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43304)

作品数:65 被引量:1,444H指数:22
相关作者:林畅松纪友亮刘景彦陈建强于炳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同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天文地球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层序
  • 26篇地层
  • 26篇盆地
  • 20篇层序地层
  • 9篇地层学
  • 9篇凹陷
  • 8篇塔里木盆地
  • 7篇盐岩
  • 7篇碳酸
  • 7篇碳酸盐
  • 7篇碳酸盐岩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5篇油气
  • 5篇下寒武统
  • 5篇下寒武统底部
  • 5篇寒武统
  • 5篇高精度层序地...
  • 5篇奥陶系
  • 5篇层序地层学

机构

  • 3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5篇同济大学
  • 1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华北油田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作者

  • 24篇林畅松
  • 22篇纪友亮
  • 12篇刘景彦
  • 10篇陈建强
  • 10篇于炳松
  • 7篇赵俊青
  • 6篇吴朝东
  • 5篇肖建新
  • 4篇张善文
  • 4篇张立强
  • 3篇李喜臣
  • 3篇纪云龙
  • 3篇李兴武
  • 3篇张韬
  • 3篇胡光明
  • 3篇张英志
  • 3篇申延平
  • 3篇刘丽军
  • 3篇丁孝忠
  • 3篇夏斌

传媒

  • 7篇现代地质
  • 6篇沉积学报
  • 6篇中国科学(D...
  • 5篇Scienc...
  • 4篇地球学报
  • 3篇地层学杂志
  • 3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地学前缘
  • 2篇石油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年份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7
  • 5篇2006
  • 11篇2005
  • 14篇2004
  • 10篇2003
  • 8篇2002
  • 11篇2001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沉积盆地的构造地层分析——以中国构造活动盆地研究为例被引量:88
2006年
结合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各种构造作用与盆地沉积充填和改造过程的成因分析,是揭示内陆构造活动盆地沉积体系域时空配置和生储盖发育分布的重要基础。各级构造不整合面的发育分布决定着盆地规模等时地层格架的基本样式。盆地构造演化的阶段性、旋回性及多期的构造变革对盆内多旋回的沉积—剥蚀过程的叠加和原型盆地的叠合等可产生深刻的影响。阐明不同构造幕同沉积构造活动和古构造格架与沉积物分散过程和构造古地貌变化的成因关系,是建立盆地沉积充填模式的关键。构造坡折带对特定的沉积相带或体系域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往往构成盆内重要的油气成藏区带。中国西部大型叠合盆地内古隆起的形成演化和隆、坳格局的变迁可导致复杂的层序结构和不整合分布样式,对地层或构造地层圈闭的形成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林畅松
关键词:构造地层构造坡折带
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以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坨85块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近岸水下扇沉积体为例,对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进行了研究。经过分析认为,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中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划分为准层序组、准层序、层组、层四级,并对准层序和层组的类型和对比方法进行了总结。将近岸水下扇积体系中的层组类型划分为Fu(Fineup)、Cu(Coareseup)和Hu(Homogenicup)三大类,准层序类型划分为Cu—Fu、Cu—Cu、Cu—Hu三大类,同时总结出了沿物源方向的相序递变和垂直物源方向的侵蚀切割对比2种准层序对比模式和侵蚀叠置、相变对比、薄砂层对比、相似渐变等4种层组对比模式。
赵俊青纪友亮夏斌任拥军张善文
关键词:近岸水下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准层序沙三中亚段
大庆油田葡一油层组高精度层序格架内储集砂体的沉积构成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被引量:11
2006年
大庆油田北三区上白垩统葡一油层组以高频湖进面可划分为3个四级和8个五级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以密集开发井资料为基础追踪这些层序单元可为储层砂体研究提供精细的等时对比框架。该油层组的主要储集砂体多为复合型砂体,由各种单一砂体相互叠置和切割所形成,包括下切河道(谷)分流河道复合砂体、水下分流河道上叠水上分流河道复合砂体、分流河道上叠河口坝砂体、决口水道上叠决口三角洲砂体等复合类型。这些砂体的内部沉积构成复杂,控制着厚油层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变化。在高精度层序框架内可划分出3个砂体复合带,其沉积构成的差异对剩余油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主河道复合砂体带的孔渗性和连通性好,易形成上部层内和隔层非均质性剩余油;河道边部-河口坝复合砂岩带结构复杂,隔层发育,易形成平面未波及或物性变化导致的剩余油,应是区内剩余油挖潜的重要相带;边缘砂坝-决口扇-越岸泛滥砂泥岩互层带砂体分布局限,孔渗性和连通性差,由于井网控制不够或连通性差形成剩余油。
张英志林畅松马利民刘景彦张宇梁秀丽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大庆油田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奥陶纪岩相古地理被引量:9
2002年
库鲁克塔格地区在西北地层区划上属塔里木地层区的库鲁克塔格地层分区。其沉积特点受塔里木盆地的影响 ,但是又不同于塔里木盆地 ,区内研究程度低。依据野外露头资料 ,本地区奥陶系南北分区明显。北区岩性为碳酸盐岩建造 ,生物以三叶虫、头足类、腕足类及珊瑚等浅海生物为主 ;南区岩性为复理石建造 ,生物以深海相笔石为主。从岩性、古生物、沉积构造、沉积序列、指相矿物等沉积特征可以看出 ,本地区奥陶纪古地貌具南低北高的特点。本地区奥陶系发育台地相、广海陆棚相、盆地边缘斜坡相、深海盆地相、半深海相和浅海相等类型。依据各时期沉积相及其展布特征 ,总结出 4种沉积相模式 :①台地—广海陆棚沉积相模式 ,②盆地边缘海陆棚—深海盆地沉积相模式 ,③海陆过渡—浅海沉积相模式 ,④冲积扇—三角洲沉积相模式。本次研究对库鲁克塔格地区进一步的研究及找油工作打下了理论基础。
纪友亮彭传圣张立强
关键词:奥陶系岩相古地理沉积相模式
沉积层序界面研究中的矿物及地球化学方法被引量:14
2004年
粘土矿物、微量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的沉积物和沉积岩中,它们对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同时它们的沉积分异、组合特征、矿物成分及其质量分数都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形成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这些对恢复古环境,研究陆相湖盆水深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通过对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沙三段—沙四上亚段各层序内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中岩石地球化学标型参数的研究发现,在一个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形成过程中,在古气候驱动下的湖平面变化旋回中,沉积岩中的矿物成分(主要指粘土矿物和胶结物)、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等皆发生周期性变化.
纪友亮胡光明张善文赵俊青
关键词:胶结物古盐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东营凹陷
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及其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11
2003年
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是盆地内重要的含油气层段。本文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 ,在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地层中划分出 3个三级层序、14个四级层序和数十个五级层序 (准层序 )。四级层序中发育有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等沉积体系 ,局部地区发育下切水道、干旱盐湖、泻湖 海湾、半深湖、浊流 重力流等沉积。该组下部四级层序Psk1、Psk5和中上部四级层序Psk7、Psk12等的砂质沉积形成区内的主力储层 ,主要分布在盆地北 西北缘和东 东南缘 ,与其上覆的泥岩。
刘景彦林畅松李喜臣刘丽军张韬
关键词:高精度层序地层储层
Depositional sequence architecture and filling response model of the Cretaceous in the Kuqa depression,the Tarim basin被引量:11
2004年
The Cretaceous system of the Kuqa depression is a regional scale (second order) depositional sequence defined by parallel unconformities or minor angular unconformitie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hird-order sequence sets, eleven third-order sequences and tens of fourth- and fifth-order sequences. It consists generally of a regional depositional cycle from transgres-sion to regression and is composed of three sets of facies associations: alluvial-fluvial, braided river-deltaic and lacustrine-deltaic facies associations. They represent the lowstand, transgres-sive and highstand facies tracts within the second-order sequence.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curve reconstructed by backstripping technique revealed that the Cretaceous Kuqa depression underwent a subsidence history from early accelerated subsidence, middle rapid subsidence and final slower subsidence phases during the Cretaceous time, with the correspondent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s being 3035 m/Ma, 4045 m/Ma and 510 m/Ma obtained from northern foredeep. This is likely attributed to the foreland dynamic process from early thrust flexural sub-sidence to late stress relaxation and erosion rebound uplift. The entire sedimentary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facies tracts are a response to the basin subsidence process. The slower subsidence foreland gentle slope was a favorable setting for the formation of braided flu-vial deltaic systems during the late period of the Cretaceous, which comprise the important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the depression. Sediment records of impermanent marine transgression were discovered in the Cretaceous and the major marine horizons are correctable to the high-stands of the global sea level during the period.
LIN Changsong1, WANG Qinghua2, XIAO Jianxin1, WANG Guolin2, LIU Jingyan1 & JI Yunlong1 1. The Laboratory Center of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关键词:CRETACEOUSSEQUENCEFILLINGKUQA
渤海湾中生代地层剥蚀量及盆地演化被引量:14
2004年
文章首先利用地震层速度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声波时差法、地质外推法、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等确定渤海湾盆地区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的剥蚀量 ,恢复了其原始地层厚度 ,分析了中生代不同时期地层的分布状态 ,盆地性质和展部特点。认为渤海湾盆地三叠系沉积时期为大型内陆盆地 ,末期抬升遭受剥蚀。侏罗系和白垩系沉积时期为北东向展布的小型山间盆地群。进入新生代后 ,形成了一个受NNE、NE向断层控制的半地堑式复合盆地 ,叠置于中生代盆地之上。不同时代的地层的不同叠合方式形成了中坳新坳、中坳新隆、中隆新坳、中隆新隆 4种叠合单元类型 ,不同类型的叠合单元经历了不同的沉降史 。
纪友亮胡光明吴志平
关键词:中生代地层剥蚀量盆地演化白垩系山间盆地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地球化学及其岩石圈演化意义被引量:31
2002年
首次对塔里木盆地北部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铂族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分析,其基本特征是与深部流体有关的微量元素明显富集,Th/U和Th/Sc等元素比值降低;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中轻稀土富集程度降低,Eu负异常减小,Ce具有明显的负异常;铂族和An元素含量增高.这些特点表明黑色页岩沉积时,盆内有富铁镁质的深部物源的存在.这种深部物源的存在通常指示岩石圈拉张的构造背景.微量元素、铂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在剖面中的变化规律表明,该黑色页岩沉积的早期,来自地球深部的物源不断增加,至4号样品达到高峰,此后逐渐降低.这种现象可能指示本区早寒武世早期岩石圈具有幕式拉张作用的特点.
于炳松陈建强李兴武林畅松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地球化学岩石圈
红柳地区垦东6井声波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单元界面的数学方法被引量:4
2005年
在对济阳坳陷红柳地区垦东6井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利用层序地层单元界面上、下在声波时差对数与其深度之间具有不同的线性响应的特点,发现采用线性回归、活度函数、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数学处理方法都能有效地增强识别的效果。以该井的声波测井资料为例,利用线性回归和R/S分析识别的层序界面位于曲线拐点附近,而活度函数和小波分析则将层序界面显示为某些极大的脉冲值。线性回归和R/S分析方法比较适合做整体研究,受异常值的干扰小;活度函数和小波分析方法表现为局部分析的特点,更适合高频层序的识别。
朱剑兵纪友亮
关键词:层序界面声波测井资料小波分析R/S分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