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植物保护系
- 作品数:177 被引量:1,732H指数:23
- 相关作者:魏勇良冯光翰孙顺娣林淑洁裴星琳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4年
- 在温度T=(26±1)℃,相对湿度RH=(75±5)%条件下,室内饲养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的卵期4.57d,幼螨期1.93d,前若螨期1.90d,后若螨期2.52d,实验种群雌成螨的平均寿命15.96d,雌雄性比29∶7,单雌产卵量62.54粒。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力为0.1566/d。在稳定种群年龄分布中,未成熟期占总量的93.01%,成熟期占6.99%。
- 甘丽萍张新虎
- 关键词: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物学特性农业害螨内禀增长力
- 甘肃锈菌名录(英文)被引量:2
- 2006年
- 报道了甘肃省的锈菌计24属150种,主要基于作者1992、2003和2005年在祁连山及其邻近地区所采的标本。涉及的地区包括祁连山系的冷龙岭、走廊南山和乌鞘岭、敦煌、安西、嘉峪关、酒泉、民勤等荒漠地区、阿尼玛卿山东部地区以及渭河、洮河和白龙江流域。早期采集者邓叔群、相望年、余积厚、张天宇等在天水等地采集的少量标本也作了引证。本名录总共引证了约600号标本,绝大多数标本是首次被引证。所有标本保藏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本名录包括锈菌和寄主植物名称及采集地(仅列县、市名),所引标本号均为HMAS的馆藏编号。目前对甘肃的菌物区系仍知之甚少,本名录仅作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资料。
- 庄剑云王生荣
- 关键词:分类学寄主植物
- 复配剂螨嗪菊酯对防治抗性二点叶螨的增效作用被引量:2
- 2000年
- 利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螨嗪菊酯对抗性二点叶螨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螨嗪菊酯对二点叶螨的共毒系数(CTC)是358.34,其毒力是甲氰菊酯的20.1倍,螨死净的4.45倍。用螨嗪菊酯25mg/L、50mg/L、100mg/L处理室内盆栽菜豆上的二点叶螨的成螨和若螨,处理后7d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1.77%、83.56%、87.92%和76.18%、90.61%、95.14%;同样浓度对二点叶螨卵的校正抑制率分别为68.76%、85.96%和94.31%。螨嗪菊酯在施药后第15d对二点叶螨成螨仍有79.77%校正虫口减退率。在田间药效试验中,螨嗪菊酯1,500和2,000倍液对苹果树上二点叶螨在施药第7d后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为95.42%、90.56%;对豇豆和茄子上二点叶螨施药第7d后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3.8%、85.0%和91.08%、88.27%,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 沈慧敏张新虎杨宝生刘彩云
- 关键词:复配剂共毒系数药效试验
- 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被引量:31
- 2000年
- 组建并分析了辣椒上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在 2 3℃恒温条件下 ,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 为 0 1 5 1 0 ,周限增长率λ为 1 1 6 30 /d ,净增殖率Ro 为 2 9 1 4 97代 ,平均世代周期T为 2 2 32 91d ,种群增长一倍需要的时间t为4 5 9d。在稳定种群年龄分布中 ,未成熟期占总量的 88 944 4% ,成熟期占 1 1 0 5 0 6 %。
- 刘长仲
- 关键词:二斑叶螨生命表内禀增长力蔬菜
- 黄瓜苗期对菌核病抗性筛选研究被引量:7
- 1999年
- 采用离体叶片菌丝体接种法和活体叶片菌丝体接种法对19 份黄瓜品种( 系) 进行了黄瓜菌核病抗性筛选。结果表明:黄瓜品种C1 、A15 、甘丰2 号、中农2 号的抗病性较强。中农7 号、828 等品种具一定的抗病性。其余品种( 系) 大多抗病性较差,其中津春3 号、山东密刺较感病。
- 朱建兰陈秀蓉
- 关键词:黄瓜菌核病苗期品系
- 草坪草叶枯病病原鉴定被引量:7
- 2002年
- 从典型叶枯病病斑中分离出 3种病原菌 ,经对其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等方面的测定表明 ,兰州市草坪草叶枯病主要致病菌为禾草离蠕孢 (Bipolarissarokiniaha) ,其次为狗牙根离蠕孢 (B .cynodontis)。禾草离蠕孢菌在不同品种草坪草中的潜育期不同 ,在感病品种ReblⅡ中的潜育期为 36h ,在抗病品种Raymond中的潜育期为 72h。
- 徐秉良王吉霞
- 关键词:草坪草叶枯病病原鉴定
- 几种药剂对苜蓿斑蚜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被引量:16
- 2005年
-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在较低的浓度下对苜蓿斑蚜都有较高的毒力,尤其是0.6%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效果最为显著,LC50分别为1.22 mg/ L和3.479 mg/ 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蚜虱净乳油、0.6%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与常用农药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灭多威乳油相似, 2 000~3 000倍液下,7 d对苜蓿斑蚜的防效为92.86 %~97.67 %.
- 康天芳刘长仲马文生陈刚
- 关键词:有害生物化学防治苜蓿斑蚜毒力药效
- 两株芽孢杆菌无菌液抗菌谱及稳定性测定被引量:26
- 2003年
- 刘晓妹陈秀蓉蒲金基
- 关键词:豌豆根腐病生物防治尖镰孢菌芽孢杆菌抗菌谱
- 条锈病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叶片光合功能及光合功能蛋白D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8年
- 测定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感染小麦条锈病后的光合常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类囊体膜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合反应中心D1蛋白的变化。实验显示,条锈病侵染导致感病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降低;抗病小麦经侵染后净光合速率却有恢复过程,叶绿素含量先降后升。此外,感病小麦叶片被侵染后全链电子传递速率受到抑制,PSII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与全链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但PSI电子传递速率受到的影响较小;抗病小麦小麦叶片被侵染后电子传递速率所受影响较小。同时发现,病程中,感病和抗病小麦PSII的光合反应中心D1蛋白含量变化总是与PSII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类似,推测D1蛋白的表达量变化是引起PSII电子传递活性与全链电子传递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 沈喜李红玉贾秋珍冯汉青李敏权粱厚果
- 关键词:条锈病PSIID1蛋白
- 白兰瓜果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优势病菌的毒性测定被引量:11
- 2004年
- 对引起白兰瓜贮藏期果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 ,明确了FusariumlateritiumNees,Cephalotheciumroseum ,Aspergillusspp .,Penicilliumspp .,Rhizopusstolonifer等 5种引起白兰瓜果实腐烂的病原真菌 ,其中以F .lateritiumNees的危害最为严重 ,为优势菌 ,其次为C .roseum .而F .lateritium在 pH 6的Richard培养液中 ,置 2 5℃黑暗静置培养 14d后获得的培养滤液对白兰瓜种子胚根的抑制率最强 .F .lateritium产生的毒素为非专化性毒素 .表 4参
- 柴兆祥李金花李敏权郝风霞
- 关键词:白兰瓜果腐病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