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

作品数:34 被引量:200H指数:9
相关作者:胡赫高雨东敏曹栋韦薇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缺血
  • 3篇动物
  • 3篇动物实验
  • 3篇血栓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聚集
  • 3篇镇痛
  • 3篇肝损伤
  • 2篇丹参
  • 2篇丹参粉
  • 2篇丹参粉针
  • 2篇丹参粉针剂
  • 2篇凋亡
  • 2篇血流
  • 2篇血栓形成
  • 2篇血小板聚集抑...
  • 2篇血小板聚集抑...
  • 2篇血性
  • 2篇药动学
  • 2篇药物

机构

  • 32篇北京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垂杨柳...

作者

  • 11篇王银叶
  • 9篇李长龄
  • 4篇刘晓岩
  • 4篇汤志宇
  • 3篇蒲小平
  • 3篇张红梅
  • 3篇李玉珍
  • 2篇孙崎
  • 2篇陈世忠
  • 2篇东敏
  • 2篇高雨
  • 2篇马建
  • 1篇曹栋
  • 1篇张晓雪
  • 1篇黎洪珊
  • 1篇张海英
  • 1篇解建勋
  • 1篇王淑梅
  • 1篇李桃园
  • 1篇徐鹏

传媒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中国药理学会...
  • 2篇中国药学会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神经药理学报
  • 1篇全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药学会学...
  • 1篇全国中西医结...
  • 1篇第七届全国生...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6篇2001
  • 5篇200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螺环哌嗪季铵盐化合物LXM-10-cis镇痛作用研究
<正>目的:螺环哌嗪季铵盐化合物是一类结构新颖,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化合物。本文旨在研究螺环哌嗪季铵盐化合物LXM-10-cis对炎性痛和慢性神经痛的镇痛作用及作用靶点。方法:以小鼠福尔马林模型和大鼠慢性压缩性神经痛模型(...
王丁孙崎梁莹莹李润涛叶加
文献传递
单用和复方中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的药动学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比较比格犬口服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与复方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液中的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的药动学参数,以研究二者合用对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药动学的影响。方法比格犬给药后不同时间采血,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浆中5-ISMN的浓度,用WINBMUPK软件分析数据并计算单用和复方中的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的药动学参数,以方差分析和双尾单侧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单用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ρmax,AUC0-24h均无明显差异。结论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与果糖二磷酸钠组成复方后灌胃给药,对前者的药动学性质无明显影响。
胡蝶郭宏宝王银叶郭绪林b
关键词: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药动学
实验性心肌缺血时内源性ET,CGRP和NO水平的变化及心舒平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观察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心肌内ET ,CGRP含量和血清NO水平的变化及中药心舒平对心肌缺血的影响和对这些血管活性物质的调节。方法 :测定异丙肾上腺素引起心肌坏死大鼠血清中心肌酶、NO水平和心肌组织中ET及CGRP含量 ;或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大鼠心肌缺血 ,观察手术后不同时间心电图变化和心肌梗死范围。结果 :异丙肾模型动物心肌中ET含量明显升高 ,CGRP含量变化不明显 ;血浆中NO浓度亦未见明显改变。心舒平组动物血清的NO浓度明显升高 ;心肌中ET和CGRP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心舒平可显著降低异丙肾模型的血清LDH和CK水平 ((P <0 .0 5或P <0 .0 1) ;降低冠脉结扎大鼠升高的S T段(P <0 .0 5或P <0 .0 1) ,使心肌梗死范围减小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内源性ET可能参与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心肌缺血 ;心舒平对不同的心肌缺血模型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促进血管内皮释放NO。
刘晓岩王银叶陈世忠李长龄
关键词:心肌缺血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内皮舒张因子
丹参粉针剂对实验性肝损伤模型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丹参对大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扑热息痛(AP)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改变及病理学变化为判断指标,对丹参粉针剂的保肝作用进行实验...
纪超蒲小萍耿兴超
关键词:丹参肝损伤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扑热息痛
文献传递
脑栓康的抗脑缺血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评价脑栓康对脑缺血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环节。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动脉结扎造成脑缺血模型,测定脑含水量、K+、Na+及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测定正常和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正常大鼠脑血流量及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脑栓康150mg/kg可明显降低脑缺血大鼠的脑含水量和脑MDA含量(P<0.05);脑栓康75mg/kg可减轻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Na+蓄积和K+流失(P<0.05),可使缺血脑组织海马旁回神经元变性明显改善;脑栓康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一次给药150mg/kg、75mg/kg对ADP诱导的正常大鼠血小板的聚集抑制率分别为85.6%和72.8%,脑栓康300,150和75mg/kg连续给药5d,对ADP诱导的血瘀大鼠血小板的聚集抑制率分别为62.6%、57.3%和32.8%;脑栓康300mg/kg1次给药可使正常大鼠的脑血流量增加9.6%,也可使血瘀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由(7.20±1.49)g/L降低至(6.03±0.88)g/L。结论:脑栓康有明显的抗脑缺血作用,其作用环节可能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脑血流量和抗氧化减少细胞损伤等。
张红梅王银叶李长龄
关键词:脑栓康脑缺血丙二醛血液流变学血瘀
三氟拉嗪抑制吗啡依赖大、小鼠纳洛酮催促的戒断症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研究三氟拉嗪对吗啡依赖大、小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影响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吗啡依赖大、小鼠纳洛酮催促实验。结果 三氟拉嗪 (2~ 2 0mg·kg-1)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所致的跳跃、湿狗样抖动、前爪震颤和体重下降。三氟拉嗪 5~ 2 0mg·kg-1ip ,对吗啡依赖大鼠大部分纳洛酮催促的阳性戒断症状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中包括跳跃、湿狗样抖动、排泄物、体重下降、咬牙、流涎、腹泻、上睑下垂、激惹。作为DA1/DA2 受体激动剂 ,阿朴吗啡 (2~ 8mg·kg-1)对三氟拉嗪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无明显影响 ,而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吡啶 (5~ 2 0mg·kg-1)则呈剂量依赖性加强三氟拉嗪对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结论 三氟拉嗪对吗啡依赖大、小鼠纳洛酮催促的戒断症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受体后钙调素生物活性的抑制作用可能是三氟拉嗪抗吗啡依赖大、小鼠躯体戒断症状主要机制 ,而中枢神经系统DA2
梁建辉叶向锋孙红蕾陆颖徐鹏
关键词:三氟拉嗪阿朴吗啡吗啡依赖钙调素躯体依赖
螺环哌嗪季铵盐化合物LXM-10-cis镇痛作用研究
王丁孙崎梁莹莹李润涛叶加
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吐温20复配体系对姜黄素的增溶和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21年
姜黄素是一种多酚类物质,存在于众多姜科姜黄属植物中,如姜黄、莪术、郁金等。大量实验表明,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症、改善免疫功能、治疗糖尿病等诸多药理作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1-3]。但研究人员通过对姜黄素药动学的研究发现,姜黄素不溶于水,体内吸收差,易代谢[4],所以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需要思考如何合理地提高姜黄素在水中的溶解度,促进机体吸收。万红等[5]对不同的姜黄素增溶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PVP)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具有较好的增溶作用,但仍然具有药物分散状态稳定度不高等缺点。此外,很多研究人员也使用了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对姜黄素进行增溶[6-8]。不同性质的表面活性剂之间具有协同效应,常常具有“1+1>2”的效果,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复配有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应用性能等优点。
孔维恺忻鄢尤奇蔡文康胡新
关键词:姜黄素十二烷基硫酸钠增溶作用
血竭总黄酮对大鼠脑血流及缺血性脑水肿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竭总黄酮对大鼠脑血流及缺血性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即伪模型动物组(仅实施假手术不测脑血流量)、溶剂对照兼模型动物组(i.g.同体积的溶剂,作为溶剂对照组动物测完脑血流量后,实施双侧颈总动脉...
马建李华李长龄
丹参粉针剂对实验性肝损伤模型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丹参对大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扑热息痛(AP)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改变及病理学变化为判断指标,对丹参粉针剂的保肝作用进行实验...
纪超蒲小萍耿兴超
关键词:丹参肝损伤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扑热息痛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