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理工学院团委
- 作品数:19 被引量:21H指数:2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微文化”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其对策
- 2017年
- 微博等各类"微"的概念和现象的相继出现,使得"微文化"这一新文化现象应运而生。随着微文化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内逐渐形成了"校园微文化"。基于对微文化特点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其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校园微文化建设的意义及相应对策,逐步建立、完善适应微时代发展需要的高职院校校园微文化建设体系,以实现校园文化育人的目的。
- 钱铮羊悦
-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被引量:1
- 2015年
-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能力,通过从有效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注重工学结合、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以及提高综合办学实力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全面阐述,以期有效推动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实现。
- 羊悦
-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
- 微媒体时代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微媒体时代是一个蕴含着科学技术、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具有传播主体草根化、传播速度迅捷、传播内容碎片化的特点,这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极大挑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通过宣传载体多元化、宣传内容个性化、宣传队伍层次化与时俱进,构筑全面参与、全面覆盖、全面建设的大宣传格局,实现高校大宣传格局构建与模式创新,提高高校新闻宣传的社会效果。
- 姜秀芹
- 关键词:高校宣传
- 基于PU平台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创新研究——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
- 2016年
- 新媒体作为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突破口,在引领青年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PU平台作为一种新媒体平台,在其推广应用中,江苏理工学院团委充分发挥其功能,在共青团工作中注重创新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团学活动的热情,增强了团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 朱书阳姜秀芹
-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戈幅在的问题及对策
- 2014年
- 随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受到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大学生的广泛重视。但是当前大学生在规划其生涯过程中存在许多共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为其将来就业提供更好的指导。
- 王云白
-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创新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通过对大学生理论社团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行分析,结合大思政格局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江苏理工学院"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研习会为例,从工作模式创新、理论研究创新、实践教学创新、成果交流创新四个维度提出了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的创新路径。
- 朱书阳
- 探索“三聚”模式 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好实践平台
- 2023年
- 江苏理工学院团委积极助力青年学生勇攀科技创新高峰,从汇聚创新优势、聚力优化生态、聚焦青年成长三个维度,探索高校团组织服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的“三聚”模式,在校园内形成了浓郁的科创报国氛围。注重顶层设计,不断汇聚创新创业优势江苏理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将其作为“立德树人·成长成才2.0工程”组成部分,形成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
- 王一宁
- 关键词: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立德树人高校团组织青年成长
- 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刍议——基于教育生态视角
- 2014年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试图通过教育生态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探究践行工作的实施路径和具体方法。高校教育生态包括物质生态和精神生态层面,而这两个层面又包括物质环境、管理制度、教师、学生等多个维度。通过探寻多元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切实有效的践行方法,是本文力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 王云白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践行策略教育生态
- 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模式探索--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被引量:1
- 2020年
-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我国教育交流的领域已经从国内扩展到国际,国际交流成为教育交流的主要趋势,并深化为教育全球化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招收留学生,但部分高校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来华留学生管理模式。该文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探索来华留学生管理模式,以期为国内高校提高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水平献智献策。
- 汤嘉芸
-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留学生管理
- 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被引量:1
- 2018年
- 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人才培养,高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提升高校的第二课堂制度,发展自身的价值,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具体调研得出结果,从整体上对高校第二课堂的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第二课堂的基本内容和设立原则,探究了第二课堂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健全第二课堂体系,能够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通互动、互补互融,切实服务高校人才培养。
- 王云白
-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