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040111)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周树录杨椹化宝军叶任高张虹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管通路
  • 1篇血淋巴细胞
  • 1篇置管
  • 1篇置管手术
  • 1篇肾透析
  • 1篇手术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外周血淋巴细...
  • 1篇系统性红斑
  • 1篇系统性红斑狼...
  • 1篇系统性红斑狼...
  • 1篇细胞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细胞
  • 1篇狼疮
  • 1篇红斑
  • 1篇红斑狼疮
  • 1篇红斑狼疮患者
  • 1篇CD28

机构

  • 2篇广州市花都区...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2篇周树录
  • 1篇李幼姬
  • 1篇彭春晖
  • 1篇张虹
  • 1篇叶任高
  • 1篇化宝军
  • 1篇杨椹

传媒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手术的改进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对传统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进行改进。方法 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34例采用传统的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38例采用改进的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传统的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是应用Seldinger技术结合撕脱鞘进行置管。改进的置管方法是采用导引钢丝引导进行导管置入。结果传统置管患者中12例(35.29%)因隧道皮下组织的收缩不能一次性将导管涤纶套放置在所需的位置,9例(26.47%)术中发生10ml以上的出血,10例(29.41%)术后48h内发生明显穿刺点或隧道出口渗血。改进的置管术患者全部一次性将导管涤纶套放置在所需的位置,仅3例(7.89%)发生10ml以上的出血,2例术后48h内(5.26%)出现明显穿刺点或隧道出口出血。改进的置管术患者术中疼痛不适感明显低于传统置管术患者。结论改进的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较传统的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操作更为顺利,难度降低,患者耐受性好,术中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为一种更安全、方便的置管方法 。
周树录张虹化宝军彭春晖杨椹
关键词:肾透析血管通路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TLA-4分子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TLA-4分子和CD28/CTLA-4mRNA的表达。方法研究对象为SLE患者49例(活跃期30例、缓解期19例)及对照组23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经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后分佛波醇乙酯(PMA)(10ng/ml)及伊屋诺霉素(500ng/ml)刺激组和不加刺激剂组两组培养。将PBMCs分别培养24、48、72及96小时。应用流式细胞计量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前后CD28及CTLA-4分子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CD28mRNA和CTLA-4mRNA的表达。结果刺激前后SLE患者CD3+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前活跃期SLE患者CD3+T细胞上CTLA-4分子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78±0.51)%vs(1.34±0.76)%,P<0.05]。刺激后72小时SLE患者CD3+T细胞及CD8+T细胞上CTLA-4分子表达量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前后PBMCs中CD28mRNA及CTLA-4mRNA表达情况与刺激前后CD3+T细胞上CD28及CTLA-4分子变化情况相似。刺激前SLE患者CD3+T细胞上CTLA-4分子表达量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呈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P<0.001)。结论 SLE患者T细胞CTLA-4分子存在表达及上调机制障碍,提示CD28分子及CTLA-4分子存在功能失衡,这种失衡可能通过一定的机制参与SLE的发病过程。
周树录李幼姬叶任高王莉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CD28CTLA-4淋巴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