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心理系

作品数:4 被引量:116H指数:4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心理健康
  • 2篇心理健康状况
  • 2篇幼儿
  • 1篇心理健康状况...
  • 1篇心理卫生
  • 1篇特殊家庭
  • 1篇特殊家庭子女
  • 1篇特殊教育
  • 1篇特殊教育教师
  • 1篇子女
  • 1篇教养
  • 1篇教育
  • 1篇教育教师
  • 1篇家庭
  • 1篇家庭子女
  • 1篇教师
  • 1篇教师职业
  • 1篇教师职业压力
  • 1篇隔代
  • 1篇隔代教养

机构

  • 4篇湖州师范学院

作者

  • 4篇王玲凤

传媒

  • 2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分析被引量:33
2009年
采用自编的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测查问卷测查了284名特殊教育教师。结果表明,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较大,61.3%的特教教师体验到中等程度以上的压力,5.6%的特教教师体验到重度以上的压力。其中最大的压力源自于学生管理。职业压力总均分女教师(2.78±0.44)大于男教师(2.52±0.62)。特教教师职业压力年龄差异显著,30~39岁年龄组压力(2.83±0.60)最大,29岁或以下组(2.70±0.45)其次,40岁或以上组(2.34±0.39)最小。职称组间差异显著,小学高级组体验到的压力最大。从事聋哑儿童教育的特教教师体验到的职业压力(2.76±0.51)显著大于从事智障儿童教育的特教教师体验到的压力(2.59±0.54)。
王玲凤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
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2
2007年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了526名特殊家庭和510名普通家庭的小学生和初中生。结果表明,特殊家庭子女的自我概念(2.20±0.49)最差,其次为学习认知问题(2.09±0.66)较多,再者是性格缺陷(2.03±0.54)和情绪问题(2.00±0.51)。特殊家庭子女在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问题、情绪问题、性格缺陷、自我概念等各个方面以及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均显著劣于普通家庭子女。不同类型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显示,分居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流动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较多,其次是离异、丧偶和再婚家庭子女,留守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少。特殊家庭初中生在学习认知上存在的问题显著多于特殊家庭小学生。特殊家庭小学女生的自我概念问题显著多于小学男生。特殊家庭初中男生的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问题、性格缺陷和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劣于初中女生。
王玲凤
关键词: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
隔代教养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被引量:57
2007年
目的:探讨隔代教养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编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调查了359位幼儿的教养人。结果:隔代教养幼儿比父母教养、父母和祖父母共同教养的幼儿表现出更多的情绪问题(2.30±0.19/2.63±0.14、2.60±0.20,F=124.44,P<0.001)、行为障碍(2.29±0.24/2.65±0.18,2.60±0.30,F=79.03,P<0.001)、性格缺陷(2.17±0.21/2.52±0.19,2.44±0.26,F=79.25,P<0.000)、人际交往缺陷(2.42±0.33/2.88±0.28、2.76±0.26,F=80.68,P<0.001)和适应性较差(2.42±0.29/2.77±0.23,2.73±0.25,F=67.52,P<0.001)。隔代教养幼儿在性格缺陷、人际交往缺陷、适应性差几个因子上的得分和心理健康总均分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F=5.048,P<0.01;F=40.556,P<0.01;F=7.443,P<0.01;F=14.443,P<0.01),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提高和改善。幼儿男孩的行为问题多于女孩(2.24±0.21/2.33±0.25,t=2.135,P<0.05),幼儿在心理健康状况的其他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隔代教养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
王玲凤
关键词:心理卫生隔代教养幼儿
幼儿应对方式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了幼儿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幼儿的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情境故事评价的方法、幼儿父母教养方式问卷、Achenbach 幼儿问题行为量表分别测查幼儿的应对方式、幼儿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幼儿的问题行为。结果 3~5岁幼儿对应对策略的采用具有情境差异性;4、5岁儿童的问题趋向应对比例均数(分别为0.42±0.28,0.41±0.30)显著大于3岁儿童(0.21±0.19);问题趋向应对对幼儿的外显和内隐问题行为均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且在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问题行为中起到部分的中介作用。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应对方式渐趋成熟。问题趋向应对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可有效预防幼儿的问题行为。
王玲凤
关键词:儿童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