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品数:101 被引量:91 H指数:5 相关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文学 哲学宗教 更多>>
试论复杂系统理论视角下英语阅读课教师信念与实践关系 2019年 教师教学信念影响教学实践,同时教学信念也受教学实践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运用访谈、课堂观察等研究工具,经过对一名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师的教学信念和实践关系的定性个案研究,发现二者之间既存在一致性,也具有冲突性。此外,复杂性、动态性和语境化等复杂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能对信念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解释。 马滢颖关键词:阅读教学实践 儿科医患会话中医生身份的动态建构研究 2021年 在社会建构主义的动态语用身份观视阈下,基于儿科医患会话的相关语料,探究儿科医生身份的动态建构。鉴于医患会话是机构性话语,医生建构的主流身份为机构身份和职业身份。然而,随着交际目的、交际需求、交际情景的变化,医生会主动、动态地建构教育者身份、平等同伴身份、理解者身份以及多元身份。通过语言策略的使用动态构建儿科医生的语用身份,有利于实现医患的有效沟通,缓和医患矛盾。 王雷宏 李振关键词:儿科 身份建构 会话分析 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因素 被引量:1 2020年 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语言交流,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活动又离不开翻译的转换,两种及多种语言之间的翻译活动贯穿于人类的交流活动中。直到今天,人类的翻译活动仍需译者充分认识不同语言的特征和各国文化的差异性,才能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有效避免误译、错译和漏译。 汤君丽 黄霁歆关键词:翻译活动 文化差异性 教学行为视域下如何有效开展BTI专业课思政建设--以遵义医科大学“文学翻译”课程设计为例 被引量:1 2021年 思政建设在翻译专业课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思政教学改革的开展效果与教学行为紧密相扣。本文基于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两大因素--自身因素与外部因素,结合“文学翻译”课程设计实例,探究如何通过提升及激励教学行为,更加有效地推进翻译专业课程的思政改革,旨在为专业课思政教育的实施及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郑晗玉关键词:有效教学行为 混合式教学模式 动词变化对学生语篇生成质量的影响 2020年 “选择”是建构起语言系统和语言实例之间的桥梁,是意义潜势进行示例化的过程。该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动态语料库(批改网),采用语篇分析方法分析某高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写作语篇的生成过程,旨在了解语言使用者在具体语篇生成过程中对动词做出了怎样的选择。研究结果发现:在语篇生成过程中,在“选择”理论的驱动下,动词的变化会影响学生的写作语篇质量,所以学生在写作语篇中应该注重过程的生成而非结果,且教师应该加强学生有意识选择的训练,才能提高写作语篇的质量。 阳花荣 谭占海汉语名词非范畴化的认知工作机制研究 2020年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探究了汉语名词非范畴化的工作机制。研究发现,名词非范畴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初始阶段的语义变化和完成阶段的功能迁移,对应这两个阶段的工作机制分别为转喻和隐喻。初始阶段,转喻"视角化"促使语义内容丰富的名词类概念意义结合语境进行动态的语义成分突显和选择;完成阶段,突显出的语义成分表达陈述或描述意义使得名词在范畴上实现隐喻性跨越。 李振关键词:非范畴化 转喻 隐喻 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021年 教师党支部书记是党在高校的基层党组织的直接负责人,实施“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实现党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有效领导的重要方式。文章分析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存在的角色定位偏差、党建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工作积极性等问题,提出了顶层设计、选优配强、精准培育、激励保障、系统监管的培育工作机制,以期进一步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作。 杨清玉 张在金晁盖和宋江的博弈——从言语合作原则分析晁宋间关系的变化 2019年 《水浒传》成功刻画出了晁盖、宋江的仁义形象,但从合作原则来研究晁宋之间的直接对话,可以发现晁宋间的关系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和谐,而是充斥着阴谋诡计,刀光剑影。他们的关系转变也揭穿了封建仁义践行过程中的虚伪性。 张激波关键词:言语交际 晁盖 信息化时代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调查研究 2021年 新冠疫情的出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强烈要求。该研究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以遵义医科大学为例,研究信息化背景下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要素及现状分析,探索自主学习调整对策,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学校资源,以期学校资源不浪费,教改成果得巩固,英语学习有进步。 陆少辉关键词:网络资源 大学英语 认知心理学 传播学视域下贵州蜡染工艺的外译与传播 被引量:1 2021年 当今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冲突与融合日趋频繁,其中民族特色文化是最具有生命力及个性的文化,中国民族特色文化的构成离不开地方特色文化。与其他民间工艺品一样,贵州蜡染除了美观,还兼具实用功能。在贵州盛产蜡染的区域,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不仅用于装饰美化生活,丰富人们生活的内容,更寄托了人们的愿望、情感与信仰等,因此深受大家的喜爱。文章以《中华锦绣:贵州蜡染》第二章《贵州蜡染工艺》翻译实践为例,主要从5个因素(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阐述传播学5W模式对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的浸入,以期提升贵州蜡染文化的传播力度。 黄霁歆 余美贤 吴鸿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