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海洋地学研究中心

作品数:23 被引量:294H指数:12
相关作者:陈学方秦尊丽刘勇勤戴英石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盆地
  • 5篇松辽盆地
  • 3篇地层
  • 3篇氧同位素
  • 3篇同位素
  • 3篇坡折带
  • 3篇青藏高原
  • 3篇青藏高原隆升
  • 3篇微化石
  • 3篇隆升
  • 3篇孟加拉湾
  • 3篇化石
  • 3篇环境意义
  • 3篇高原隆升
  • 3篇钙质超微化石
  • 3篇北印度洋
  • 3篇层序
  • 3篇层序地层
  • 3篇超微化石
  • 2篇地层格架

机构

  • 2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东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0篇方念乔
  • 6篇丁旋
  • 6篇辛仁臣
  • 5篇胡超涌
  • 5篇陈学方
  • 4篇苏新
  • 4篇王英民
  • 3篇王树恒
  • 3篇张振芳
  • 3篇聂浩刚
  • 2篇陈萍
  • 2篇刘勇勤
  • 2篇梁江平
  • 2篇丁孝忠
  • 2篇郭宪璞
  • 2篇王颖
  • 1篇王海
  • 1篇王维熙
  • 1篇郝诒纯
  • 1篇宋成兵

传媒

  • 6篇地球科学(中...
  • 4篇现代地质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沉积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34
2005年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了南沙群岛海域3个站位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REE)和过渡金属元素的含量,讨论了沉积物中REE水平及深度分布的变化特征,以特征金属元素为指标对3个站位进行了沉积区划分,同时对 REE与 10 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站分别为近大陆架残留沉积区、大陆坡深海沉积区和碳酸盐沉积区,各站 REE含量存在较大差别,但分布模式相似,均为轻稀土富集型和 Eu负异常,每个站各层 REE分布模式线几乎重合;3 个站沉积物中 REE都与 Ti、Zr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其它金属元素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明3个站沉积物物源主要为陆源上地壳物质。结合测年资料,认为该海域3个站全新世以来沉积物物源变化很小,沉积环境稳定。
田正隆戴英龙爱民陈绍勇
关键词:南沙群岛海域稀土元素沉积物物源
塔北库车前陆盆地晚白垩世钙质超微化石的首次发现被引量:17
2000年
郝诒纯苏新郭宪璞丁孝忠
关键词:晚白垩世钙质超微化石
上新世以来东北北大西洋钙质超微化石组合的演变
2000年
对北大西洋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深海钻探和大洋钻探计划 664、 659、 60 8、 60 9、 61 0共5个站位中的上新世以来钙质超微化石组合演变历史进行了研究。该化石组合的主要分子为Reticulofenestra和 Gephyrocapsa属的一些种类 ,以及 Pseudoemiliania lacunosa和 Emiliania hux-leyi两种。通过对该化石组合的定量分析 ,识别出该化石组合自上新世至全新世的 8个演化阶段。每一阶段的超微化石组合都具有独自的特征优势分子以及相应的地理差异。老优势种不断被新兴的优势种所取代 ,上新世的 Reticulofenestra被第四纪的 Gephyrocapsa所替换 ,Emilianiahuxleyi是现代海洋超微浮游生物的优势种。第四纪超微化石组合演化的特点还在于 ,其优势种由 P.lacunosa与 Gephyrocapsa属中一些种的频繁交替取代 ,并显示出比上新世化石组合明显加快的演化速度。根据这些变化可推知该组合的演变过程 :在上新世期间 ,由中新世延续来的分子 (如 Reticulofenestra,Discoaster和 Sphenolithus属 )的逐渐衰退和上新世新生分子 (如 P.lacunosa种和 Gephyrocapsa属 )的逐渐兴起 ,以及第四纪 Gephyrocapsa属内的迅速演化。这些演化过程导致了该化石组合的主要成分随时间迁移而不断更新。
苏新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上新世第四纪
孟加拉湾和东经90°海岭260ka以来的古海洋学记录与印度季风的影响被引量:8
2001年
通过相轮分析,讨论了北印度洋孟加拉深海扇扇区和东经90°海岭岭区的沉积记录部分环境指标间可能存在的相互联系.60 kaBP以来短周期的快速变化在扇区得到充分反映,其中,古生产力的变化与夏季季风的兴衰并非呈简单的线性关系,与西北印度洋的替代性指标意义相反,上升流种Globigerina bulloides的相对富集在研究区不是印度夏季季风增强反是其减弱的信号.岭区记录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显示了与扇区记录基本对应的气候演化特征,还初步讨论了发生于165 kaBP前后的重大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事件,认为其很可能亦是印度季风活动的产物.
方念乔陈学方丁旋胡超涌殷勇聂浩刚
关键词:东北印度洋古海洋学印度季风孟加拉湾环境指标
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层序地层格架及介形类特征的响应被引量:19
2005年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古生物学分析方法建立了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合层序地层格架,查明了介形类演化对层序地层格架的响应。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合相当于青山口组二三段、姚家组和嫩江组一段地层,由6个三级层序构成,青山口组二三段相当于3个三级层序,姚家组一段、二三段和嫩江组一段分别相当于1个三级层序。不同层序及不同体系域介形类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
梁江平辛仁臣王树恒姚勇王颖杜金玲
关键词:层序地层白垩系介形类松辽盆地
南京孔山剖面早二叠世冰川旋回期内氧碳同位素演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4
2001年
在南京孔山地区早二叠世的碳酸盐岩沉积序列中系统地采集了样品并进行了氧、碳同位素分析 ,同时作了有关海平面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处于浅水和近岸环境的碳酸盐岩的氧同位素值系“全球冰川效应”和区域的淡水掺混两种作用相互平衡的结果。它的变化特征虽然可以忠实地记录原生沉积环境的变迁 ,但不能简单套用远洋沉积物中所总结出的模式。碳同位素亦非古代海平面变化的简单函数。有机碳埋藏速率及与之相关的氧化 -还原环境应是 δ1 3
陈学方方念乔方建勤刘秀明
关键词:早二叠世氧同位素海平面变化
松辽盆地西部坡折带的成因演化及其对地层分布模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2
2005年
大型坳陷湖盆中存在与海相盆地中陆坡相似的坡折带。松辽盆地西部发育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和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两级坡折带,本次研究系统分析了坡折带的成因演化及对其地层分布的控制作用。早期两级坡折带都受到基底断裂的影响,后期发育过程中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物源的方向和侵蚀力是其主控因素,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后期主要受沉积物的供应和差异压实作用的影响。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和沟槽的共同作用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展布,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控制了低位域发育的范围。
王颖王英民王晓洲辛仁臣赵志魁赵占银
关键词:坳陷湖盆松辽盆地坡折带层序地层
孟加拉湾深海记录中的等深流活动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初探被引量:13
2002年
实地观测和对沉积记录的研究表明 ,孟加拉湾存在强大的等深流活动 .通过采自孟加拉深海扇东部和中部的 3支活塞岩心的沉积学研究表明 ,那些氧化色彩强烈、钙质生物壳体溶蚀严重、不存在粒序层理的粉砂质薄层实际上是等深积作用的产物 .源自两极的等深流是全球温盐循环系统的关键组分 ,它们在过去 15 0ka的历史中曾经多次得到强化 ,不仅对研究区的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而且可能作为纽带 ,加强了低纬地区与极区在气候意义上的遥相关 .等深流的强化与冰川旋回之间似乎不存在密切关联 ,氧同位素第 3 ,4,5期内均可发现明显的强化记录 .关于强化的控制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
方念乔陈萍吴琳石峰
关键词:等深流孟加拉湾古环境
东北印度洋深海记录基本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被引量:25
2001年
本文在综合东北印度洋域 5支深海钻芯和 7支活塞柱状芯资料的基础上 ,对该区沉积作用及其形成的记录与北部山脉和高原隆升的关系进行讨论。过去有关深海记录对造山带构造活动响应的研究多集中于孟加拉浊积扇 ,而 90°E海岭的远洋沉积记录通过海气相互作用系统作为中介 ,可能包含响应隆升的重大环境信号。初步研究表明 ,远洋记录中的碳酸盐含量、有孔虫的形态结构和若干微量元素特征的剧变期与已知的高原构造阶段存在密切的对应关系 ,其中 ,距今 8Ma、3 .7Ma、0 .8Ma和 0 .1 6Ma所反映的变化尤为突出。
方念乔陈学方胡超涌丁旋张振芳刘勇勤
关键词:青藏高原隆升碳酸盐有孔虫
云南中甸纳帕海湖泊沉积物的磁化率及环境意义被引量:64
2002年
研究区母岩特性、搬运距离和搬运营力决定了磁性矿物主要赋存在砂砾级颗粒中。纳帕海湖泊沉积物的磁化率与颗粒粒径、沉积相和有机质含量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滨浅湖环境中砂砾级颗粒含量增加以及波浪淘洗对磁性矿物的富集作用 ,磁化率较高 ;浅湖环境中粉砂增多 ,砂砾减少 ,磁化率较之滨浅湖有所降低 ;在低能的半深湖 /深湖环境中 ,由于缺乏磁性矿物的输入 ,磁化率再次降低 ;有机质含量很高的湖岸湖沼环境由于有机质的稀释作用磁化率值最低 ,磁化率等环境替代指标以及和北半球气候变化阶段、深海氧同位素阶段的对比 ,将纳帕海近 6ka年来划分成 6个主要的环境演化阶段 ,32kaB .P .(14 .99m)和 15kaB .P .(6 .0 6m)分别是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转折点。 32~ 15kaB .P .期间出现的高湖面表明 ,虽然大气温度下降但有效湿度增加 ,全新世湖泊的急剧萎缩预示在大气温度增加的同时有效湿度降低 ,暖偏干构成了研究区全新世气候演化的特色。
殷勇方念乔王倩聂浩刚秦尊丽
关键词:磁化率沉积相古环境古气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