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机构详情>
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
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1
- 发文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由巴到中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巫山神女传说变迁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巫山神女”的传说经过千年演变,成为当今中华文明爱情神话的典范。结合考古、文献等方法对其进行微观剖析发现,这个变迁过程是以巫山神女为代表的三峡地区巴等群体在战国末期融入楚,后又在秦汉时期和楚一起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反映。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在空间上经历了由局部到整体,维度上由经济到政治最后到文化的过程。当下推动各民族的共有文化符号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 郭峰
- 关键词:巫山神女
- 明代永顺土司与道教
- 2023年
- 明代位于武陵山地区的永顺土司,首领入道、遣人学法、修建宫观、引入道俗,道教成为其主流信仰并逐步实现地方化与民间化。永顺土司追崇道教首先受到皇家崇奉的影响,其次是利用道教加强社会控制。永顺土司道教的兴盛既是道教在土司地区的传播,更是土司的主动选择。道教在土司地区乃至民族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有效地弥合了土司与中央王朝、小传统的土司文化与大传统的中华文明之间的间隙,是促进民族之间、区域之间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媒介。
- 郭峰
- 关键词:道教西南少数民族土家族
- 农民再组织化与乡村振兴——以贵州省Z县“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建设的村治实践为例被引量:11
- 2021年
- 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推进工作中急需创新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效能。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是Z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面对乡村“空心化”,农民“原子化”等突出问题探索创立的一种推进农民再组织化的村治实践模式。该模式坚持政治和经济双重逻辑推进农民再组织化,不仅推进了乡村产业发展,还促进了乡村治理有效。在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方面,该模式还要进一步调动农民主体性,广泛开展“自组织”建设,并根据乡村产业发展进程调整政治逻辑和市场逻辑在农民再组织化中的比重,找到合理的平衡点。
- 杨洪林顿山
- 关键词: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