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石油工程系

作品数:103 被引量:628H指数:14
相关作者:单宇胡景双李士才陈小哲胥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7篇天文地球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矿业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6篇煤层气
  • 16篇储层
  • 15篇油田
  • 14篇油藏
  • 9篇韩城矿区
  • 7篇盆地
  • 7篇煤层气开发
  • 7篇采收率
  • 7篇测井
  • 6篇压裂
  • 6篇影响因素
  • 6篇渗透率
  • 6篇孔隙
  • 5篇气井
  • 4篇低渗
  • 4篇地质
  • 4篇应力敏感
  • 4篇剩余油
  • 4篇水平井
  • 4篇套管

机构

  • 102篇燕山大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承德石油高等...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华北油田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2篇山东科瑞石油...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 1篇山东科瑞石油...

作者

  • 65篇邵先杰
  • 15篇杨满平
  • 12篇李士才
  • 11篇张珉
  • 9篇陈小哲
  • 9篇梁武斌
  • 9篇单宇
  • 8篇李子丰
  • 8篇胥昊
  • 8篇康园园
  • 8篇石磊
  • 8篇董新秀
  • 7篇王彩凤
  • 7篇彭英明
  • 6篇孙玉波
  • 6篇武泽
  • 6篇胡景双
  • 6篇何俊
  • 6篇马平华
  • 6篇朱明

传媒

  • 9篇重庆科技学院...
  • 7篇油气地质与采...
  • 5篇河北工程大学...
  • 4篇内蒙古石油化...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煤炭工程
  • 3篇延安大学学报...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石油地质与工...
  • 3篇岩性油气藏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煤田地质与勘...
  • 2篇油田化学
  • 2篇钻采工艺
  • 2篇煤炭学报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2篇复杂油气藏
  • 2篇煤炭与化工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13篇2016
  • 13篇2015
  • 13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11篇2011
  • 10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储层动态地质建模思路与方法
由于煤层具有双孔隙介质结构和生产中渗透率动态变化的复杂性,导致常规的建模方法不适合煤储层.煤储层建模理论与技术的滞后,严重影响煤层气工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科研生产实践过程中提出了煤岩相约束下的动态地质建模思路,即'四步建模...
邵先杰李士才梁武斌乔雨朋陈小哲接敬涛
关键词:煤层气储层预测设计管理
文献传递
中高煤阶煤层气井产量递减类型及控制因素——以晋城和韩城矿区为例被引量:11
2013年
通过对晋城、韩城矿区煤层气井生产动态资料的分析和研究,认为煤层气井产量递减具有指数递减、调和递减、复合递减、突变递减和周期性递减等5种类型;而影响煤层气产量和递减类型的主要因素是边界条件、煤层气吸附特性、煤储层渗透率、解吸过程中的渗透率反弹、井间干扰、层间干扰和排采制度。研究还显示,通过对煤储层进行二次压裂、合理布设井网、合理调整排采制度、低产合采井选择性封层、准确把握合适的合采时机以及实施侧钻技术,有利于恢复和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延缓产量递减期,减缓递减速度,使递减类型趋向双曲线或调和递减类型,从而提高煤层气最终采收率。
王彩凤邵先杰孙玉波胥昊刘英杰石磊
关键词:煤层气韩城矿区
防止热采井套管热破坏的预压强设计
注蒸汽稠油井如果采用常规方法固井,则在通常的注汽温度下,套管会因热应力而产生屈服变形,而预压固井新技术可实现在整个生产周期内,套管都有较大的安全系数.本文在预压固井技术基础上,考虑水泥环及围岩对套管的约束为弹簧约束,得到...
阳鑫军
关键词:稠油井套管热应力
文献传递
煤层气开发技术综述被引量:20
2010年
目前国内外煤层气开发技术主要包括钻井技术(定向羽状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和空气欠平衡钻井技术)、完井技术(裸眼洞穴完井和套管射孔压裂完井)以及排采技术(有杆抽油泵技术、螺杆泵技术和潜油电泵技术)。在国内煤层气研究开发中仍存在如基础研究薄弱,没有形成从钻井、完井、生产到集输一体化的煤层气生产规模,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之间的资料和技术不共享,设备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定向羽状水平井、空气钻井技术、洞穴完井技术和压裂技术是当前煤层气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但必须加以改进使之成为适宜中国煤层气储层条件的技术。
康园园邵先杰石磊单宇王萍
关键词:煤层气开发完井技术
复杂小断块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以杨家坝油田为例被引量:12
2009年
复杂小断块油田具有面积小、断层发育、构造破碎、油水关系复杂以及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等特点。通过对杨家坝油田资料的分析,提出了水淹层测井解释、矿场测试资料分析、动态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多种剩余油研究方法。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滩坝、河口砂坝微相中,其他砂体剩余油分布较少;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含油面积较大的主力油层、漏射的非主力油层以及厚油层的顶部。
王娟茹邵先杰胡景双王萍单宇
关键词:剩余油油藏测井解释杨家坝油田
渤海湾盆地上太古界潜山油藏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8年
以锦州南潜山油藏为例,依据钻井取心、露头、化验分析资料以及试油和生产等动态资料,研究了渤海湾盆地上太古界潜山油藏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影响因素,认为最有利的岩石类型依次是黑云二长片麻岩、二长片麻岩、角山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最不利的岩石类型依次是石英伟晶岩、正长伟晶岩和花岗伟晶岩;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包括风化淋滤孔、溶蚀孔、风化缝、构造缝、区域缝等;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是风化作用、岩性、古地貌和断裂作用。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渤海湾盆地上太古界潜山油藏钻井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李长宏彭英明褚庆忠霍春亮赵春明邵先杰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潜山油藏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影响因素
静电技术在防尘纱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近年来,静电除尘技术被应用到纱窗行业,这些纱窗主要采用电容器原理和静电发生器两种方式使纱窗带上静电,由于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安全性低,静电吸附的灰尘不能自动清理,这些纱窗均没有被大众接受。经研究发现,利用摩擦起电原理使窗纱带上静电的过程方便、有效,可行性高,并且可利用单片机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带动"双卷轴结构"来实现窗纱的自动摩擦起电和自动清理过程。"双卷轴结构"的主动轴置于窗体的上边框上,从动轴置于窗体的下边框上,窗纱的两头分别卷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利用可拆卸集尘盒自动收集由毛刷刷下的尘土;利用棉涤条与窗纱摩擦使窗纱带上静电,棉涤条平行于硬毛刷固定在集尘盒上。这种设计使纱窗具有更好的防尘性能,实现了灰尘的自动清理且结构相对简单,安全系数高。
韩东颖李征宋宝星杨帅贾辉辉
关键词:纱窗防尘
煤层气井压裂影响因素分析与技术优化——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韩城矿区为例被引量:9
2017年
在对国内外大量资料调研基础上,基于理论和实验资料,研究了层内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层间最小水平主应力差、岩石力学参数、煤岩内部破裂压力差异系数以及岩层界面性质对水力裂缝形成和扩展的影响。根据矿场压裂和生产资料,分析了地应力条件、压裂技术、施工液量、加砂量、压裂液体系、压裂射孔井段和二次压裂技术对产量的影响。通过优化,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韩城矿区合理的压裂技术方法和参数,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研究成果为我国中高阶煤储层压裂技术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指标。
马平华霍梦颖何俊彭英明邵先杰接敬涛
关键词:煤层气压裂产气量主应力裂缝
杨家坝油田裂缝发育规律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杨家坝油田砂岩储层裂缝以水平缝和低角度倾斜缝为主,裂缝发育密度受岩性、厚度和构造位置影响明显。粉砂岩中裂缝密度最大,薄砂层中裂缝密度大于厚砂层,边界断层对裂缝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靠边界断层附近,裂缝密度高,沿鼻状构造轴部裂缝密度大于翼部。结合动态资料分析了裂缝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裂缝的存在提高了油层的产量,但边水和注入水突进严重,含水率上升速度快,导致油藏采收率低;薄砂层裂缝发育,水淹严重;杨家坝油田开发后期的挖掘潜力仍在厚油层上。
高孝田胡景双石磊康园园单宇
关键词:杨家坝油田裂缝砂岩储层
不同激振条件下减振器对钻柱纵向振动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钻柱纵向振动数学模型,在钻头处分别施加激励位移(即激励位移法)和激励力(即激励力法),对比分析了减振器刚度和安装位置对常用塔式钻柱钻杆中最大轴向应力振幅和井口钻柱轴向位移振幅的影响。分析发现:二者随转速的变化曲线呈连续的凹坑形,钻井时应优选转速使二者尽可能小;减振器的安装位置和刚度对二者有重要影响,当钻头处采用不同的激振条件(激励位移法和激励力法)时,减振器对二者的影响规律不同,甚至相反。应该采用激励位移法研究钻柱纵向振动问题。今后应考虑减振器阻尼的影响,通过井下实测评价减振器的作用和开发新型减振器。
王文龙李子丰
关键词:钻井工程减振器钻柱纵向振动三牙轮钻头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