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 作品数:63 被引量:561H指数:12
- 相关作者:郭冲辰樊春华李宏伟张慧敏郝欣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研究被引量:31
- 2005年
- 本文依据创造心理学范式,论述了关于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的理论探索、实证研究和模型建构的问题。所建构模型对于我国各级各类科研管理决策层预测和检验科技团体创造力水平以提高管理科学性,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 傅世侠罗玲玲孙雍君邓雪梅邵全辉
- 关键词:科技团体
-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加强自主创新对策研究被引量:10
- 2005年
- 在今后的区域竞争中,东北老工业基地应主要依靠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东北老工业基地自主创新必须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相结合,和主导产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相结合,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相结合,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相结合,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相结合,和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新区“二次创业”相结合,和促进科技人才向创新人才转变相结合,和营造创新环境相结合。为此,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从选择优势领域,加快形成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新区“二次创业”,建立高素质的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加快自主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入手开展自主创新。
- 郑文范陈凡
-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自主创新
- 企业形象基本问题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企业形象的作用十分重要。我国企业虽然认识到了企业形象的重要性,但对企业形象的本质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在认识上还有一些误区。企业形象并不是对企业的认知和评价,企业形象是客观的存在,是企业生存状态的呈现和意义表达,代表了企业独特的价值创造模式和与众不同的风貌。
- 朱建中
- 当代欧美技术哲学研究回顾及未来趋向分析(上)被引量:13
- 2002年
- 郭冲辰樊春华陈凡
- 关键词:技术哲学研究
- 论技术趋向性的理由与极限
- 2004年
- 技术趋向性是技术自身所具有的进步、发展的因素与外在的各种客观的不确定性因素相互之间的矛盾运动所表现出的一种不断趋向进步的属性。其趋向性理由既有内在的方面,也有外在的方面。同时,技术趋向性又具有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极限。
- 吴虹
- 简论技术创新的哲学研究被引量:43
- 2001年
- 自然辩证法界研究技术创新应该凸现自己学科特色 ,具有更高的学术旨趣 ,为本学科的发展作贡献。自然辩证法学者要特别着力进行技术创新的哲学研究 ,为发展一门技术创新哲学而努力。
- 夏保华陈昌曙
- 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技术哲学
- 俄罗斯工程的技术哲学之评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经过十余年的动荡与混乱,俄国技术哲学界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两个流派:沿袭过去传统的工程的技术哲学和面向西方主流的人文的技术哲学。前者对待技术的态度多是建设性的,后者则是批判性的。由于历史的缘故,今天的俄国学者不可能将苏联技术哲学完全抛弃,因此在工程的技术哲学方向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对我国的技术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万长松陈凡
- 关键词:哲学流派
- “克隆人”:一种可能的阐释
- 2003年
- 文章通过对人之本性、起源、生成、存在和伦理等各方面的学理分析 ,阐述了在技术许可的前提下“克隆人”存在的合理性及可能出现的趋势 ,提出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形成的 ,应该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演进 ,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属自组织现象 ,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人天生有着向善的本性 ,因此在克隆人问题上应审慎思考科技发展和传统伦理的关系 。
- 朱春艳陈凡
- 关键词:克隆人本性生育方式
- 技术不确定性的价值观规约——一种技术价值观的功能剖析
- 技术不确定性根源于人的主观因素,它具体表现在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技术应用、技术生产过程以及技术趋势中;技术价值观作为规约技术不确定性的内在推动力,能够规约技术的不确定性;技术价值观从技术价值目标、技术价值评估、技术价值选...
- 荆筱槐陈凡
- 关键词:价值观技术创新技术价值观
- 文献传递
- 技术形象的后现代解读被引量:2
- 2004年
- 阐述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技术在社会中的形象的不同认识。从由于科技水平低下而使人们对自然敬畏,到科技的发达而使人们逐渐成为大自然的主人进而形成技术统治论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再到由于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面性而使人们对技术产生困惑,技术在人们的心目中也逐渐演变为斯芬克斯、宙斯、撒旦等形象,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技术的不同态度。对新时代,或当人类逐渐走向后现代社会的时候,应该如何看待技术的社会形象问题,从科技史与自然观的角度加以历史的梳理与分析,指出,现时代技术问题以及由于技术应用而出现的社会问题,还应该依靠技术自身的力量来解决,进而走向技术乐观主义。
- 马会端王志平彭兴华
- 关键词:技术悲观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