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德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82 被引量:88H指数:4
相关机构: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文化科学
  • 31篇政治法律
  • 10篇历史地理
  • 7篇哲学宗教
  • 6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军事
  • 1篇艺术

主题

  • 14篇高校
  • 12篇教育
  • 8篇政治
  • 8篇思想政治
  • 8篇文化
  • 6篇政治教育
  • 6篇治教
  • 6篇思想政治教育
  • 6篇思政
  • 6篇教学
  • 6篇法治
  • 5篇人民
  • 5篇主义
  • 5篇红色文化
  • 4篇信念
  • 4篇院校
  • 4篇乡村
  • 4篇高校思想
  • 4篇高校思想政治
  • 3篇大学生

机构

  • 81篇宁德师范学院
  • 3篇淮北职业技术...
  • 3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湖南工业大学
  • 2篇内蒙古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政法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澳门科技大学
  • 1篇福建卫生职业...
  • 1篇福建商学院
  • 1篇江苏财会职业...

作者

  • 4篇孙创锦
  • 3篇王汐牟
  • 3篇周维功
  • 2篇张芳
  • 1篇蒋盈
  • 1篇陈建伟
  • 1篇张光英
  • 1篇李乾宝
  • 1篇罗五魁
  • 1篇刘雄
  • 1篇郝一江
  • 1篇龚劲丹
  • 1篇郭正武
  • 1篇郭斌慧

传媒

  • 48篇宁德师范学院...
  • 3篇淮北职业技术...
  • 2篇福建省社会主...
  • 2篇河北科技大学...
  • 2篇辽宁科技学院...
  • 2篇大学(思政教...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北方论丛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党史月刊
  • 1篇鞍山师范学院...
  • 1篇长沙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方志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盐城工学院学...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江南社会学院...
  • 1篇古今农业
  • 1篇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

  • 13篇2024
  • 12篇2023
  • 11篇2022
  • 15篇2021
  • 10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闽东畲族人口职业教育与摆脱贫困研究
2019年
教育使个体获得职业技能和稳定收入,被视为摆脱贫困的最佳途径.闽东畲村的现有资源和产业发展状况分析显示,宁德畲族人口基本分布在广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主要集中于第一产业,畲族传统文化承传面临困境.现代化进程提升了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的功能,对畲村的贫困群体进行第一、二、三产业所需技能的培训,是闽东畲村摆脱贫困并最终走向大农业发展道路的有效路径.
林锦屏
关键词:畲族职业教育脱贫
新时代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被引量:1
2021年
文化影响、制约和规范主体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行为选择等,乡村振兴必须要文化振兴。新时代闽东特色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问题是:一些领导干部对文化振兴存在思想认识偏差;闽东乡村文化具有特定的两重性;闽东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机制体制不完善;文化人才流失匮乏、文化产业薄弱等。新时代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是:树立科学的文化观及乡村文化振兴观,首先重点发展乡村教育和文化事业;创新实施乡村群众为主体的民族文化参与式模式;加强闽东特色乡村文化振兴的领导组织建设和制度保障;推进特色乡村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建设。
周维功李乾宝
军民融合背景下高校廉政教育与地方红色廉政文化资源深度融合研究--以闽东为视角被引量:1
2021年
福建宁德别称闽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也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包括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在内的红色资源,闽东红色资源是“闽东之光”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以闽东红色廉政文化资源为视角,围绕高校廉政教育与地方红色廉政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展开,立足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和党史学习教育大背景,尝试撷取具有“军”色彩的闽东红色廉政文化对高校廉政教育的现实价值,探索做好二者融合工作需辩证认识的关系,提出做好融合工作的建议,形成高校廉政教育工作强大合力,为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提供参考。
孙创锦游国斌
思政元素在民族村落设计中的应用
2021年
从物质世界的富裕,到精神生活的满足,这是我国民族村落时代发展的标志。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美丽乡村等战略提出,美丽一词的内涵得以拓展与延伸,逐渐由传统的视觉之美朝着文化之美、艺术之美等蔓延,如何在满足实用性基础上提升艺术性,成为民族村落设计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纵观当下民族村落设计,多从实用性层面进行考量,如以集约理念进行民族村落设计以提升空间利用率,以审美理念进行民族村落设计以提升视觉美感,这些民族村落设计虽然在视觉层面上满足了村落居民的审美与功能诉求,但给人的感觉却往往缺少一点灵魂。
卓敏
关键词:美丽乡村视觉美感功能诉求审美理念
“两个相结合”的历史嬗变、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3年
“两个相结合”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升到新高度。做好“两个相结合”历史嬗变、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的阐释,有助于更好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定位,有助于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林颖林美辰
关键词:历史嬗变理论逻辑
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宣传教育的实效性被引量:2
2019年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宣传教育实效性面临问题:宣传教育传统话语权受到挑战、教学模式僵化、资源贫乏、“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缺乏重视、教育效果较差等。健全思政宣传教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和运作体系,打造高效专业思政宣传教育队伍,改革教学方式,形成以案例为导引、以问题为核心教新模式,是提升高校思政宣传教育实效性的具体举措。
周维功
关键词:高校实效性
闽东畲族传统文化传承路径研究——以文化空间再造为视角被引量:1
2022年
从广义的文化空间视角去理解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环境,可以窥见现代化发展冲击下的畲族传统文化面临传承动力不足、传承场域凋敝、传承主体流失的文化空间萎缩困境。在变迁语境下进行畲族文化文化空间再造,以畲歌为标志性文化遗产统领文化空间再造,坚持整体性原则保持文化的生命力,通过乡土重建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网络与技术营造新的文化空间,是推动畲族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走出去”的传播策略。
林锦屏
关键词:畲族文化文化空间
Agent信念修正推理机制
2022年
执行能行行动可以得到Agent所意图的事件状态。通过定义信念扩展、信念收缩和信念修正这三种常见的信念更新模型,可以形式化地表征:执行这些行动所导致的事件状态、决定主体“是否有机会执行这些行动的”条件,以及主体为了完成这些行动所应具备的能力。使用选择函数可定义信念收缩行动模型。信念修正可被定义为信念收缩行动和信念扩展行动的序列组合行动。根据主体的知识和信念可以定义主体采取信念更新行动的能力。
林颖郝一江
关键词:信念修正
休谟正义哲学中的法律行为理论——兼论私法规则之治的思考进路
2024年
以正义规则为核心的休谟正义哲学,常被认为是一种财产权理论或德性论,但同时也是一种法治理论。从静态的占有稳定之规则,再到动态的财产基于同意移转以及许诺的履行之规则,其间的思考进路与德国法上的法律行为理论如出一辙,体现的是私法意义上的规则之治,背后支撑的是人类利己的天性。难以自觉遵守正义法则乃人类天性使然,因而需公权力保障强制实施。私益为公权之行使提供正当性理据,公权之最终目的亦须回归至私益,狭义上的公益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加广泛的私益。私法为“里”,公法为“表”,休谟的法治,即为一种通过公法形式实现私法目的的私法之治。
吴楚严李乾宝
关键词:休谟法治法律行为
闽东红色历史的鲜明地域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闽东,地处海峡西岸东北翼,是福建省重要的革命老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历程中,这块英雄的红土地以“红旗不倒”的光荣赞誉,彪炳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专门指出:“闽东的老区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辉煌历史。无数先烈留给我们用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游国斌黄德焱
关键词:海峡西岸红土地宝贵精神财富革命老区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