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包虫病临床研究所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棘球蚴
  • 2篇阿苯达唑
  • 1篇动脉灌注
  • 1篇多房棘球蚴
  • 1篇原头节
  • 1篇照射
  • 1篇鼠肝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实验
  • 1篇体外实验研究
  • 1篇泡球蚴
  • 1篇泡状棘球蚴
  • 1篇泡状棘球蚴病
  • 1篇微球
  • 1篇免疫
  • 1篇免疫诊断
  • 1篇壳聚糖
  • 1篇壳聚糖微球
  • 1篇棘球蚴病
  • 1篇灌注

机构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温浩
  • 1篇张海潇
  • 1篇谢增如
  • 1篇付艳
  • 1篇齐洪志
  • 1篇毛睿
  • 1篇张朝霞
  • 1篇顾俊鹏
  • 1篇任伟新
  • 1篇冯晓辉
  • 1篇陈新华
  • 1篇包永星
  • 1篇樊玉祥
  • 1篇倪雅琼
  • 1篇张月芬
  • 1篇项平
  • 1篇姜涛
  • 1篇纪卫政
  • 1篇许晓东

传媒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阿苯达唑微球肝动脉灌注对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的治疗作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阿苯达唑-PEG6000固体分散体壳聚糖微球经肝动脉灌注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的效果。方法将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A)、空白微球组(B)和阿苯达唑微球组(C),A、B和C组分别经肝动脉灌注0.3 ml生理盐水、空白微球2.7 mg/kg(溶于0.3 ml生理盐水)、阿苯达唑-PEG6000固体分散体壳聚糖微球2.7 mg/kg(溶于0.3 ml生理盐水)。于灌注后第1、3、7、14和42天采集大鼠外周静脉血,检测白细胞(WBC)、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值。第42天处死全部大鼠,取肝泡状棘球蚴组织,观察各组病理变化。结果各组大鼠白细胞第1天出现暂时性升高[A组(86.11±19.14)×109/L、B组(117.11±21.76)×109/L和C组(118.11±24.52)×109/L],第7天恢复正常[A组(7.85±6.57)×109/L、B组(11.73±4.85)×109/L和C组(8.49±1.36)×109/L]。B、C组在第3天AST、ALT达到最高值[B组AST(193.15±21.57)U/L、ALT(78.39±9.78)U/L;C组AST(189.91±14.06)U/L,ALT(88.43±9.23)U/L)],与A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恢复正常水平[B组AST(109.31±15.48)U/L、ALT(47.86±9.49)U/L;C组AST(105.37±8.16)U/L、ALT(49.53±6.75)U/L],与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2天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A、B组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结构基本正常,C组病变以生发层坏死为主。结论阿苯达唑-PEG6000固体分散体壳聚糖微球经肝动脉灌注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有一定疗效。
樊玉祥任伟新迪力木拉提.巴吾冬顾俊鹏许晓东张海潇纪卫政姜涛温浩
关键词:阿苯达唑壳聚糖微球肝泡状棘球蚴病灌注
X线照射泡球蚴原头节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X线对体外培养的泡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方法无菌采集子午沙鼠体内的泡球蚴中含原头节的囊液,将其加入RPMI 1640培养液中培养。原头节体外培养3 d后分装至培养瓶中,每组10瓶,每瓶约含10 000个原头节,设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15 Gy和30 Gy)、中剂量组(45 Gy和60 Gy)、高剂量组(75 Gy和90 Gy)、阿苯达唑组(2 500 ng/ml)、45 Gy X线+2 500 ng/ml阿苯达唑组和75 Gy X线+2 500 ng/ml阿苯达唑组。X线照射剂量率为200 cGy/min,源皮距为100 cm。体外培养第4天开始照射,每组共照射3次,每次间隔1 d。首次照射后第1天开始每天取原头节培养液,0.1%伊红染色,光镜下计数每100个原头节中着色原头节数目,每组计算300个原头节的平均死亡率,直至实验组原头节全部死亡为止。同时光镜下观察经X线照射后原头节的变化。结果不同放射剂量组的原头节死亡率与空白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苯达唑组原头节死亡率与放射线联合阿苯达唑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X线联合阿苯达唑组与单用X线组原头节死亡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照射前原头节饱满、轮廓清晰、结构完整,X线照射后的原头节多呈外翻型,原头节顶突上的小钩排列紊乱,部分脱落,吸盘突起变形,结构塌陷,死亡。结论 X线可在体外杀伤泡球蚴原头节。
包永星毛睿齐洪志张月芬倪雅琼谢增如阿孜古丽.吐尔逊温浩
关键词:多房棘球蚴原头节X线阿苯达唑体外实验
包虫病免疫误诊的原因分析被引量:9
2002年
陈新华温浩张朝霞冯晓辉付艳项平
关键词:包虫病免疫诊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