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系 作品数:64 被引量:428 H指数:13 相关作者: 胡华平 朱思思 唐彬婧 张峰 周汉基 更多>> 相关机构: 汕头大学理学院 汕头大学理学院生物系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轻工技术与工程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化学工程 更多>>
大孔树脂对海带多酚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0 2010年 以海带总多酚的含量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试验对5种大孔树脂进行筛选,XDA-1大孔吸附树脂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性能与解吸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XDA-1树脂的较佳动态吸附条件为海带多酚液浓度5mg/mL,上样流速1.0mL/min,较佳洗脱条件为乙醇浓度80%(体积分数),洗脱速度1.0mL/min,洗脱体积10BV,可得到纯度为80.5%的海带多酚。XDA-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海带多酚具有良好的富集作用,适于海带多酚的分离纯化。 刘晓丽 吴克刚 柴向华 于鸿鹏关键词:海带多酚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性畸变疣荔枝螺体内保护酶系统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2 2006年 以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为研究材料,取不同程度性畸变雌性个体,以生存于同一生境中的雄性个体为对照,检测了性畸变个体与正常雌性和雄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差异,探讨TBT对性畸变个体SOD、LPO及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疣荔枝螺性畸变程度愈严重,以上生化指标的差异愈明显,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李张伟 韩雅莉 简如君关键词:疣荔枝螺 三丁基锡 超氧化物歧化酶 脂质过氧化物 过氧化氢酶 地鳖纤溶活性蛋白(EFP)的分离纯化、红外光谱分析及抑制鸡胚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研究 被引量:13 2009年 以传统中药材地鳖为原料,采用匀浆、盐析、硫酸铵分段沉淀、透析和DEAE-52纤维素离子层析等纯化方法,从其体内分离纯化得到一种纤溶活性蛋白(Fibrinolyric protein of 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EFP),采用SDS-PAGE电泳法对该蛋白进行了分子量和纯度测定,结果表明,从地鳖中提取纯化的EFP为相对分子量为41300的单一成分,具有明显的纤溶活性,由蛋白质和糖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可推断EFP为一种糖蛋白.EFP对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生成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比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对鸡胚生长发育影响要小.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组分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有可能用于肿瘤治疗. 李穗晶 韩雅莉 张冬梅 刘浩 黎子蔚关键词:血管生成 红外光谱 大豆蛋白水解多肽的动态聚集 2008年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SPI)水解多肽的动态聚集。采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SE-HPLC)分析可以看出水解过程中不明聚集物的出现。同时探讨了浊度法结合蛋白酶抑制剂PMSF对这一动态聚集行为的可行性,并利用此方法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水解多肽聚集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有利于多肽的聚集,而低温有利于稳定最终聚集物的结构。 于泓鹏 吴克刚 柴向华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 浊度 PMSF AP-PCR法对沙门菌第一类整合子鉴定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在研究沙门菌携带的第一类整合子基因结构的基础上,对第一类整合子的阳性菌株进行基因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P-PCR)方法对两种不同血清型、整合子阴性与整合子阳性菌株研究基因指纹图谱,利用遗传距离矩阵,采用非加权配对法(UPGMA法)做遗传分析的树状图,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在最佳AP-PCR方法的反应条件下,可以将第一类整合子阴性、第一类整合子阳性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对两种不同的血清型也可以加以区分,得到5个基因型。结论AP-PCR可以作为第一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及其相关血清型进行尝试性的鉴定方法,对研究整合子介导细菌耐药机制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张宏梅 石磊 李琳关键词:沙门菌 整合子 指纹图谱 溺死相关硅藻rbcL基因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筛选硅藻叶绿体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大亚基(large subunit of 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 oxygenase,rbc L)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溺死尸体组织内硅藻rbc L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毛细管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PCR-CE)检测方法,探讨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引物扩增硅藻rbc L基因,对21种标准藻株、5种浮游水生标准菌株、3种人体共生标准菌株和人类DNA扩增产物进行PCR-CE检测,验证引物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溺死尸体组织样本中硅藻,并比对微波消解-真空抽滤-自动扫描电镜法(microwave digestion-vacuum filtration-automat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MD-VF-Auto SEM)检测结果。结果:使用引物ND-rbc L对21种标准藻株、5种浮游水生标准菌株、3种人体共生标准菌株和人类DNA进行扩增,其中舟形藻、菱形藻、小环藻、变异直链藻、针杆藻和骨条藻6种硅藻的CE检测结果为阳性,DNA片段为197 bp,其他为阴性。6种硅藻DNA检测阳性的灵敏度分别为0.502、0.117、0.029、0.042、0.275和0.215 ng(20μL扩增体系)。PCR-CE方法检测35例尸体(3例陆地正常死亡尸体,2例水中发现非溺死尸体,30例溺死尸体)的组织样本,肺脏、肝脏和肾脏硅藻检出率分别为100%、63.3%和53.3%,检测总阳性率为83.3%。当溺水死亡尸体脏器组织内硅藻含量>10个/10 g时,使用MD-VF-Auto SEM方法检测,其检测总阳性率为100%,PCR-CE方法检测,其检测总阳性率为92.6%,两者对检测溺死尸体脏器中硅藻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077,P=0.491);当硅藻含量<10个/10 g时,PCR-CE方法检测为阴性,与MD-VF-Auto SEM方法检测溺死尸体各种脏器中硅藻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ND-rbc L引物建立的PCR-CE法能快速检测硅藻rbc L基因,所需检材量小,易于推广,在溺死诊断中有较好地应用前景。 彭帆 刘超 徐曲毅 刘向东 赵建 刘宏 李越 胡孙林 宋旭恒 李明 韩雅莉关键词:法医病理学 溺死 硅藻 鱼粉中肌胃糜烂素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4年 配合鱼粉饲料中的肌胃糜烂素(gizzerosine,GZ)是导致鸡、鸭、鱼等养殖动物发生肌胃糜烂、食欲不振、产卵率下降、吐黑、死亡的原因物质,是褐色鱼粉直火干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胺,其引起病变的浓度范围是1 mg/kg左右,生理毒性是鱼粉中组胺毒性水平的1000倍。引起致病的主要原因是能促进动物的胃酸大量分泌而致使胃粘膜发生病变。养殖禽类是农业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食物来源。从养殖业的安全性出发,建立适合饲料安全控制检测体系,及时有效的控制影响禽类安全性的指标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针对肌胃糜烂素的理化性质、毒性水平及其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为今后对肌胃糜烂素的研究方法及控制方法提供参考,并对肌胃糜烂素的相关研究提供展望。 陶志华 韩凌霜 许晓静 谭兆平 林敏 岑志鹏关键词:肌胃糜烂素 生理毒性 地鳖纤溶活性蛋白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 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地鳖纤溶活性蛋白(fibrinolytic protein from 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EFP)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功效。方法采用水提取法对地鳖进行成分分离;皮下接种肿瘤细胞建立荷瘤小鼠动物模型;灌胃和皮下注射法观察EFP的抑瘤作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22抗体水平;记录各组体重变化、脾脏和胸腺等免疫器官的器官系数,检测肝脏丙二醛(MDA)水平、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脏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力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EFP具有明显的抑瘤活性。经EFP灌胃和皮下注射后的荷瘤小鼠,与对照组荷瘤小鼠相比其胸腺指数、脾指数明显增加;抗H22抗体水平以及MDA、SOD、GPT、GOT活性明显增加;肿瘤生长缓慢。结论EFP是地鳖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EFP在动物体内具有抗肿瘤作用,能通过增强荷瘤小鼠参与免疫抗体以及相关酶的活性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韩雅莉 郭桅 李兴暖 谭竹钧关键词:地鳖虫 H22 ELISA 抑瘤作用 纯化 食品风味智能控释技术 被引量:1 2006年 食品风味智能控释技术是指食品的风味成分通过对其在食品加工以及摄取过程的环境响应来控制其释放与否、释放速度以及释放程度。智能控释有利于食品风味在食品加工、储藏过程的稳定,也能使其充分赋予食品的功能属性。可应用于食品风味的智能控释技术包括微胶囊化技术、微球技术、纳米技术、脂质体技术、超分子形成法等。 吴克刚 柴向华 李卫华 唐彬婧关键词:智能化 食品风味 单细胞AA油喷雾干燥微胶囊化壁材包埋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4 2008年 采用喷雾干燥法微胶囊化单细胞AA油,探讨几种壁材的包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常用的几种水溶性壁材中变性淀粉具有最高的包埋效率,但是其微胶囊化的AA油氧化稳定性很差,氧化稳定性较高的是乳蛋白;复合壁材中添加玉米糖浆对单细胞AA油的微胶囊包埋效果和氧化稳定性都是极为有利的,无论在干燥状态还是在溶液中其氧化稳定性都是最高的。微胶囊的表面形态观测发现,除了阿拉伯胶的微胶囊表面多呈凹陷、皱缩现象外,其它壁材的微胶囊基本为光滑圆球形;复合壁材AW01微胶囊表面未观测到明显的裂纹,而其它均发现明显裂纹或裂缝。 吴克刚 柴向华关键词:微胶囊 壁材 喷雾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