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学院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关于苗族女服的形成、演化及时限问题——与席克定先生商榷被引量:3
- 2010年
- 现今的苗族女服异彩纷呈,种类繁多。席克定先生在研究苗族女服的类型时,看到了服饰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对苗族女服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类。但在研究苗族女服的发展演化及形成时间时,认为贯首装是目前苗族妇女最早的服装类型;对襟裙装是当今苗族服饰最主要、最基本的类型,并以中原服饰作参照,界定当今苗族女服各类型款式的形成时间。对此,我们有自己的看法,故撰此文,与席克定先生商榷,并就教于方家。
- 杨东升
- “原生态文化”问题及其研究的理论辨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原生态文化"是一个新概念,但它的使用是富有渗透力的,涉及的面比较广,有时用于"文化保护区"、"民族文化村落";有时用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有时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学",甚至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原生性范式等等。目前在研究范式上主要有实证主义、文化生态学的解释范式和文化再生产理论,它们的论证和主张各有特点,但也存在相应的偏执和不足。关于"原生态文化"问题,它在本质上是当代人们适应社会转型进行的一种"文化生产现象",是缘于人们发展的需要谋求把传统文化资源作为中介来进行的自我再生产,在逻辑起点上必须从人的实践发展去理解"原生态文化"这一问题,这是问题研究的科学原则。这一现象针对少数民族人们而言,它是他们利用自己文化资源在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下,进行传统文化重构而参与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形式。
- 刘宗碧
- 关键词:研究范式文化重构
- “原生态文化”研究的方法及其反思被引量:7
- 2012年
- "原生态文化"现象产生之后,成为众多学科尤其是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文学、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就其研究目前主要有如下立场和主张:一是"对象"的实证和科学主义范式;二是当作一种虚幻的文化观念创造和进行批判的主张;三是指认为一种民俗审美的大众化重构性实践;四是从地方或民族生计模式的文化生态知识和技能挖掘与利用的角度去研究;五是基于现代经济背景的开发与保护的思考和研究。这些研究的倾向在逻辑上把"原生态文化"活动"实体化"了,没有"主体"立场,即没有把"原生态文化"当作"人的活动"去理解,所以看不到问题的实质。"原生态文化"虽然在实践上它可以以一定的文化产物作为媒介显现,但其本质不是这些媒介物,而是"人的活动",应从人的生产实践方面去认识和揭示。
- 刘宗碧
- 关键词:原生态文化研究方法
- 对课堂教学中行走路线的诠释——从全纳教育的视角进行探析
- 2011年
- 解释现象学于20世纪70年代,由加拿大教育学者马克思.范梅南等提出运用于教育的一种研究方法。笔者运用这种方法,对无锡市小学一堂英语和音乐课的描述,以课堂场景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从全纳教育视角进行评述,以期增进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机智。
- 周兰芳
- 关键词:全纳教育
- 必须妥善处理生态目标与生计需要之间的关系——关于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的问题之一被引量:5
- 2010年
- 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这对黔东南州的发展十分重要。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该如何协调生态目标与生计需要之间的关系。目前对这一矛盾的认识和处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对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二是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不足;三是出台政策单一,配套不足,缺乏相应的救济功能。要解决上述矛盾,一是要科学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特征和区域特征,建立多元协调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二是必须加大中央财政支付转移,建立分级管理及其相应规划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三是建立适应黔东南州地方特色的林业资源建设、利用的合理体系。
- 刘宗碧
-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目标
- 论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被引量:4
- 2014年
- 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学习资源匮乏,加上民族学生特有的语言、思维、文化,使得民族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具有自己的特征。分析、了解这些学习者的特点,对当地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导向作用。只有做到关注民族学生的学习特征,减少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让他们积极投入英语的学习和运用,才能提高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 吴春兰王贵生
- 关键词:民族地区民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
- 苗族服饰是自源发展的结果被引量:2
- 2010年
- 在现今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苗族服饰最绚丽,最繁杂。关于现今苗族服饰的形成和演化,有的学者认为是中原服饰影响的结果,也有的学者认为是唐代的遗风。笔者通过中原服饰和苗族服饰的历史比较,以及苗族服饰学习中原服饰的历史条件分析,认为苗族服饰是自源发展的结果。
- 杨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