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140 被引量:859H指数:15
相关作者:顾瑞霞方维明钱建亚尹永祺鲁茂林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4篇医药卫生
  • 10篇农业科学
  • 10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5篇发酵
  • 16篇乳酸
  • 13篇乳酸菌
  • 12篇乳杆菌
  • 11篇食品
  • 11篇抗氧化
  • 9篇发酵乳
  • 8篇挥发性
  • 8篇教学
  • 7篇营养
  • 7篇细胞
  • 6篇蛋白
  • 6篇益生菌
  • 6篇脂肪
  • 6篇贮藏
  • 5篇抑菌
  • 5篇玉米
  • 5篇乳品
  • 5篇苹果
  • 5篇鲜食

机构

  • 137篇扬州大学
  • 17篇江苏省农业科...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新希望乳业股...
  • 5篇江苏旅游职业...
  • 4篇维维食品饮料...
  • 4篇澳优乳业(中...
  • 4篇江苏宇航食品...
  • 3篇苏州技师学院
  • 3篇黑龙江大三源...
  • 3篇江苏天之香食...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扬州市职业大...
  • 2篇江苏长寿集团...
  • 2篇生合生物科技...
  • 2篇江苏兴野食品...
  • 1篇安徽工商职业...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东京大学

作者

  • 46篇顾瑞霞
  • 24篇陈大卫
  • 19篇黄玉军
  • 15篇李大婧
  • 15篇牛丽影
  • 14篇陈霞
  • 12篇肖丽霞
  • 10篇鲁茂林
  • 9篇刘春泉
  • 8篇钱建亚
  • 7篇方维明
  • 7篇刘春菊
  • 7篇汪志君
  • 6篇印伯星
  • 6篇张钟元
  • 5篇顾振新
  • 5篇郭飞翔
  • 4篇刘栋
  • 4篇尹永祺
  • 3篇杨振泉

传媒

  • 19篇食品与发酵工...
  • 12篇食品工业科技
  • 9篇食品科学
  • 8篇现代食品科技
  • 7篇食品研究与开...
  • 7篇科技视界
  • 5篇食品科技
  • 4篇中国乳品工业
  • 4篇乳业科学与技...
  • 4篇现代食品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食品工业
  • 3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国果菜
  • 2篇中国调味品
  • 2篇中国酿造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食用菌
  • 2篇饮料工业

年份

  • 13篇2024
  • 15篇2023
  • 10篇2022
  • 15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11篇2018
  • 12篇2017
  • 1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3
  • 1篇1999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滚揉方式和时间对猪肉切片火腿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以精选猪后腿肉的股四头肌为主要原料,研究2种滚揉方式即连续滚揉和间歇滚揉(滚揉15 min,暂停15 min),4种有效滚揉运行时间(4、6、8和10 h)对猪肉火腿系水性(蒸煮损失率、压榨失水率、杀菌失水率)、质构特性(硬度、弹性、内聚性和咀嚼度)、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滚揉方式对猪肉火腿的蒸煮损失率无显著性影响,连续式滚揉制得的猪肉火腿的压榨失水率和杀菌失水率显著大于间歇式滚揉制得的,而间歇式滚揉制得的火腿的系水性则优于连续式滚揉制得的。间歇式滚揉制得的火腿的咀嚼度、亮度值(L*)显著大于连续式滚揉的。滚揉方式对其他质构指标和红度值(a*)影响不大。间歇式滚揉所制得的火腿的感官总接受性分值大于连续式滚揉制得的。短时间滚揉(4 h)或长时间滚揉(10 h)均不利于火腿保水和质构的改善。当滚揉时间为8 h时,火腿的蒸煮损失率和杀菌失水率均最小,系水性最好,同时具有最好的质构特性、红度值及感官品质。采用间歇式滚揉,有效滚揉运行时间为8 h(总时间16 h,滚揉15 min,暂停15 min)时,猪肉切片火腿具有最好的品质。
孙建清韩衍青王笑笑徐宝才周辉周光宏
螺旋藻复合果酱的制作工艺研究
2024年
目前市售果酱以果味型为主,味型单一,营养价值不高。将螺旋藻与苹果、柠檬等水果创新地结合在一起,研制具有保健功能的新型果酱。当螺旋藻添加量为1.2 g、冰糖添加量为12%、熬制时间为35 min时,螺旋藻复合果酱酸甜适口,果香浓郁,感官评分较高。
燕志朱江煜倪思艳
关键词:螺旋藻果酱
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发酵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中对人肝细胞L-02的益生作用被引量:2
2021年
建立由游离脂肪酸(free fat acid,FFA)诱导的体外人肝细胞L-0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探究益生菌发酵乳在模型中对人肝细胞的益生作用。利用FFA(油酸∶棕榈酸=2∶1,摩尔比)诱导人肝细胞脂肪变性,通过细胞存活率、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培养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及细胞凋亡率等指标来评价脂肪变性模型,探讨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发酵乳干预大鼠4周后的血清在模型中对人肝细胞L-02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型中FFA的浓度为1.5和2 mmol/L时,人肝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未添加(P<0.05),均低于32%,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形状发生变化;当FFA浓度为1 mmol/L时,人肝细胞存活率较高,为86.37%,脂滴数量达到最高,此时建立的NAFLD细胞模型中胞内TG含量和培养液中AST含量分别为5.73 mmol/L和113.50 U/L,均显著高于未添加(P<0.05),而胞内TC含量及培养液中ALT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细胞凋亡率差异较小。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发酵乳干预大鼠后的血清降低了NAFLD模型中肝细胞的脂滴数量,胞内TG含量及大鼠血清细胞培养液中AST含量均显著低于未干预菌株的对照组大鼠血清(P<0.05),分别为1.95 mmol/L和93.33 U/L;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下降了2.96%,正常细胞数量上升了4.50%。利用1 mmol/L的FFA可以建立人肝细胞L-02的NAFLD模型,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发酵乳干预后的大鼠血清对模型中人肝细胞L-02的脂肪变性具有改善作用。
陈大卫梁娇娇程月瞿恒贤陈春萌任晨瑜张臣臣关成冉马文龙陈霞李启明顾瑞霞
关键词:发酵乳游离脂肪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菰米蛋白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以菰米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蛋白质。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菰米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获得菰米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等电点沉淀后冻干获得菰米蛋白粉,以相同条件下提取获得的淮稻蛋白为对照,对菰米蛋白的分子组成、热稳定性及消化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条件对碱提酸沉法提取菰米蛋白的影响为: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58℃、料液比1:25 g/mL、提取时间为3.5 h,此提取条件下菰米蛋白提取率可达45.97%;菰米蛋白等电点pH为3.5;与淮稻蛋白相比,菰米蛋白变性峰值温度为108.4℃,ΔH=164.4 J/g,菰米高分子质量蛋白含量较少,消化特性基本相同,但游离氨基酸含量始终较高。综上表明菰米蛋白是人体补充蛋白质的优质来源。
袁梦李春梅苏嘉敏周宇陈岩松章海风
关键词:响应面理化性质
不同品种鲜食糯玉米清汁与籽粒中挥发性成分比较被引量:5
2021年
为研究不同品种鲜食糯玉米香气成分之间的差异,本研究对6个品种糯玉米进行了清汁制作和煮制两种熟化生香处理,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清汁中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数量和总量均高于籽粒:清汁中检出38种挥发性成分,熟粒中检出24种,其中仅在清汁中检出的成分中有7种为吡嗪类化合物;而各品种糯玉米清汁中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总量是籽粒的3.98~10.92倍。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前两个主成分可解释清汁样品总方差的72.6%,高于煮制籽粒(60.9%),但两种PCA结果均显示JDN-517、SYN-602与SYN-11的特色值得关注,并与吡嗪以及醛醇类成分含量差异有关。本研究结果为不同品种鲜食糯玉米风味品质评价中的样品处理以及数据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沈凌雁牛丽影刘春菊李大婧宋江峰刘春泉
关键词:鲜食糯玉米挥发性成分
噬菌体裂解酶结构域重构及其裂解功能分析
裂解酶是噬菌体产生的一种细胞壁水解酶,针对裂解酶结构及种属特异性,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裂解酶Ply187 CHAP及酶K的SH3b重新合成,并同时将末端引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噬菌体裂解LysZ5结合结构域,构建具有...
张辉周艳包红朵杨振泉朱如意张莉莉王冉
prtP基因对副干酪乳杆菌调节小鼠肠道免疫作用的影响
2018年
目的研究副干酪乳杆菌丝氨酸蛋白酶编码基因prtP对小鼠肠道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7组:PBS对照组、副干酪乳杆菌亲本株(Lactobacillus paracasei, Lp)、prtP缺失突变株(Lp△prtP)及回复株ReLp△prtP对应的高、中剂量组(1×109 CFU/ml、5×108 CFU/ml)连续灌胃0~21 d后对免疫器官指数、脾脏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细胞因子、脾脏CD11c+、CD80+有核细胞数进行检测。 结果与prtP基因缺失突变株相比,副干酪乳杆菌亲本株能显著提高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率、腹腔巨噬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以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能显著提高血清中IFN-α、IL-10、IFN-γ的表达,显著提高CD11c+、CD80+双阳性细胞数量。结论副干酪乳杆菌对肠道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与prtP基因有关。
张琛刘昭要志宏胡舰李波范文奇许慧卿
关键词:副干酪乳杆菌肠道免疫
草莓液态与固态糖渍过程中的水分分布与迁移规律被引量:1
2023年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固态渗透(solid osmotic dehydration,SSD)和液态渗透(liquid osmotic dehydration,LOD)过程中草莓水分的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在糖渍72 h的过程中,2种糖渍方式下草莓水分含量均逐渐降低;在渗糖72 h时,SSD和LOD处理的草莓水分含量分别由91.83%下降至74.56%、79.90%。2种渗透方式的弛豫时间T 22与T 23值均伴随着渗透过程而变小,表示SSD和LOD都使得草莓中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的流动性减小;同时峰面积A 22值均逐渐减小,表示2种渗透方式均减少了不易流动水的水分含量。然而在LOD处理过程中,草莓中自由水峰面积在渗透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但下降不显著(P>0.05),同时弛豫时间T 21峰位置逐渐右移,表示随着渗透时间的延长,草莓中结合水的流动性增强;相反,在SSD处理中,草莓中自由水峰面积在渗透72 h后显著下降(P<0.05),相比0 h,下降幅度达55.35%,并伴随着渗透时间的延长,草莓中结合水的流动性减弱。另外,建立了低场核磁共振峰积分面积总和(A 21+A 22+A 23)与草莓的含水率的线性拟合模型,线性关系显著(P<0.05),R 2均大于0.90,拟合效果较好。该研究从水分的角度探究了SSD和LOD对草莓的影响,为草莓干制作中渗糖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王锐牛丽影胡丽丽李大婧张钟元聂梅梅肖亚冬刘春菊吴海虹肖丽霞
关键词:草莓低场核磁共振
黑米发酵乳的研制被引量:1
2013年
为优化黑米发酵乳的工艺条件,以黑米和乳粉为主要原料,将黑米酶解液与复原乳粉混合接入菌种后进行发酵,研制出一种集黑米和发酵乳功能为一体的黑米发酵乳。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黑米发酵乳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黑米酶解液最佳糖化条件为糖化温度60℃、加酶量200U/g、糖化时间7h,制备黑米发酵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添加5%的蔗糖、20%的酶解液、接种3%的菌种、40℃发酵4h。此工艺条件得到的产品质量优,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郭飞翔韩青青顾瑞霞鲁茂林
关键词:黑米乳粉发酵乳
不同贮藏温度下斑点叉尾鮰鲜度及优势腐败菌群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为揭示常温和低温贮藏中斑点叉尾鮰腐败菌群的构成及变化规律,研究测定了4℃和20℃贮藏中斑点叉尾鮰的鲜度指标变化,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时间点的菌相构成及其丰度变化。结果表明,在4℃和20℃贮藏期内鮰鱼p H值变化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挥发性盐基氮(TVB-N)、感官评分(QI)、菌落总数(TAC)呈上升趋势,其中QI、TVB-N值与TAC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16个属的细菌在贮藏期内相对丰度超过0.1%,其中Pseudomonas spp.,Shewanalla spp.和Bacillus spp.在新鲜点的相对丰度分别达到20.62%、3.21%和1.25%。在20℃贮藏1 d后Pseudomonas spp.,Shewanalla spp.,Bacillus spp.,Acinetobacter spp.,Coprothermobacter spp.菌属相对丰度均超过1.0%,表明这些菌属是20℃贮藏中潜在的主要腐败菌。在4℃贮藏中Shewanalla spp.相对丰度显著上升,由3.21%(0 d)上升到45.96%(12 d),而其他菌属变化并不显著,表明Shewanalla spp.是鮰鱼4℃冷藏中主要的致腐菌群。
陶晓雅杨振泉张辉高璐饶胜其尹永祺方维明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TVB-NTAC高通量测序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