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
- 作品数:370 被引量:908H指数:15
- 相关作者:陈富勇郑喆高清玲杜微文毅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PET/CT在非病灶性癫痫外科评估中的作用
- 目的探索PET-CT在癫痫外科评估中的作用,更好地利用PET-/CT以提高癫痫外科的治疗水平。方法总结分析已经进行手术治疗的难治性局灶性癫痫46例。所有这些病例在术前都经PET-CT检查(发作间期),
- 常鹏飞苏崇德梁颖魁
- 145例颞叶癫痫手术及2年以上随访
- 张国君遇涛蔡立新杜薇王玉平李勇杰
- 颅内多发病灶合并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疗(附4例临床分析)
- 2006年
-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病灶合并顽固性癫痫的术前评估策略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行癫痫手术治疗的4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核磁共振、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EEG),手术方法以及预后效果进行总结。结果2例患者MRI显示为颅内多发钙化灶,但所患癫痫的种类不同。局灶性癫痫患者手术效果好,而全面性癫痫的效果较差。1例为双重病理,致痫灶部位为颞叶内侧,手术虽未完全将病灶切除也同样获得了满意的效果。1例为多发海绵状血管瘤,虽然病灶多发,但EEG证实其致痫灶范围局限,切除重点病灶后,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颅内多发病灶可以引起不同类型的癫痫综合征。EEG在手术前评估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依靠EEG,正确判断出癫痫属局灶性,并准确地定位致痫病灶,手术才有可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 蔡立新李勇杰张国君遇涛杜薇
- 关键词:顽固性癫痫癫痫手术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分析
- <正>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a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选择32例确诊偏头痛的患者,在头痛发作期均给予连续SGB 5次,记录治疗前、后,治疗后1、2、3、6、12...
- 冯刚陶蔚胡永生朱宏伟李建宇李勇杰
- 文献传递
- 脊髓后根入髓区切开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的应用研究
- <正>目的:研究脊髓电图监测对脊髓后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切开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DREZ切开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14例,男13例,女1例,均为车...
- 胡永生杜薇陶蔚张晓华李勇杰
- 文献传递
- 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的微电极定位技术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丘脑底核(STN)及其邻近结构神经元电活动的特点,指导手术靶点的准确定位。方法 30例PD患者在行STN电极埋植(8例)或毁损术(22例)时,应用微电极和EMG记录技术,采集STN及其邻近结构的细胞外电活动和肢体的EMG活动。分析其电活动的特点。结果 在31个记录针道中,共记录到388个STN神经元,其中14%呈紧张性放电,28%呈规律性簇状放电,58%呈不规则或簇状放电。放电频率20~50Hz,平均42.2±11.6Hz。确认震颤细胞,节律为3.8~6Hz,与肢体震颤密切相关(r=0.63,P<0.01)。多数(82%)震颤细胞位于STN中上部分。黑质神经元呈均匀的紧张性放电,放电频率72.5±17.9Hz。结论 STN及其邻近结构存在特征性的电活动,微电极记录技术为STN手术的精确定位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 李勇杰庄平石长青张宇清李建宇
- 关键词:丘脑底核震颤电活动帕金森病EMGSTN
- 成人起病的肌张力障碍手术治疗分析
- 目的探讨成人起病的肌张力障碍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手术治疗53例成人起病的肌张力障碍患者,其中书写痉挛22例,痉挛性斜颈25例, Meige 综合症1例,节段性肌张力障碍 3例,继发性局限性肌张力障碍2例。行立体定...
- 张宇清李勇杰李建宇
- 关键词:肌张力障碍
- 文献传递
- 婴儿痉挛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09年
- 婴儿痉挛作为一种"儿童期灾难性"癫癎,在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采用手术治疗婴儿痉挛的病例还不多,但就病人远期精神运动发育随访结果来看,手术是有益的;因此,对药物治疗效果差的病人应早期行手术评估。本文对婴儿痉挛的病因、预后、术前评估、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及术后病理等进行回顾和总结。
- 任志伟张国君王玉平
- 关键词:痉挛婴儿癫痫药物治疗外科手术
- 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术治疗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疼痛
-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切开术在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疼痛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神经源性疼痛10例,年龄282岁,病程8月8年。患者均有不...
- 朱宏伟陶蔚胡永生李勇杰
- 关键词:慢性疼痛脊髓损伤
- 文献传递
- 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术治疗慢性神经源性疼痛被引量:5
- 2008年
- 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与痛觉传导有关,并开始探讨将其作为疼痛手术治疗的靶点。1979年,Nashold和Ostdahl首先报道了用DREZ切开术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后,又有数例慢性神经源性疼痛患者接受了该手术,包括幻肢痛和脊髓损伤后疼痛。随着对脊髓解剖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学者对该手术进行了改良,
- 陶蔚李勇杰
- 关键词:神经源性疼痛脊髓背根切开术臂丛神经撕脱伤痛觉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