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
-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丹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艺术文学更多>>
- 谈南阳汉水流域中心城市的建设被引量:1
- 2015年
- 南阳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南阳人特别有智慧,名人名家多如繁星;南阳曾经是汉水流域历史上出现最早、为时最长的中心城市,在海内外有过巨大的影响。只要南阳市进一步重视人才,擅于聚集南阳和天下人的智慧,找出南阳市突破性发展的正确路径,引进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完全有条件和襄阳竞争一番,争取引领汉水流域的文化旅游产业,再次率先成为汉水流域的中心城市。
- 杜汉华
- 关键词:汉水流域
- “汉江生态经济带”的正确解读与开发被引量:2
- 2014年
- 文章从经济社会学角度对"汉江生态经济带"进行了解读,探讨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原则和目标,确定了以"一个核心,两个支点,三个三合一团队,四项申遗工作"作为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的重点工作,突出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中"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
- 杜汉华
- 关键词: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产业
- “襄阳军事攻防工程体系”与汉水流域“世界遗产”的申报、保护被引量:3
- 2015年
- 汉水流域和湖北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代远远超过莱茵河和德国等欧洲国家,现在湖北省和汉水流域的世界遗产数目远远不及莱茵河、德国和意大利。应争取"襄阳军事攻防工程体系"等汉水流域的大批资源能成为"世界遗产"的遗存,申报成为"世界遗产",充分发挥中国楚文化的瑰宝道家哲学"无为无不为"思想的积极意义。严格保护好汉水流域的文化遗存和生态环境,促进汉江生态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和高品位的生态经济带,无愧于中华民族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
- 杜汉华余海鹏
- 关键词:汉水流域世界遗产
- 襄阳汉水文化研究
- 文章建议以襄阳为核心和中心支点,整条湖北段汉江,都主打好“英雄爱情”文化旅游品牌,通过追寻武圣关公岳飞、宋元襄阳保卫战、守襄英雄赵淳、智圣诸葛亮与庞统成才之路和牛郎织女七夕节、拔河龙舟旅游文化节等专项活动,把汉水旅游推向...
- 杜汉华杜睿杰
- 关键词:汉水文化文化旅游
- 孝感市打造“养生天堂”的思考
- 2015年
- 孝感市打造"养生天堂"具有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发达的工农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深厚的孝文化底蕴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为此,孝感市应把董永七仙女传说与周边和全国各地的相关遗存联系起来,并重视对董永七仙女传说的源头、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最早的证据——云梦县秦简《日书》"牵牛织女"简牍的研究;与大洪山和汉水流域联手,重视养生食品,大力发展药膳;把孝感市的养生养老产业做得更好,使之成为汉水流域打造"养生天堂"的领头羊。
- 汪碧涛杜汉华
- 关键词:养老产业
- 荆门“中国农谷”建设应突出文化旅游强市战略
- 初步阐述了荆门'中国农谷'建设,如何突出文化旅游强市战略,借鉴屈家岭文化、结合荆门'道源寿乡'特点,吸取海内外文化的有益营养,使整个荆门市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养生特色旅游景区和系列养生产品生产地,争取五年内成为海内外一流的养...
- 杜汉华
- 文献传递
- 民歌《金华小姐困襄阳》故事考被引量:2
- 2013年
- 对江淮流域,特别是鄂西北颇有影响的民歌《金华小姐困襄阳》传说故事的历史真实进行考证研究,认定金花小姐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在鄂西北起义时,用"猪吃白米人吃糠"的办法破解了元军对襄阳城的围攻。民歌《金华小姐困襄阳》是一首可歌可泣的农民革命史诗。
- 杜棣生杜汉华
- 关键词:传说故事历史真实
- 打造“东方莱茵”--汉水文化旅游产业带研究
- 本文分析了莱茵河与汗水的现状异同,重点介绍了湖北汉水流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特色,及产业中存在的明显不足,最后制定了打响湖北汉水流域媲美莱茵河的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的举措。
- 杜汉华杜睿杰
- 关键词:文化产业汉水文化旅游经济
- 湖北关公“双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湖北省的关公"双遗产"十分丰富,包括历史文物和古迹、地名和风物、民间传说、对联诗文、关公文化民俗和民间艺术等,据不完全调查发现,全省关公文化遗存约在百处以上,对这些遗存的保护开发和申遗进行研究,意义非同凡响。湖北关公"双遗产"开发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现状仍存在不少问题。湖北要想做好关公"双遗产"保护开发与申遗工作,必须提高认识,科学统筹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内建外联,壮大规模,积极借鉴运城、洛阳经验,各方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切实成效,并在国内外打响关公文化品牌。
- 杜汉华余海鹏张丹
- 关键词:关公文化
- 湖北荆襄古道宋元民歌初探被引量:1
- 2014年
- 湖北荆襄古道,战略地位重要,战争频仍,文化交流频繁,古文化遗存丰厚。特别是宋末元末改朝换代之际,这里是拱卫南宋半壁河山的最重要的国防前线和元末红巾军的活动地,江南和北方的人员来往、文化交流也最为频繁,至今,这里还保留有那个时代的特色民歌。现存特色鲜明的宋元民歌有《四季调·送郎》、《金花小姐困襄阳》及延续发展到明清民国时期的《一个鸡蛋两个黄》、《有个大姐想十郎》等。文章对这些民歌曲从音乐、文学、历史等角度与宋代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的联系和演变脉络进行了比较分析。
- 杜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