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NJ2011-03)

作品数:13 被引量:77H指数:4
相关作者:霍丹群侯长军周军宋兴兴冯丹更多>>
相关机构: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理学

主题

  • 5篇响应面
  • 5篇响应面法
  • 4篇可视化
  • 3篇白酒
  • 3篇传感
  • 2篇猕猴桃
  • 2篇响应面法优化
  • 2篇纳米
  • 2篇黄酮
  • 2篇荷叶
  • 2篇发酵
  • 2篇发酵工艺
  • 2篇传感阵列
  • 1篇地理标志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絮状物
  • 1篇叶黄酮
  • 1篇荧光
  • 1篇原酒

机构

  • 13篇重庆大学
  • 13篇泸州老窖股份...

作者

  • 13篇霍丹群
  • 12篇侯长军
  • 7篇周军
  • 3篇张良
  • 3篇冯丹
  • 3篇周荣灵
  • 3篇宋春霞
  • 3篇宋兴兴
  • 3篇曾娜
  • 2篇王洪彬
  • 2篇杨平
  • 2篇李俊杰
  • 2篇杨眉
  • 2篇秦辉
  • 2篇张宿义
  • 2篇田殿梅
  • 2篇法焕宝
  • 2篇代宇
  • 2篇刘世龙
  • 2篇沈才洪

传媒

  • 6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分析试验室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龙眼酒的发酵工艺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以龙眼果汁为主要原料进行酒精发酵,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初始pH、初始糖度、SO2添加量为影响因素,选取酒精度(20℃)和总香味物质含量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实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糖度28.5%,初始pH3.96,SO2添加量58.8mg/L最优条件下,得到最大酒精度(20℃)和总香味物质含量分别为15.17°和2.322g/L,接近于理论预测值为15.28°和2.329g/L,表明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的工艺参数准确,对工艺设计和生产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宋兴兴张宿义冯丹李琼周军刘世龙侯长军霍丹群
关键词:龙眼发酵工艺响应面法
试纸法快速测定高粱中单宁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探讨了试纸与单宁反应的最佳条件,提出了用Fe(SCN)3-壳聚糖试纸法快速检测高粱中单宁的方法。结果表明,在pH 7.0~9.0的条件下,单宁与试纸上的显色物质反应生成紫红色稳定络合物,试纸颜色深浅与样品中单宁浓度成正比,通过与标准色阶图谱比较确定单宁浓度。试纸最低检出限达1.0μg/mL,5 min即可实现检测。应用于7种高粱样品中单宁含量的测定,并通过与国标法测定结果比较,本方法可实现半定量检测,已应用于高粱样品中单宁的实时、快速检测。
周荣灵曾娜代宇张宿义霍丹群侯长军
关键词:试纸高粱
基于可视化传感阵列的葡萄酒产地鉴别方法被引量:2
2013年
模拟哺乳动物的嗅觉系统构建了一种对葡萄酒敏感的可视化传感阵列,阵列由13种卟啉化合物和23种染料构成。采用构建的传感阵列对8种不同产地、酒精度为12%的赤霞珠干红正品进行检测,获得了不同产地葡萄酒的可视化指纹图谱。以阵列反应前后的光谱变化数据作为特征值,选用合适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区分效果。用主成分分析获得的前两个主成分所代表的葡萄酒44%的信息量可以将不同产地的葡萄酒完全区分开,8种不同产地的葡萄酒在聚类分析中均能正确归类,建立的判别函数对预测样本的正确判别率达100%。该可视化阵列传感器在葡萄酒产地溯源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霍丹群宋春霞周军王洪彬侯长军
关键词:葡萄酒地理标志化学计量学
泸糯八号高粱酒糟酿造浓香型白酒入窖条件优化被引量:2
2013年
以泸糯八号酿酒高粱为原料,利用P-B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及Box-Behnke实验对影响产酒质量的入窖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得到了泸糯八号高粱的最优入窖条件为:投粮量19.7%(占糟醅重量),曲药用量19.6%(占投粮重量),入窖酸度1.89。通过生产验证发现,采用优化后的八窖条件,泸糯八号糟醅己酸乙酯产量比优化前提高了0.2g/L,乳己比(乳酸乙酯与己酸乙酯的比例)比优化前降低了0.2,品评结果良好,且窖香更为浓郁。
田殿梅张良霍丹群敖宗华杨平涂荣坤丁海龙
关键词:响应面法浓香型白酒入窖条件
猕猴桃白兰地专用酵母菌的选育及鉴定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显色、产气初筛及发酵复筛方法在猕猴桃自然发酵液中筛选出了2株酿造性能良好,产酯能力较强的酵母N5和N13,其酿造出的猕猴桃白兰地一次蒸馏产物香气纯正,浓郁,无异味,一次蒸馏液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8.6%和9.1%,其中N5酵母酿造产物中丁酸乙酯的含量为0.122 g/L,N13酵母酿造产物中乙酸乙酯的含量为0.150 g/L,其产酯能力均明显提高。经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N5和N13菌株均属于汉逊酵母属。
田殿梅张良卢中明秦辉侯长军霍丹群
关键词:酵母选育系统发育树
一种可视化液体传感阵列农药检测新方法被引量:2
2014年
以筛选出的7种染料与合成的纳米金共同构建了液体传感器阵列,每个敏感点对不同农药样品产生不同的响应光谱,通过酶标仪采集光谱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分层聚类分析(HCA)、判别分析(LDA)等模式识别方法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新方法。PCA结果表明,前三个主成分反映了总信息量的92.69%,且能够对5种农药进行区分;HCA结果表明,对25个样品能够正确的归类;LDA结果表明,对5种农药识别的准确率达100%。表明这种可视化的液体阵列可为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一个可靠平台,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侯长军蒋海龙李俊杰杨眉法焕宝周军霍丹群
关键词:农药染料纳米
一种可视化快速鉴别白酒的新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白酒主体香味成分的含量和比例,是白酒香型风格的"构成要素"。针对白酒的主体香味成分,选择筛选出特异性敏感元件20种,构建5×4比色传感阵列芯片,建立了一种可视化快速鉴别白酒新方法。新阵列芯片检测性能明显优于已报道的通用阵列,可精确识别出不同风味白酒,且能反映出不同白酒中主体香味成分的差异。对15种白酒进行检测,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三个主成分对识别的贡献率依次为酯、醛、缩醛类物质(34.5%),酸类物质(19.2%)和乙醇(11.9%)。聚类分析发现同一品牌的白酒能正确归类,不同品牌同种香型白酒能率先聚为一类。各白酒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在聚类图上有较好的体现,不同香型白酒间的距离远近与白酒的生产原料、糖化发酵剂、酿造工艺密切相关。
霍丹群宋春霞李俊杰汪治宏李永娇周军刘世龙侯长军
关键词:白酒香味成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白酒中絮状物形成对酒体溶液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以棕榈酸乙酯为主要诱导物研究了白酒中絮状物的形成对白酒特性的影响,测试了不同酒精浓度及温度条件下,乙醇-水-棕榈酸乙酯等三元体系沉淀前后的荧光强度及电导率变化。结果表明,体系沉淀前后的电导率变化趋势为:沉淀后的电导率值上清液>沉淀前>空白组;不同酒精浓度下体系沉淀前后的荧光强度变化为:空白组>沉淀上清>沉淀前。实验表明白酒中有机絮状物的形成同时受温度和酒精浓度的双重影响,且沉淀的形成对酒体特性产生的影响显著。
赵扬扬张良霍丹群柴玉强王永忠侯长军秦辉
关键词:白酒絮状物电导率荧光
BP神经网络优化荷叶黄酮提取工艺及黄酮稳定性实验的探索被引量:6
2014年
以荷叶为原料,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与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优化超声-渗漉协同作用浸提荷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探讨了影响荷叶黄酮稳定性的因素。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2%,料液比1∶39.7g/mL,超声时间80min,渗漉速度3mL/min,渗漉液收集体积为9.2倍,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6.87%,与模型预测相对误差仅为1.89%,表明神经网络优化荷叶黄酮提取工艺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实用价值。荷叶黄酮提取液在低温、微酸、避光条件下较稳定,β-环糊精、VC、D-葡萄糖酸内酯均对其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霍丹群冯丹周荣灵宋兴兴周军沈小娟沈才洪侯长军
关键词:荷叶黄酮响应面法稳定性
响应面法优化猕猴桃原酒发酵工艺被引量:30
2013年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对猕猴桃原酒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发酵后的酒精度(20℃)及总香味物质含量(g/L)做为双响应值,初始糖度、初始pH和接种量为自变量,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中心组合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并做响应面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曲面回归方程拟合性好,在初始糖度25%、初始pH3.6、接种量0.47%条件下,验证优化工艺得到最大酒精度数(20℃)及总香味物质含量分别达到12.75°和1.42386g/L,接近于模型预测值12.80°和1.45131g/L,表明通过响应面优化的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霍丹群王洪彬宋兴兴刘淼何诚周军侯长军
关键词:响应曲面发酵工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