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383 被引量:4,650H指数:34
相关作者:周治金张慧张军伟段文婷马向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9篇期刊文章
  • 9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0篇哲学宗教
  • 105篇医药卫生
  • 67篇经济管理
  • 59篇社会学
  • 26篇文化科学
  • 3篇语言文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7篇心理
  • 32篇中介
  • 31篇影响因素
  • 30篇大学生
  • 26篇儿童
  • 23篇社会
  • 21篇心理咨询
  • 20篇中介作用
  • 17篇自我
  • 15篇抑郁
  • 15篇干预
  • 14篇心理机制
  • 13篇情绪
  • 13篇自杀
  • 12篇动机
  • 12篇少年
  • 12篇青少年
  • 10篇教师
  • 9篇当事
  • 9篇多动障碍

机构

  • 380篇华中师范大学
  • 27篇教育部
  • 27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3篇福州大学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武汉体育学院
  • 7篇湖北大学
  • 5篇湖北汽车工业...
  • 5篇武汉理工大学
  • 4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江汉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湖北中医药大...

作者

  • 85篇江光荣
  • 53篇徐富明
  • 45篇郭永玉
  • 34篇任志洪
  • 32篇周宗奎
  • 26篇朱旭
  • 26篇马红宇
  • 23篇谷传华
  • 18篇蒋多
  • 17篇张军伟
  • 17篇刘腾飞
  • 17篇莫书亮
  • 15篇于丽霞
  • 14篇孙启武
  • 14篇张微
  • 13篇王伟
  • 12篇龚少英
  • 12篇魏华
  • 11篇黄宝珍
  • 10篇李斌

传媒

  • 72篇心理科学进展
  • 44篇中国临床心理...
  • 39篇心理科学
  • 27篇心理学报
  • 22篇心理研究
  • 20篇中国心理学会...
  • 15篇中国心理卫生...
  • 13篇第十六届全国...
  • 10篇第十三届全国...
  • 8篇应用心理学
  • 8篇第十二届全国...
  • 6篇中国学校卫生
  • 5篇中国特殊教育
  • 5篇医学与社会
  • 5篇心理与行为研...
  • 4篇中国健康心理...
  • 4篇第十五届全国...
  • 3篇心理发展与教...
  • 3篇心理学探新
  • 3篇武汉市第五届...

年份

  • 2篇2024
  • 10篇2023
  • 7篇2022
  • 12篇2021
  • 8篇2020
  • 11篇2019
  • 15篇2018
  • 12篇2017
  • 12篇2016
  • 14篇2015
  • 15篇2014
  • 55篇2013
  • 34篇2012
  • 64篇2011
  • 58篇2010
  • 35篇2009
  • 14篇2008
  • 2篇2007
3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庭复原力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一项多水平元分析
心理健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尤其是焦虑和抑郁,对个人、家庭和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家庭复原力指一个家庭在逆境中适应和发展的能力,以及促进家庭功能积极发展的力量。过去的一些研究表明家庭复原力与焦虑、抑郁之间存在一定的...
李睿李莹米亭霓吴东宏任志洪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焦虑抑郁
说服效应的理论模型、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被引量:37
2012年
说服效应是指面临说服性信息时,个体态度发生转变并影响其决策行为的一种现象,该现象普遍存在于政治选举、生活消费及商业广告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说服效应的两个主要理论模型包括双加工模型和自我功效理论。信息源的可信度、情绪、信息框架、社会网络、事件卷入度等是影响说服效应的主要因素。说服效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公开承诺和自我控制。未来的研究应该从说服效应的产生根源、特征成分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探讨。
马向阳马向阳徐富明潘靖吴修良
关键词:公开承诺
当事人自我探索、咨询师指导与会谈效果的关系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考察咨询会谈中,当事人自我探索、咨询师指导与会谈效果的关系。方法:对22个个案的80次会谈录像并转成逐字稿。会谈结束后用《会谈评估问卷》测量当事人对会谈效果的评价。根据逐字稿和录像,按照《当事人行为系统》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编码,按照《体验量表》对当事人的体验进行评定。从中抽取30个会谈,按照《咨询师指导性干预量表》对咨询师的指导进行编码。结果:在当事人认同的咨询师指导与会谈效果间存在正相关,r=0.51;指导中的解释和认知重构与会谈效果间存在正相关,r=0.38,r=0.43;自我探索和体验水平与会谈效果相关不显著。结论:预测当事人评定的会谈效果,更有力的因素是当事人认同的咨询师指导,而非当事人的自我探索和体验水平。
胡姝婧江光荣
关键词:心理咨询
职业延迟满足对工作绩效与职业成功的影响——来自定量研究和二手案例的证据被引量:11
2015年
采用定量研究和二手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204名企业员工和55位学术大家为被试,探讨个体职业延迟满足倾向与工作绩效、职业成功之间的关系,以丰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并指导职业实践。研究表明了"职业目标→职业延迟满足→职业生涯成功"的基本模式。其中,职业目标是职业延迟满足与职业成功的基础;职业延迟满足对个体的工作绩效、职业内外部竞争力以及职业满意度均有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是个体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贾文文王忠军王婷刘云娟温琳
关键词:工作绩效
消费决策中羊群行为的启发式加工及产生根源
2011年
消费决策中的羊群行为是消费市场上的一种典型现象。它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中,消费者模仿他人进行消费决策的行为。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逐步揭示了消费决策中羊群行为的产生根源。实验1研究表明,消费决策中的羊群行为是消费者利用一致性启发式或能力启发式加工信息的结果。实验2通过内隐联想测验进一步研究表明,个体使用两种启发式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对大众和专家的刻板印象:他们总是认为大众和专家的决策是正确的。
蒋多徐富明黄宝珍马向阳吴修良
关键词:羊群行为内隐态度
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强化敏感性基础被引量:15
2016年
强化敏感性包括惩罚敏感性和奖励敏感性,它影响个体的情绪、动机和行为过程,与个体的情绪反应性密切相关。极端的强化敏感性与情绪管理障碍及多种自伤相关行为存在密切联系。为探索强化敏感性与自伤行为的关系,研究1采用BIS/BAS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对717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2在研究1的基础上,采用Q-任务和CARROT范式,由127名大学生参加实验,进一步考察不同功能的自伤行为的强化敏感性基础。结果表明:1惩罚敏感性、奖励敏感性及其愉悦寻求维度均对自伤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2情绪管理组自伤被试以高惩罚敏感性和接近正常的奖励敏感性为特征,刺激寻求组自伤被试以高奖励敏感性和接近正常的惩罚敏感性为特征。结论:强化敏感性可有效预测自伤行为;情绪管理和刺激寻求两种功能的自伤行为具有不同的强化敏感性基础;对自伤行为进行分类研究十分必要。
应梦婷江光荣于丽霞鲁婷
关键词:自伤行为大学生
自伤行为的心理学评估与治疗被引量:13
2011年
自伤行为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其核心问题是情绪管理障碍。在对自伤患者进行评估时,咨询师应重点关注行为的动机、共生性心理障碍、自伤史和自伤的功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治疗关系是成功治疗的基础,核心治疗目标是使当事人获得情绪管理技能。从治疗方法看,当前没有专门针对自伤的治疗,经实证检验最多的是认知行为类疗法,但没有发现哪种方法的疗效更优越。各种疗法在具体操作上有共同特点。
于丽霞江光荣吴才智
关键词:自伤
情绪性别刻板印象的归因解释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通过两个行为实验来探究人们对情绪性别刻板印象的归因解释。方法:采用Barrett等修改了的自发特质推论范式,以不同强度(44%和88%)的面部表情图片和问卷调查得到的情境句子为实验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首先在屏幕上呈现随机配对的目标情绪图片和情境句子,接着要求被试对表情强度为88%的目标情绪图片作出归因判断,然后对目标情绪图片进行再认,最后要求被试回忆情境句子。结果:感知者对女性的正性面部表情和负性面部表情均做出了更多的性格归因解释,而对男性的面部表情则没有。结论:感知者对女性的面部表情表现出更多的对应偏见,而男性的情绪反应则被认为是环境导致。
张艳红佐斌
关键词:归因
亲子间科技干扰与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自我厌恶和社交敏感性的中介作用
2023年
目的:考察亲子间科技干扰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174名初中生,采用生活事件中的科技干扰量表、自我厌恶量表、社交敏感性量表、智能手机成瘾量表分别测量其亲子间科技干扰、自我厌恶、社交敏感性、智能手机成瘾的程度。结果:(1)亲子间科技干扰、自我厌恶、社交敏感性、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两两显著正相关。(2)亲子间科技干扰不仅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具有直接预测作用,还能通过两条路径对智能手机成瘾产生间接影响,即自我厌恶的单独中介作用和社交敏感性的单独中介作用。结论:亲子间科技干扰可以通过自我厌恶和社交敏感性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产生影响。
钟丹周宗奎祁迪刘勤学
抑郁症计算机化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基于RCT的元分析与元回归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运用元分析和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考察抑郁症计算机化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来源于50篇文献,42项RCT研究的67个样本满足了元分析标准(N=7920)。结果发现:(1)整体效果量为.53,三个月追踪效果量为.14;6个月追踪效果量为.16;(2)在年龄段、抑郁严重程度、支持方式和测量量表四个亚组分析中,其效果量存在显著差异。干预方式、干预取向和分析方法对效果量的影响不显著;(3)出版年份显著影响治疗效果量,脱落率和干预单元数对整体效果量的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抑郁症的计算机化治疗具有中等的效果量;年龄段、抑郁严重程度、支持方式、测量量表和出版年份对其整体效果量有调节作用。将来抑郁症计算机化治疗的研究应重视上述调节变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任志洪江光荣
关键词:抑郁症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