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作品数:16 被引量:203H指数:6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系统哲学视野下的科技创新与和谐社会构建
- 2013年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科技创新是其重要因素与核心子系统,科技创新与和谐社会构建之间存在一种层次协同作用。我国科技创新存在原始创新不足等问题,科技创新的创造性要求创新从集成转向原始;过程性要求对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精神和技术伦理的教育;整体性要求培育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与奖励机制。
- 张珍
- 关键词:和谐社会协同进化思维范式
- 河南省多级地貌特征及与土壤多样性的关系被引量:6
- 2019年
- 从土壤多样性向地多样性发展符合土壤地理学的研究趋势,选择河南省作为研究区,将地貌这一主要的地学要素加入到土壤多样性的研究中,并用改进的仙农熵公式对多级地貌空间分布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多样性的相关性进行探讨。首先,对河南省1︰175万地貌类型图进行矢量化得到地貌类型等级系统;然后,对地貌和土壤的构成组分多样性和2种不同分类体系的分支率进行计算并分析其特征;最后,在3 km×3 km网格尺度下分析地貌和土壤多样性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河南省共有3个一级地貌,12个二级地貌和37个三级地貌;随着土壤和地貌分类的等级细化,其分类个数和构成组分多样性值均呈上升趋势,即土壤和地貌所有分类单元在数量构成上的均匀程度越来越高;两种分类系统中,土壤分类较地貌分类有更详细的分类体系,且分支率有较大范围的变化;河南省一级地貌、二级地貌和三级地貌的空间分布多样性值和面积值均最大的类型分别是流水地貌、冲积平原和泛滥平坦地,是不同级别的优势地貌类型;一级地貌类型与土类、亚类和土属多样性间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且以流水地貌与土壤多样性间的相关性最强。
- 任圆圆张学雷
- 关键词:地貌土壤多样性
- 北京市生态用地空间演变与布局优化研究被引量:41
- 2013年
- 以北京市为例,在全面探讨生态用地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理论,分析生态用地空间的演变规律,通过对生态用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景观空间结构和生态敏感性的全面分析,构建生态用地空间重要性的评价模型,并以重要生态用地空间为刚性框架,分别按照保留城市面积40%,50%,60%作为重点生态用地的情景,提出北京市城市生态用地空间的布局模式。结果表明:基于保护重点生态用地的城镇发展格局,既能够不以牺牲土地利用的经济价值为代价,又能够保障城市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安全格局,是实现"效率"与"安全"双赢的良性空间布局。
- 关小克张凤荣王秀丽赵华甫姜广辉
- 关键词:生态用地
- 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特征及优化布局研究被引量:61
- 2013年
- 农村居民点的优化布局必须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目标,针对不同类型进行分类调控,科学评价农村居民点的综合发展潜力是村庄量化分类的基础,也是协调推进村庄整治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2004年、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研究了平谷区2009年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2004年-2009年间居民点用地的变化情况。结合山区和平原区的不同发展条件,分别制定山区和平原区农村居民点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的地理空间分析功能,对评价要素的空间叠加、计算,评价村庄的综合发展潜力。并将评价结果与城镇发展规划相结合,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区位条件,提出居民点用地调控的类型及区域产业发展布局的方向。研究结果体现了土地利用的现状及适宜性,对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关小克张凤荣刘春兵李乐赵华甫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优化配置
- 土壤与地表水体空间分布格局的交互关系研究
- 2021年
- 以中国中部典型农业区的土壤和地表水体数据为例,基于改良的土壤多样性计量方法计算并统计了1km网格尺度下的土壤类型个数、土壤构成组分多样性、土壤空间分布多样性和地表水体空间分布多样性等多类数据指数,探索了区域土壤与地表水体在地理空间分布格局上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最具代表性土类潮土和褐土(两者面积加和占研究区总面积85%,两者空间分布多样性均大于0.8)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区域地表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之间存在数据联系,回归分析中的判定系数R^(2)大于0.5,这与水要素在两种土壤类型成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2)研究区面积的增加一般会造成地表水体对区域内土壤类型数量的影响作用减弱。与其他成土因素相比,水要素在土壤形成中影响作用的重要程度与研究尺度的大小有关。(3)基于资源地理空间分布离散性分析的土壤多样性计量方法及理论为水、土等不同资源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评价及其交互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及数据支持。
- 段金龙张戈任圆圆张学雷李卫东
- 关键词:土壤多样性地表水体土壤形成
- 基于耕地保护的城市发展空间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针对城市边缘地带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与优质农用地大量减少的矛盾,以驻马店为例,在充分考虑农田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了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系统和耕地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组成的生态适宜城区扩展用地评价方法,评价了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和农地的自然宜耕性,基于保护优质耕地的目标,划分了适宜性发展空间分区,将城市发展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个类型,结合宜居城市建设对不同分区内的耕地功能用地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扩展用地时空配置的方法和途径。结果表明:驻马店市重点、优化、限制和禁止开发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7.05%、28.87%、17.75%、16.33%。该评价方法为城市边缘地带新增建设用地的时空配置提供了参考。
- 关小克
- 关键词:耕地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 农村居民点综合实力评价与调控模式研究——以门头沟区为例
- 2014年
- 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从地形地貌、规划引导和自身实力三个方面,选取8个指标对区域农村居民点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并划分村庄综合发展实力。在此基础上,综合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历史文化、旅游接待和特色产业的农村居民点,构建综合实力与资源优势的组合类型,提出不同村庄的发展模式。研究结果综合了自然、社会、规划等多层面的因素,对于开展山区农村居民点整治和规划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关小克李乐杨峰
- 社会科学哲学的突现整体主义——索耶的社会突现理论探析被引量:2
- 2016年
- 对于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方法论整体主义的经典论争,索耶提出社会突现的理论体系,在本体论个体一元主义的基础上强调社会性质的整体性,揭示社会突现具有不可还原、下向因果、非模拟不可预测、层次性等基本特征,构建了用突现概念诠释的整体主义理论体系。这种社会科学哲学的突现整体主义是对经典突现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突出了兼容与超越还原的特性。其不可还原和下向因果论证虽然面临国内外学者的批评,但核心思想依然成立。
- 张珍
- 关键词:整体主义
- 河南省成土母质与土壤空间分布多样性的特征被引量:14
- 2019年
- 成土母质作为土壤发育的主要形成因素,二者间的关系密切。选取河南省作为研究区,从多样性的角度运用经典的仙农熵测度方法分析成土母质和土壤要素的构成组分多样性、不同母质基础上各土壤分类级别的多样性特征,并运用改进的仙农熵公式研究5 km×5 km网格尺度下不同成土母质对土类空间分布离散程度的影响及不同成土母质和土壤的空间分布多样性特征和相关性。结果表明:(1)成土母质类型虽少,但其构成组分多样性高于土类,这与二者分类系统的分支率有关;(2)6类母质类型中,残积、坡积物母质面积最大且发育土壤类型最为复杂;15种土壤类型与6类母质之间的关系有一对多、一对一和多对一3种类型;(3)不同母质上发育的土类的空间分布离散性程度不同,残积、坡积物母质上分布的优势土类为粗骨土,河流冲积物和河湖相沉积物母质上的优势土类分别是潮土和砂姜黑土,洪积物和黄土与红土母质上发育较好的两种土类为黄褐土和褐土,风积物母质上仅发育了风砂土一种土类;(4)潮土和河流冲积物母质分别是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空间分布多样性值最高的土类类型和成土母质类型,且成土母质与土类空间分布多样性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综上,河南省的6大类成土母质与15种土类的构成组分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离散性程度存在差异,且二者的空间分布多样性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任圆圆张学雷张学雷孙鹏段金龙
- 关键词:成土母质土壤
- 突现整体主义的思想变迁及其现代特征被引量:2
- 2014年
- 突现是系统哲学、科学哲学和心灵哲学等学科及其交叉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首先表达的是一种整体不等于部分和的整体主义思想。通过突现概念诠释的整体主义经历了强、弱、中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典突现主义通过不可还原强调突现的强整体性;心灵哲学中还原论的两次挑战力图消解突现而形成可分解的较弱的整体性;复杂系统突现则在强整体论与强还原论之间寻求张力,侧重研究突现历时生成的动力学机制,形成了兼容与超越还原的突现观。这种具有中间道路特征的"兼容与超越还原"恰恰表达了突现整体主义的现代特征。
- 张珍
- 关键词:突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