石墨化
  • 2篇碳纤维
  • 2篇炭纤维
  • 2篇凝胶法制备
  • 2篇吸波
  • 2篇纤维
  • 2篇抗氧化性
  • 2篇催化石墨化
  • 1篇导热

机构

  • 13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北京汽车玻璃...

作者

  • 10篇迟伟东
  • 10篇刘辉
  • 9篇沈曾民
  • 2篇徐樑华
  • 2篇张莹莹
  • 2篇李国明
  • 2篇石岳
  • 1篇田艳红
  • 1篇汪爱明
  • 1篇穆翠红
  • 1篇王统帅
  • 1篇陈龙
  • 1篇高爱君
  • 1篇李雅东
  • 1篇王素卿
  • 1篇张学军
  • 1篇张丽
  • 1篇苏灿军
  • 1篇胡琳
  • 1篇罗莎

传媒

  • 4篇炭素技术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耐火材料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化工进展
  • 1篇材料工程
  • 1篇高科技纤维与...
  • 1篇宇航材料工艺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液相先驱转化法制备锆掺杂C-C复合材料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首先以八水氧氯化锆为原料合成了含锆液相先驱体,利用TG、XRD等研究了含锆液相先驱体的分解过程和产物;然后以含锆液相先驱体为浸渍剂对初始密度分别为1.0、1.2、1.4和1.6 g.cm-3的纯C-C复合材料进行浸渍处理,研究了锆掺杂C-C复合材料的密度和ZrO2含量变化以及锆在复合材料中的存在形式及分布状态,同时研究了锆掺杂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液相先驱体于1 000、1 600℃处理后完全转化为纳米的ZrO2和ZrC粒子,其中m-ZrO2、t-ZrO2、ZrC的晶粒尺寸分别为32、19、28 nm;纳米ZrO2均匀分布于C-C复合材料的表面、基体中与碳纤维表面;在生成ZrC的过程中,纳米ZrO2不仅与C-C复合材料中的基体碳相互作用,还和增强体碳纤维相互作用,使其表面产生缺陷和孔洞而降低了部分纤维的增强作用;但相比于纯C-C复合材料,锆掺杂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明显提高。
石岳刘辉迟伟东沈曾民
关键词:真空浸渍法纳米氧化锆抗氧化性
中间相沥青基高导热碳板的制备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采用氮压式单孔纺丝机进行熔融纺丝,对所获得的中间相沥青纤维进行适度的预氧化处理后通过热压成型工艺进行自烧结成型,并对其分别研究了硼(B),钛(Ti),钛—硼(Ti-B)三种体系的催化石墨化,借助红外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导热率测量等手段研究了催化石墨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60℃预氧化处理的中间相沥青纤维经热压成型可制备出高导热率的碳板,使用Ti-B催化体系催化效果明显,在此体系下制备的材料导热率高达996.45W/M·K。
张莹莹刘辉迟伟东沈曾民
关键词:中间相沥青基自烧结催化石墨化高导热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镀镍制备吸波材料被引量:4
2011年
为制备中间相沥青基镀镍碳纤维,本文对比研究了电磁搅拌法和超声波法两种镀镍工艺,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均可制备出表面镍含量较高的碳纤维,但超声波法制备的镀镍碳纤维的连续性优于电磁搅拌法,适合后续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的制备。对镀镍碳纤维的电磁性能的研究发现,镀镍后碳纤维的电损耗参数下降,磁导率提高,利于低频带吸收。利用中间相沥青基镀镍碳纤维制备出树脂基复合材料,对其吸波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以镀镍纤维层间全平行排布铺层制备的复合材料与未加镀镍碳纤维的相比,同时提高了在低频带和高频带的吸波效果,在14.88GHz吸收峰峰值为-27.62dB,低于-5dB的累积频宽约为14GHz,低于-10dB的累积频宽约为6.5GHz,吸波效果明显。
汪爱明刘辉迟伟东沈曾民刘汝领
关键词:复合材料吸波材料电磁性能
PAN纤维高温环境下氮结合态演变规律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通过使用XPS和XR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经低温碳化后PAN纤维中氮结合态的高温演变规律,推测了其反应机理,探讨了由氮结合态的演变所引起的纤维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经低温碳化后PAN纤维中的氮主要以吡啶氮、叔胺氮和氨基/亚氨基3种结合态存在,当热处理温度在700℃以下时,纤维中吡啶氮含量最多;随着温度的升高,氨基/亚氨基和吡啶氮含量逐渐减少,而叔胺氮含量先呈增加趋势,温度升高到1000℃以后时,叔胺氮含量迅速下降;1300℃以后,纤维中的叔胺氮含量最多;PAN纤维中的氮以叔胺氮形式存在更有利于平面六元碳网的逐步完善。
罗莎高爱君王统帅苏灿军徐樑华
关键词:PAN纤维XPSXRD
低温炭化温度梯度对聚丙烯腈预氧纤维结构演变及碳纤维性能的影响
2021年
聚丙烯腈(PAN)预氧纤维在低温炭化阶段经热裂解重组而转化为具有乱层石墨结构雏形的低温炭化纤维,此阶段的温度调控对最终碳纤维的结构与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采用^(13)C固体核磁共振谱图(^(13)C-NM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和力学性能分析等手段,研究预氧纤维在低温炭化阶段的反应进程、温度梯度调控对预氧纤维的结构演变和碳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预氧纤维在低温炭化过程中,经450℃热处理后碳结构的支链化程度达到最大值0.99,当处理温度达到550℃后,以芳环链段的重组交联为主要反应。低温炭化温度梯度影响预氧纤维的结构演变进程,当采用350—450—650℃的梯度升温模式时,先经450℃处理的低碳纤维中—C—C基团的^(13)C-NMR位移最大,表明纤维内的支化交联反应最多,再经650℃处理的纤维d_(002)以及相应高碳纤维的I_(A)/I_(G)达到最大,说明其无定形碳相对含量最多,因而最终碳纤维的力学性能最差;当采用350—550—650℃的梯度升温模式时,纤维内裂解与重组交联反应有序开展,低碳和高碳纤维的碳结构更优,最终碳纤维的致密性及力学性能得到提升。
何沐王宇徐樑华
关键词:低温炭化温度梯度
锆掺杂C/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观结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以醋酸锆溶液和石油沥青为原料,通过浸渍法制备出锆掺杂C/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致密化规律和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利用XRD和SEM分析了锆在C/C复合材料中的存在形式和分布状态。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中掺杂的锆经1000℃和1600℃处理后完全转化为单斜纳米ZrO2晶体和立方纳米ZrC晶体,纳米ZrO2均匀分布于材料的基体中和碳纤维表面。1500℃下锆掺杂C/C复合材料的氧化速率仅为0.0054wt%/s,较纯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石岳刘辉迟伟东沈曾民
关键词:C/C复合材料浸渍法纳米ZRO2抗氧化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表面TaC涂层的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表面制备了碳化钽(TaC)涂层。运用FTIR对钽溶胶、凝胶的特征基团进行了分析,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TaC涂层纤维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并利用热失重研究了涂层对碳纤维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二次涂层,1600℃热处理后,碳纤维表面的TaC涂层均匀致密,无明显孔洞,呈连续的层状结构,涂层厚度约为150nm,且涂层中存在大面积的白色TaC颗粒。研究结果还表明,二次涂层后碳纤维起始氧化温度比无涂层碳纤维提高了250℃,且纤维在800℃以下几乎没有明显的失重,氧化终止温度也提高到870℃,该涂层提高了碳纤维的抗氧化性能。
穆翠红刘辉迟伟东沈曾民
关键词:溶胶-凝胶TAC涂层抗氧化性
溶胶-凝胶法制备Zr-C/C复合材料及其烧蚀性能
2010年
研究了一种在C/C复合材料中掺杂难熔金属化合物的新方法:溶胶-凝胶法。利用醋酸锆溶胶对密度为1.39和1.59 g/cm3的C/C复合材料进行浸渍,凝胶化后,再进行炭化处理,在C/C复合材料中引入了难熔金属化合物ZrC。经若干次处理后,两种C/C复合材料的密度最终分别达到1.88和1.86 g/cm3。利用电子背散射测试观察Zr在C/C复合材料中的分布,发现在C/C复合材料表面多次凝胶沉积形成一层Zr的涂层,而在材料的内部Zr的分布主要依赖于材料本身孔洞的分布以及纤维束间的孔隙。对电弧烧蚀后的Zr-C/C复合材料进行表观形貌观察,发现在材料表面形成均匀的ZrO2膜,将基体与氧气隔绝,从而减缓材料的烧蚀速率。
李国明刘辉迟伟东沈曾民
关键词:C/C复合材料溶胶-凝胶法耐烧蚀ZRC
溶胶-凝胶法制备高含锆C/C复合材料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研究了一种在C/C复合材料中添加难熔金属化合物的新方法:溶胶-凝胶法。通过TG和XRD测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醋酸锆溶胶-凝胶分解反应。TG测试结果表明,醋酸锆凝胶的分解反应主要发生在400℃之前。对不同温度处理的醋酸锆凝胶做XRD测试发现,在400℃时,醋酸锆凝胶开始分解生成ZrO2,并在1600℃时开始发生转变,生成ZrC。利用醋酸锆溶胶对密度为1.39,1.59g/cm3的C/C复合材料进行浸渍,9次增重后密度最终分别达到1.86,1.88g/cm3,含锆量(ZrO2)分别为14%和24%,达到在C/C复合材料内引入高含量难熔金属化合物粒子的预期目标。
李国明刘辉迟伟东沈曾民
关键词:C/C复合材料溶胶-凝胶法
苯基硅油集束剂对中间相沥青纤维不熔化过程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通过熔融纺丝、不熔化和炭化处理得到了中间相沥青炭纤维,利用FTIR和TG-DSC手段研究了沥青纤维的不熔化过程。结果表明,沥青纤维在氧化过程中沥青分子与氧反应形成了耐热的氧桥结构,且反应主要发生在200~350℃。利用DSC、SEM、EDS等手段研究了苯基硅油集束剂对中间相沥青纤维不熔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集束剂很好地改善了纤维间的静电作用,减少了纤维与导辊间的相互摩擦,有效避免纤维表面产生缺陷。同时集束剂还能够很好地改善沥青纤维的集束性和分纤性,使得纤维排列规整性提高。但是在集束剂作用下,纤维丝束密度过大阻碍了纤维束间的气流流动,减缓了反应过程中的热量释放,易导致热点处纤维的融并。当不熔化温度为290℃、集束剂浓度1%时,炭纤维的抗拉强度为1.36GPa。
陈龙刘辉迟伟东沈曾民
关键词:炭纤维中间相沥青不熔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