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GARS-48)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解万翠章超桦杨锡洪张丽娜卞中园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脱除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贝类
  • 3篇水产
  • 3篇水产品
  • 3篇麻痹性贝类毒...
  • 2篇生物法
  • 2篇重金属污染
  • 2篇重金属污染现...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现状
  • 2篇金属污染
  • 1篇蓄积
  • 1篇亚历山大藻
  • 1篇仪器分析
  • 1篇脱除方法
  • 1篇清滤率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法

机构

  • 6篇广东海洋大学
  • 3篇青岛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解万翠
  • 4篇杨锡洪
  • 4篇章超桦
  • 2篇毛丹卉
  • 2篇卞中园
  • 2篇程东伟
  • 2篇张丽娜
  • 1篇邱咏梅
  • 1篇王英文
  • 1篇孟倩
  • 1篇孙凤清
  • 1篇丁美玉

传媒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水产学报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食品工业新...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微生物法脱除重金属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5年
工业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问题——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威胁了生态环境平衡和人体健康,如何缓解重金属污染是目前环保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简介物理、化学和生物法等脱除重金属技术的基础上,综述了生物法中的微生物法,总结了微生物法脱除重金属的显著优势。重点介绍了常见的微生物脱除剂,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探讨了国内外利用微生物法处理重金属的应用成果,最后展望了微生物法脱除重金属的未来发展趋势。
张丽娜解万翠杨锡洪章超桦李子琪
关键词:微生物脱除重金属
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脱除研究进展
水产品因其可口的味道、较低的脂肪、蛋白含量高、营养平衡性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生态非平衡的发展,导致水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间接地污染了营养丰富的水产品。而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国内外人们食用水产...
程东伟高学丽张丽娜杨锡洪
关键词:水产品重金属污染脱除
文献传递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脱除贝类中重金属的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海洋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因具有较强的重金属富集能力,水产贝类鲜食及其加工产品的重金属超标问题亟待解决。壳聚糖是天然的碱性多糖,具有很强的重金属螯合能力,蕴含量也非常丰富。文章分析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用于吸附及脱除重金属的分子结构特征与吸附作用机制;综述其在牡蛎、扇贝等主要经济贝类中的相关研究及应用,强调以生物吸附剂脱除并净化贝类重金属的重要性;对贝类重金属脱除研究提出建议,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李子琪孟倩孙凤清王英文丁美玉邱咏梅解万翠
关键词:壳聚糖贝类重金属脱除
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脱除研究进展
水产品因其可口的味道、较低的脂肪、蛋白含量高、营养平衡性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生态非平衡的发展,导致水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间接地污染了营养丰富的水产品。而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国内外人们食用水产...
程东伟高学丽张丽娜杨锡洪
关键词:水产品重金属污染脱除
水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Ts)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一种分布范围广及危害较大的赤潮毒素。可经食物链的富集、传递作用,引发人体麻痹性中毒,大量发生的中毒事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麻痹性贝类毒素常用检测技术主要是小鼠生物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试剂盒测试法,这些检测方法均有各自的优势,但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多且复杂、结构特殊,毒性又较强,这使得其监管检测较为困难,亟待建立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分析检测方法。本文基于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基本性质,依据检测原理的不同论述了其生物检测技术、仪器分析技术和生化测试技术,并对各类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后展望了未来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监管提供借鉴。
杨锡洪张丽娜解万翠章超桦
关键词:麻痹性贝类毒素生物法仪器分析
贝类中PSP毒素的脱除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为探讨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脱除方法,有效提高贝类食品安全性。本文从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三个方面综述了PSP毒素在水产品中的脱除方法及净化效率;对温度处理,安全吸附,微生物降解,酶解转化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贝类脱除PSP毒素及贝类净化研究提供参考。
毛丹卉解万翠杨锡洪卞中园章超桦
关键词: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脱除方法
微小亚历山大藻对近江牡蛎清滤率以及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蓄积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为获知近江牡蛎对有毒微小亚历山大藻的滤食以及蓄积PSP毒素的规律性,本实验采用细胞毒性为(93.42±2.55)×10^3MU/个的微小亚历山大藻投喂近江牡蛎,以无毒扁藻投喂作对照,首先研究了0.5×10^3~3.0×10^3个/mL6个不同浓度的毒藻对近江牡蛎滤食的影响,然后投喂浓度为1.5×10^3个/mL的毒藻,分别研究15h短期蓄积和5d长期蓄积对近江牡蛎体内毒素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在0.5×10^3~1.5×10^3个/mL毒藻浓度范围内牡蛎清滤率较高,超过1.5×10^3个/mL时牡蛎清滤率显著下降(P〈0.01),由此确定后期投喂毒藻的浓度“阀值”为1.5×10^3个/mL;短期蓄积实验牡蛎在0~6h内将有毒藻滤食尽,其体内PSP毒素在6—12h间达到最大值[(149.6±10.5)MU/100g],随后开始下降。长期蓄积实验过程中,牡蛎的清滤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1),在蓄积实验的第2天牡蛎体内PSP毒素水平超过国家限量标准(400MU/100g),在5d实验结束时,牡蛎体内PSP毒素水平高达(3069.2±178.2)MU/100g,高于国家限量标准的7.7倍。实验结果作为PSP在近江牡蛎中蓄积及代谢的重要基础数据,为研究PSP的脱除及净化提供思路。
解万翠卞中园杨锡洪毛丹卉章超桦
关键词:微小亚历山大藻麻痹性贝类毒素近江牡蛎清滤率蓄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