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作品数:3,842 被引量:26,642H指数:69
相关作者:李发弟任继周南志标李飞梁天刚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91篇期刊文章
  • 422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4篇标准
  • 3篇专利

领域

  • 2,576篇农业科学
  • 599篇经济管理
  • 529篇生物学
  • 105篇环境科学与工...
  • 79篇文化科学
  • 77篇天文地球
  • 4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9篇历史地理
  • 16篇水利工程
  • 15篇哲学宗教
  • 14篇医药卫生
  • 14篇理学
  • 10篇化学工程
  • 10篇建筑科学
  • 5篇政治法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社会学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543篇草地
  • 359篇畜产
  • 355篇畜产品
  • 337篇苜蓿
  • 329篇土壤
  • 328篇植物
  • 328篇价格分析
  • 297篇饲料
  • 276篇主要畜产品
  • 239篇草业
  • 224篇农业
  • 196篇草业科学
  • 196篇草原
  • 195篇紫花
  • 191篇种子
  • 186篇紫花苜蓿
  • 156篇胁迫
  • 153篇生态
  • 147篇牧草
  • 141篇放牧

机构

  • 3,826篇兰州大学
  • 28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21篇中国科学院
  • 65篇中国农业科学...
  • 62篇中国农业科学...
  • 38篇中国农业科学...
  • 36篇西北民族大学
  • 28篇甘肃省农业科...
  • 25篇中国农业大学
  • 2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3篇中国科学院西...
  • 22篇甘肃中医药大...
  • 22篇云南省草地动...
  • 21篇中国农业科学...
  • 20篇河西学院
  • 20篇青海大学
  • 19篇西北农林科技...
  • 19篇西北师范大学
  • 18篇青海省畜牧兽...
  • 18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14篇侯扶江
  • 189篇南志标
  • 168篇王彦荣
  • 144篇任继周
  • 140篇梁天刚
  • 133篇李春杰
  • 129篇龙瑞军
  • 123篇王锁民
  • 121篇沈禹颖
  • 120篇傅华
  • 118篇李发弟
  • 113篇郭正刚
  • 104篇常生华
  • 97篇冯琦胜
  • 87篇林慧龙
  • 82篇李飞
  • 77篇张金林
  • 73篇周志宇
  • 69篇张自和
  • 62篇尚占环

传媒

  • 1,402篇草业科学
  • 529篇草业学报
  • 144篇草地学报
  • 102篇生态学报
  • 89篇中国草地学报
  • 63篇西北植物学报
  • 62篇兰州大学学报...
  • 57篇动物营养学报
  • 50篇草原与草坪
  • 41篇应用生态学报
  • 31篇甘肃草原生态...
  • 29篇家畜生态学报
  • 29篇第三届全国草...
  • 28篇中国沙漠
  • 22篇2017中国...
  • 21篇干旱区研究
  • 18篇分子植物育种
  • 17篇安徽农业科学
  • 16篇中国农业科学
  • 16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149篇2023
  • 160篇2022
  • 200篇2021
  • 218篇2020
  • 243篇2019
  • 221篇2018
  • 321篇2017
  • 251篇2016
  • 227篇2015
  • 195篇2014
  • 183篇2013
  • 176篇2012
  • 287篇2011
  • 206篇2010
  • 191篇2009
  • 127篇2008
  • 115篇2007
  • 87篇2006
  • 60篇2005
3,8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种植年限紫穗槐根际非根际土壤磷组分含量特征被引量:11
2014年
以不同种植年限的紫穗槐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试验对象,采用Tiessen等修正后的Hedley土壤磷素分级方法,对其有效磷、全磷及不同形态磷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限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从无机磷含量特征可以看出除了H2O-Pi(水溶磷)和Conc.HCl-Pi(浓HCl提取无机磷)外,其余无机磷均是Y60的含量最高。不同形态磷:除Y28的NaHCO3-Po(0.5 mol/L NaHCO3提取有机磷)外,其他株龄的NaHCO3-Pi(0.5mol/L NaHCO3提取无机磷),NaOH-Pi(0.1mol/L NaOH提取无机磷),NaHCO3-Po,NaOH-Po(0.1mol/L NaOH提取有机磷),Conc.HCl-Po(浓HCl提取有机磷)含量均是根际高于非根际土壤相应磷指标含量。根际土壤有效磷与Dil.HCl-Pi和Conc.HCl-Po含量显著相关(P<0.05),H2O-Pi与Total-P含量显著相关(P<0.05),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效磷与pH值和根际全磷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
李金辉卢鑫周志宇赵萍金茜周媛媛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紫穗槐不同种植年限根际土壤磷组分
印度谷螟线粒体基因组测定及螟蛾总科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线粒体基因组广泛应用于昆虫系统进化、种群遗传学及谱系地理学等众多研究领域.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世界性重要仓储害虫.为了深入了解螟蛾总科昆虫的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测定并分析了印度谷螟的全线粒体基因组.印度谷螟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264 bp,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转运RNA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一个大的非编码区(线粒体控制区).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分析表明,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序、碱基组成、密码子使用、控制区的序列结构以及转运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在已测的25种螟蛾总科昆虫中高度保守.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的进化模式分析表明,13个基因的进化速率在螟蛾科和草螟科间存在明显差异.基于13个蛋白编码基因对螟蛾总科的9个亚科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贝叶斯树和最大似然树均高度支持螟蛾科和草螟科为2个单系群.在螟蛾科中,斑螟亚科与丛螟亚科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草螟科包括2个分支,一支由野螟亚科和斑野螟亚科构成,另一支包括草螟亚科、水螟亚科、苔螟亚科和禾螟亚科等4个亚科.
唐培安吴海晶王娟郭仲龙袁明龙
关键词:螟蛾科草螟科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
我国异色瓢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被引量:20
2017年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具有丰富的翅色型,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全面了解异色瓢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科学利用其生物防治潜力的重要前提。本文从我国异色瓢虫研究概况出发,全面总结了我国异色瓢虫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成果,重点关注其捕食效应、翅色型多样性、人工繁殖及释放技术等最新研究进展。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异色瓢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探究其生态适应性进化机制及翅色型多态性的遗传学基础,推动该虫人工繁殖的"工厂化"和"商业化",为异色瓢虫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
赵天璇袁明龙
关键词:鞘翅目瓢虫科异色瓢虫生态适应
放牧对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植被构成的作用被引量:10
2012年
通过4个放牧强度(轻牧、适牧、重牧和过牧,牧后草层高度分别为7.5、5.5、3.5和<2.0cm)的轮牧试验,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混播草地土壤化学特性;黑麦草分蘖和白三叶匍匐茎、叶片数及其茎叶构成,牧草高度、生物量与植被构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放牧强度响应较大,稳定性较弱。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黑麦草分蘖密度和叶片生物量显著增加,黑麦草分蘖质量和白三叶匍匐茎密度及牧草高度和生物量显著下降;黑麦草叶片数,白三叶叶片数、茎叶比和匍匐茎质量在放牧强度间无显著变化。放牧强度在降低黑麦草和白三叶生长特性整齐度的同时,增加其可塑性生长;黑麦草对放牧强度的响应比白三叶敏感,但白三叶的可塑性生长比黑麦草的高。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和非播种植物种的生长特性在放牧强度内变异系数较大。综合分析认为,放牧对草地植被的作用体现于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3个水平,播种的低组分禾草(鸭茅)和非播种禾草是混播草地植被构成变化的关键种。
周姗姗孙红廖加法于应文
关键词:放牧强度混播草地土壤特性
K^+对盐胁迫下罗布麻生长及离子吸收分配的效应被引量:19
2014年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低钾(0.01mmol·L-1)和正常钾(2.5mmol·L-1)水平对NaCl胁迫下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生长和离子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介质中NaCl浓度的增加,罗布麻的根、茎、叶的生物量和株高呈下降趋势;但相同浓度NaCl处理下,低钾和正常钾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罗布麻各器官中Na+含量随介质NaCl浓度的增加显著上升(P<0.05),叶中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根和茎;叶和茎中K+随介质NaCl浓度的增加显著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根中K+浓度能保持稳定;低钾和正常钾水平下,与无盐胁迫(对照)相比,50mmol·L-1 NaCl处理植株叶中K+浓度无显著变化。在对照条件下,罗布麻体内积累大量K+,其叶中K+浓度是Na+的15倍多。可见,增强K+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保持叶部较高的K+含量和K+/Na+比是罗布麻适应盐逆境的重要生理机制。
夏曾润王沛东贾文未丽米莉王锁民
关键词:罗布麻盐胁迫
饲粮中添加藏药“达里”对雪域白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藏药"达里"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产蛋率和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390日龄雪域白鸡9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500、800、1000 g/t的藏药"达里"干粉。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在生产性能方面,试验第4周末和第8周末,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产蛋率均极显著上升(P<0.01),破损率和死淘率均极显著下降(P<0.01);2)在蛋品质方面,试验第4周末,哈氏单位呈递增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8周末,与对照组相比,800、1000 g/t组哈氏单位显著上升(P<0.05)。试验第4周末和第8周末,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壳强度和厚度呈递增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3)在抗氧化性能方面,试验第4周末和第8周末,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丙二醛含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4)在细胞因子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有所变化,其中1000 g/t组血清干扰素-γ(INF-γ)含量显著上升(P<0.05)。1000 g/t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藏药"达里"可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的产蛋率,降低破损率和死淘率,改善蛋品质,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其中1000 g/t藏药"达里"添加效果最好。
石海仁马雪英王燕鹏达臧蕾刘会杰冯静
关键词:产蛋后期蛋品质抗氧化能力
青藏高原草原生态旅游游憩价值评估--基于修正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被引量:1
2022年
游憩服务作为草原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草原生态旅游的游憩价值进行定量化评价是改善游憩服务、促进草原生态旅游资本化的重要条件。文中以青藏高原为例,运用修正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通过建立分段函数并以游客家庭人均年收入作为约束条件,评估青藏高原草原生态旅游的游憩价值。研究表明:1)青藏高原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具有较大价值潜力,青藏高原草原生态旅游的游憩价值为4125.89亿元,约为2019年青藏高原草原生态旅游收入(1675.86亿元)的2.5倍。2)外来游客占样本游客总数的81.6%,自助游是游客的主要旅游方式。3)年龄对游客旅行费用的支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与游客旅行费用呈正相关。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建立多样化的环线旅游;加强草原景区网络宣传,完善城区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开发更多针对青年人的旅游产品,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王鑫陈媛王丽佳
关键词:草原生态旅游游憩价值青藏高原
苜蓿属物种分类研究进展
2022年
结合物种的多个概念,综述了国内外苜蓿属植物分类的意义和混乱的现状,统计了我国13个苜蓿属物种的名称和特性,详细总结了全球约90个苜蓿属物种的名称、生活型、染色体数目、授粉方式和自然分布等,以及苜蓿属内14个组和10个亚组的划分、不同物种间的分子进化关系、苜蓿属的地理起源,并进一步解释了紫花苜蓿复合体内部不同亚种之间的遗传关系。提出了在深入理解物种概念的基础上鉴定苜蓿属物种的方法,建议广泛收集全球苜蓿属种质资源,采用分子进化等手段进一步理清苜蓿属内组间和物种间的进化关系,以期为今后的苜蓿属植物分类和紫花苜蓿杂交育种提供参考。
刘志鹏任广朋
关键词:苜蓿属物种系统进化
灌溉模式对河西灌区禾-豆间作系统饲草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2023年
2019-2020年,在甘肃河西地区设置玉米单作(C)、玉米-秣食豆间作(CM)和玉米-拉巴豆间作(CL)3个种植方式,每个种植方式设置重度亏水(T_(1))、后期亏水(T_(2))、交替亏水(T_(3))、后期轻度亏水(T_(4))、前期轻度亏水(T_(5))和充分灌溉(T6)6种灌溉模式,研究灌溉模式对禾-豆间作系统饲草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CM和CL处理的群体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2019年较C分别增加6.48%和9.47%,2020年分别增加9.09%和13.11%。两年CM和CL处理的群体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低于C,而群体粗蛋白含量、粗灰分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RFV)显著高于C,2019年CM和CL处理的RFV较C分别增加10.73%和13.06%,2020年分别增加7.39%和10.59%。两年CL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水相对生产效率(IPE)显著高于C,2019年较C分别增加7.77%和11.41%,2020年分别增加8.76%和15.11%。两年T_(5)、T6的群体干草产量无明显差异,而T_(5)处理的群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高,ADF和NDF含量较低,且T_(5)处理的WUE和IPE显著高于T6,2019年较T6分别提高22.14%和48.34%,2020年分别提高25.18%和45.51%。因此,玉米-拉巴豆间作(CL)在前期轻度亏水(T_(5))条件下能够提高群体饲草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是一种适宜河西灌区饲草作物高产优质栽培和水分高效利用的管理模式。
王茂鉴石薇常生华张程贾倩民侯扶江
关键词:秣食豆干草产量
论农业界面的伦理学涵义
“界面”既是促进农业系统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不容忽视的伦理学基本要素,农业伦理学应对“界面”有清晰而明确的认识与理解.农业生态系统界面具有特异性、系统性、确限性与开放性并存等几大伦理特征;由于...
任继周方锡良侯扶江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伦理学
共38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