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学院中文系
- 作品数:244 被引量:308H指数:7
- 相关作者:丁伯林许思友姜友芝刘光明陈广士更多>>
- 相关机构: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张恨水小说创作与民族文化认同
- 2012年
- 张恨水小说创作是张恨水对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文学表达,是对民族文化现代化的一种文学实践,它展示了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自我认同。因此,无论是作为现代中国民族文化叙事,还是作为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学实践,张恨水小说创作与民族文化认同有着深刻的关联。
- 王凤娟
- 关键词:张恨水民族文化认同
- 网络时代电子档案管理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5
- 2015年
- 重点阐述网络时代电子档案管理与利用中存在的发展时间短、系统依赖强、归档复杂、管理专员少、安全存在隐患等五方面问题,并针对这些日益凸显的问题,提出制定严格标准、培养专门人才、优化基础设施、建立安全体系等具体应对措施,以期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与利用的效率.
- 董中印
- 关键词:网络时代电子档案
- 冒名张恨水的小说伪作考略被引量:1
- 2013年
-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出版史上,张恨水毫无疑问属于受伪作侵害最甚最烈的作家之一。民国时期,他的伪作数量目前已知的便超过80种。时至今日,国内以及海外的一些图书馆里仍收藏有不少冒名张恨水的小说伪作。
- 谢家顺宋海东
- 关键词:张恨水伪作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出版史
- “董永遇仙”故事系统中傅员外形象的叙事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善"与"恶"是对立的,理论而言它不可能体现在一人之身。然而,在"董永遇仙"这一故事系统中,不同叙事者笔下傅员外的形象却呈现出前后完全不同的善与恶的道德对立。透过这一现象,能够发现意识形态无处不在的强大渗透力与宰制性。
- 丁伯林纪永贵
- 重视标签理论 创新工作思路
- 2013年
- 社会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标签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发生一些程度不同的错误。但是,如果这些人的错误行为被其他人发现并公布于众,即被贴上标签,这时他的处境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以后就很可能会出现习惯性的、持久性的、程度严重的结果。这个理论对于我们高校思政工作者来说,很有指导意义。我们在教育偶尔犯了错的大学生时,一定要注意时间地点和教育方式,避免因教育方法不当而导致更严重的结果出现。
- 李九云
- 关键词:标签理论思想政治工作
- 家学渊源对班昭创作的影响
- 2013年
- 家族文化对作者思想和创作风格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班氏家族历史悠久,权势显赫,文化底蕴深厚。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对班昭的文学创作影响非常深刻,班昭的创作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浓浓的家族亲情,展现出深厚的家族文化,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体现出浓厚的儒道思想。
- 蔡荷芳
- 关键词:家族文化文学创作
- 叙事的聚焦与遮蔽——以抗战殉难叙事为例
- 2008年
- 叙事聚焦与遮藏决定于叙事立场。以叙事者的心灵之光将对象照亮,充分呈现对象在主体精神现照之下最为闪光的一面,此为聚焦;在主体精神观照之下,或受意识形态规约,将对象本应呈示的一面予以遮挡,让读者或观众无从知晓者,是为遮藏。本文以抗战时期为国殉难名将的叙事文本为例,分析叙事者在叙事过程中是如何聚焦与遮蔽的。
- 丁伯林
- 关键词:抗战名将叙事遮蔽
- 更上层楼凭远处——评方汉文教授编著《比较文学教程》
- 2014年
- 方汉文教授新近主编出版的《比较文学教程》,立足"世界文学新建构"语境更新比较文学学科新规范,提出"新辨证论"及中国义理、辞章与考据等方法建立中国化理论体系,正面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的观念分歧与实践问题,拓展跨文化、多元对话视野进行历史反思与认定,全书具有前瞻性、融通性、系统性、深入性等显著特征。
- 胡程王际超
- 关键词:比较文学世界文学《比较文学教程》
- 陈后主嗜好文学与亡国之关系——兼论陈后主亡国之因被引量:1
- 2013年
- 陈后主何以亡国?历来人们都说是他沉湎于诗文酒色所致。其游宴赋诗确实荒恤了国政,但这不是亡国的主因。陈后主亡国既是其治国无能的结果,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与其饮酒作诗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作为才华横溢的文人和文坛领袖,陈后主嗜好文学奖励艺文,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一个时代文学的发展。
- 方学森
- 关键词:文学亡国
- 国难背景下知识分子命运的真实写照——《寒夜》《巴山夜雨》人物形象比较论
- 2007年
- 《寒夜》和《巴山夜雨》是反映抗日战争重庆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代表性作品,两者成功之处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其共同意义在于,透过人物命运的发展轨迹,表现了作者对战争及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层次思考,这就是,通过战争与苦闷挣扎的人性探索来表现人物生存状态的两极反差;通过刻画人物美好的良知与人物性格的变异来展示人物性格的两面性;通过心理、景物描写与对立艺术创作的辩证法来塑造人物形象。透过两部小说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国难背景下知识分子命运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并由此看出,共同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这两部小说人物形象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的原因,也是两者能赖以比较的基础。
- 谢家顺陆山花
- 关键词:《寒夜》《巴山夜雨》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