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艾滋病实验室

作品数:14 被引量:29H指数:3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病毒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肝炎
  • 3篇感染者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人类免疫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缺陷病
  • 2篇转录
  • 2篇免疫缺陷
  • 2篇免疫缺陷病
  • 2篇免疫缺陷病毒
  • 2篇耐药
  • 2篇肝炎病毒
  • 2篇HIV
  • 2篇病毒感染
  • 1篇凋亡

机构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徐萌
  • 4篇陈德喜
  • 3篇李威
  • 3篇绳波
  • 3篇石英
  • 2篇魏飞力
  • 2篇吴昊
  • 2篇计云霞
  • 2篇袁霖
  • 2篇王熠
  • 1篇王蕊
  • 1篇郭鸿雁
  • 1篇陈新月
  • 1篇孙华银
  • 1篇代丽丽
  • 1篇刘秀红
  • 1篇夏炜
  • 1篇娄金丽
  • 1篇闫惠平
  • 1篇马丽娜

传媒

  • 5篇北京医学
  • 3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2F1对XRCC1启动子调节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E2F1对XRCC1启动子的调节作用及其意义。方法:PCR扩增XRCC1启动子序列克隆至pGL3-Basic荧光报告载体上,与E2F1或突变的E2F1(132E)表达载体分别同时转染Sao2细胞;从基因Bank中调取XRCC1启动子序列和E2F结合位点序列分析其相关性;设计引物逐渐从5′端删除与E2F结合位点相关的序列,将PCR产物分别克隆至pGL3-Basic荧光报告载体上,转染至Sao2细胞。细胞裂解后与β-gal反应液一同保温,570nm处读取吸光度值。结果:XRCC1与E2F1共转染后,可以诱导XRCC1荧光强度的增加;XRCC1启动子序列5′端-819~-803与E2F结合位点相关,删除5′端序列使荧光强度减少。结论:E2F1作用于XRCC1启动子序列,上调XRCC1转录。
石英李海英吴亚松代丽丽吴昊陈德喜
关键词:转录因子
北京市MSM人群HIV早期感染者CD4+T细胞亚型的动态分析
目的 分析北京市男男性接触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早期感染者CD4+T细胞及其亚群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HIV阴性对照组(n=12)和HIV急性期感染者(n...
李珍杨雪吴昊焦艳梅
分子靶向药物及其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的发病率超过74.8万人,早期肝细胞癌可通过手术切除、原位肝移植或局部消融达到治愈,但是患者往往发现时已是肝细胞癌晚期,因此不适宜用外科切除或介入手段。分子靶向药具有特异性高、不良反应轻微等特点,目前在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索拉菲尼作为首个可用于临床治疗晚期HCC的分子靶向药物,近年来所获得临床效果不可忽视。本文就分子靶向药物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以及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肝癌中的治疗作一综述。
王蕊王洋李威
关键词:肝细胞癌分子靶向药物
某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HIV/AIDS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某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HIV/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感染及其相互合并感染的关系,分析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09-08 ~2014-03收治的200例住院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流行病学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0例HIV/AIDS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17.18-60岁年龄段占89.0%,60岁以上年龄段占8.5%.性传播感染占39.0%,未知传播途径感染占33.0%.患者就诊以感染科病房为主,占90%.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的患者占77.05%,HIV病毒载量>1×105 copies/ml的患者占30.5%.抗病毒治疗采用一二线治疗方案的占44.5%.HIV/AIDS患者常伴随HBV、HCV及TP合并二重或多重感染.多数患者就诊时具有2种及其以上临床表现. 结论 入院HIV/AIDS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复杂且伴随HBV、HCV及TP合并二重或多重感染情况严重,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示,急切加强宣教干预和提高诊疗水平,从而控制AIDS的流行.
绳波徐萌杨籽翾计云霞李威
关键词:HIV/AIDS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
采用集合转化的方法构建HIV-1蛋白酶区和反转录酶区T-A克隆载体
2014年
DNA重组技术是将两个或多个单独的DNA片段连接起来产生一个能在特定宿主中自主复制的DNA分子。重组DNA分子最简单的构建方法是将基因片段克隆到质粒或噬菌体等克隆载体上。常用的质粒载体有pBR322、pUC和pGEM等。这些载体含有不同的多克隆位点,适于将含有不同酶切位点的DNA片段连接起来[1]。
徐萌徐树莹袁霖陈德喜
关键词:克隆载体反转录酶DNA重组技术DNA分子DNA片段
男男性接触人群急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临床特征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了解MSM人群急性HI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CD4+、CD8+ T淋巴细胞计数、HIVRNA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定期随访观察100例急性HIV感染者,采用核酸依赖性扩增法(NASBA)检测血浆HIVRNA;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一HCV;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法初筛梅毒螺旋体,对阳性梅毒螺旋体以明胶凝集试验方法确证。结果100例患者中年龄20~50岁96例。HBsAg阳性9例,抗-HCV阳性4例,合并梅毒感染40例。感染HIV后第1、3个月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510、499/μL;感染第1、3、6、24个月时,H1VRNA分别为4.37、4.00、4.3l和4.43 lg拷贝/mL。各随访时间点CD8+T淋巴细胞计数基本无变化。38例快速进展者的初始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58.0±134.6)/μL,非快速进展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559.2±203.4)/μL;快速进展者初始HIVRNA为4.71lg拷贝/mL,非快速进展者的HIVRNA为4.18lg拷贝/mL。快速进展者与非快速进展者初始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250.1、1247.2/μL。结论MSM人群HIV感染者呈年轻化,急性期的初始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RNA水平可以预测疾病进展。
胡文静张欣李伟华夏炜魏飞力闫惠平
关键词:CD4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
人巨噬细胞趋化因子CCL3L1果蝇细胞表达和活性分析
目的 HIV-1辅助受体 CCR5配体人趋化因子 CCL3L1进行果蝇 Schneider-2细胞融合蛋白表达,纯化后活性分析。方法克隆人类 CCL3L1 cDNA,构建 CCL3L1 表达载体 pMT/BiP/His,...
徐斌石英李俊红张薇吴昊陈德喜
文献传递
Δ133p53异构体在内质网应激诱导自噬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p53异构体Δ133p53在内质网应激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其对自噬的调节。方法应用p53缺失型1299细胞和Δ133p531299细胞为模型,利用Tunicamycin(20μg/ml)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导致细胞凋亡;采用免疫荧光方法分别进行凋亡蛋白M30检测以及采用活细胞染料acetoxymethyl(AM)/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对活细胞/死细胞检测以评价细胞凋亡。转染GFP-LC3质粒并通过自噬体点状结构计数以及Real-timePCR方法检测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检测细胞自噬体的形成。结果在内质网应激条件下,Δ133p531299细胞比1299(p53-/-)对细胞凋亡的诱导更加敏感。与1299(p53-/-)细胞相比,在Tunicamycin诱导下,在Δ133p531299细胞中,凋亡蛋白M30高表达并且死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在对自噬的调节方面,在内质网应激条件下,Δ133p53显著提高细胞自噬的形成。与1299(p53-/-)细胞相比,Δ133p531299细胞中自噬体点状结构计数增加较多,并且自噬相关基因ATG5的表达显著上调。结论在内质网应激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Δ133p53通过诱导细胞自噬而促进细胞凋亡。
孙华银任锋刘凯江瑛石英李莉刘秀红娄金丽段钟平陈德喜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自噬细胞凋亡
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乙肝病毒耐药位点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总结核苷(酸)类药物[nucleos(t)ide analogue,NA]长期治疗应答不佳患者的临床特征,便于在耐药检测前或不具备耐药检测条件时对患者的耐药情况进行初步判断,指导治疗。方法使用直接测序法对89例NA相关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患者进行检测,分析其耐药变异位点,总结耐药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89例长期使用NA治疗应答不佳的CHB患者的耐药位点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未用药的对照组(44.9%vs.6.7%,P<0.001)。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耐药相关病例的耐药位点检测阳性率为45.0%。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ADV)耐药相关病例的耐药位点检测阳性率为20.0%。ADV相关耐药位点检测阳性组应用ADV的疗程明显长于阴性组[(23.82±14.13)个月vs.(7.79±11.74)个月,P<0.001]。发生病毒学突破(或反弹)组耐药位点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原发无应答组(58.33%vs.29.27%,P=0.006)。LAM治疗失败ADV再治疗患者比ADV初治者耐药检出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42.86%vs.11.54%,P=0.010)。多药组的耐药检出率明显高于单药组(62.75%vs.21.05%,P<0.001),且多位点联合耐药检出率高(P=0.004)。结论长期NA治疗应答不佳患者耐药人群的临床特征是:多药使用者、病毒学突破(或反弹)者、长疗程ADV用药者。了解这些高危人群的特点对于在耐药检测前或不具备耐药检测条件时对患者的耐药情况进行初步判断,进而挽救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金怡魏飞力马丽娜陈新月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表达载体,验证其在HepG2细胞系中的复制和表达。方法通过引物设计合成,以实验室构建的HBV C1亚型质粒通过PCR、酶切、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HBV复制表达载体。利用转染试剂(Fugene HD Transfection Reagent)将载体质粒导入HepG2细胞,分别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HBV DNA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均证实载体构建成功,通过瞬时转染细胞证实培养上清液中可检测到HBsAg、HBeAg和HBV DNA。结论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成功构建了HBV复制表达载体,可以在HepG2细胞系中复制表达。通过进一步改造,可以为HBV表型耐药以及复制活性研究提供支持。
魏飞力乔录新李庆石英陈德喜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HEPG2瞬时转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