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07篇“ ECO-EFFICIENCY“的相关文章
节能减排政策目标协同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
2025年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问题研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对2009年以来黄河流域节能减排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与量化分析,并从目标协同视角测度了节能减排政策协同水平的变化趋势;以黄河流域36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了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节能减排政策目标协同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节能减排政策双目标协同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多目标协同却对其产生了抑制效应。结果表明: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单项节能减排政策的目标制定不宜过多,否则会因目标过于分散而阻碍政策的落实,甚至产生负效应。
任领志伊宁李志英马宇
关键词:节能减排生态效率资源型城市黄河流域
洞庭湖区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揭示洞庭湖区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解析其影响因素,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资源消耗作为投入指标,以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作为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标准差椭圆及地理探测器,分析洞庭湖区2014—2023年17个县域单元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研究期内洞庭湖区生态效率的时序变化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2014—2019年增长速度较快,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增长速度变慢,2023年增长速度有所恢复。空间上呈现出西北地区较高、东南地区较低的分布特征。2)生态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整体上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2016年集聚性达到最强。局部自相关存在着低—低、低—高、高—低和高—高4种集聚类型。生态效率的时空迁移特征表现为空间离散程度已基本稳定,重心位于洞庭湖中部地区,并逐渐向正西方向移动。3)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比重、科技发展水平、环境治理能力及城市化水平是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洞庭湖区生态效率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差异较大。因此,应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环保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提升企业绿色生产率;加强跨区域合作,促进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提高生态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张家雄王鑫滨熊建新
关键词:生态效率影响因素洞庭湖区
中国快速交通系统与旅游生态效率脱钩关系及时空格局演化
2025年
厘清快速交通系统与旅游生态效率发展的动态脱钩关系,对依托快速交通建设布局驱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09—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旅游碳排放测算模型、Super-SBM模型测算快速交通系统和旅游生态效率的综合发展水平,采用Tapio脱钩模型和马尔科夫模型揭示二者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化规律与状态转移特征。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中国快速交通系统发展水平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旅游生态效率则波动下降。(2)研究期内,省域和区域层次的脱钩关系均以强负脱钩为主。(3)省域主流脱钩关系呈现多种脱钩类型交替嬗变的时序演化特征,存在连接状态覆盖范围逐渐压缩、脱钩北上和负脱钩南下的空间转移趋向。(4)省域脱钩状态主要发生向“上”转移,负脱钩关系的稳定性最强且存在空间集聚倾向,不同脱钩状态的邻域对省域脱钩状态转移存在明显异质影响。
白洋李亚茹
关键词:快速交通系统脱钩关系马尔科夫链
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以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2025年
基于2009—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探讨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轨迹,并借助面板Tobit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时序演化具有阶段性特征。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均具有波动提升态势,前者核密度曲线呈现“单峰”向“双峰”演化以及峰距逐渐变窄的右移趋势,后者核密度曲线具有“多峰”向“双峰”演化以及右尾延展度变小的右移趋势。(2)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具有空间异质性。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呈现东部沿海城市较高、中西部偏低的“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空间分布格局,旅游生态效率重心呈东北—西南方向移动;珠三角城市群呈现以东部珠江入海口附近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旅游生态效率重心呈西北—东南方向移动。(3)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具有综合性与差异性。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对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产业结构与政府调控负向抑制作用明显;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对珠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正向推动作用较大,信息化水平呈负向抑制作用。
方叶林朱志刚陆海云
关键词:TOBIT模型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
全面绿色转型下城市生态效率提升的同群效应研究--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2025年
提升城市生态效率水平是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和重要支撑。基于中国2003—2022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城市生态效率提升的同群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地理、行政和经济权重距离影响下城市之间生态效率存在正向显著的同群效应,而且地理和经济距离邻近的城市具有较高的同群效应。高、中、低生态效率水平的城市之间同群效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而且生态效率水平较高的城市更容易被其他城市学习和模仿。从作用机制来看,竞争性模仿机制和外部冲击因素均对同群效应产生促进效应,然而在学习性模仿机制中自我学习效应和示范学习效应均会对同群效应产生弱化影响。
兰梓睿
解锁绿色金融在生态效率中的潜力--基于异质性环境规制视角
2025年
利用2009-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非期望SBM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用以衡量生态效率,利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生态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地,引入命令型、市场型和自愿型环境规制作为门槛变量,基于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深入剖析绿色金融在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下对生态效率产生的非线性作用。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对生态效率呈现出“U型”的非线性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绿色金融通过“U型”曲线效应影响技术创新,进而影响生态效率。绿色金融对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在不同类型和强度的环境规制下存在差异。因此,在推动生态效率提升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并辅之以适度的环境规制政策,解锁绿色金融在生态效率中的潜力,助推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孙绪芹
关键词:绿色金融生态效率
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生态效率:来自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证据
2025年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其能否提升生态效率及其作用机理,对我国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实现与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相协调的高质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外部性理论以及数字经济特征,选取我国2011—2023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非期望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数字经济和生态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省域生态效率;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正向影响生态效率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是数字经济推动生态效率提升的重要机制;通过将30个省份划分成东中西3个地区并对其分别进行回归,发现数字经济对于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均成立,其中数字经济对于东部地区的生态效率提升作用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
顾炜宇闫伟峰祝伟马媛媛
关键词:数字经济生态效率技术创新区域异质性
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驱动因素
2025年
[目的]探究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驱动要素,为深入理解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的协调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方法]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作为研究区,建立水土保持政策强度与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以及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分析2015-2022年区域内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耦合关系及其驱动机制。[结果](1)三峡库区(重庆段)内部各区域在政策强度与生态效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方山丘陵和平行岭谷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在政策实施上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而其余区域则相对平稳;都市山水人居环境维护区农业生态效率表现优异,武陵山山地水源涵养保土区则相对较低,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2)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都市山水人居环境维护区和方山丘陵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的协调程度尤为突出。然而,渝中平行岭谷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中的开州区则存在显著的失调现象。(3)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有助于提升两者协调水平,合理控制播种面积也可以更积极地影响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的协调关系,经过反事实检验也进一步证实其回归结果的稳健性。[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为有效维护水土资源和农业生态安全,应坚持因地治理、区域联动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形成治理合力,共同推动扶贫、保土、助农相结合的多元化帮扶模式发展。
李文颜李良鑫邵景安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驱动力
Agricultural Eco-efficiency:Progress,Challenges,and Prospects
2024年
Agricultural eco-efficiency is a vital indicator for assess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e.Conducting evaluations of agricultural eco-efficiency can provide critical information for policymaking,resource allocation,and the advancement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hile there exists a substantial body of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efficiency,its influencing factors,and improvement paths,there remains a paucity of systematic reviews,evaluations,and prospective analyses in this area.This study employed the literature search method to analyze relevant scholarly articles.Chinese literature was sourced from the 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database,while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was obtained from 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The literature search was conducted from 1998 to 2023.The study reviewed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eco-efficiency and outlined the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that lie ahead.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primary challenges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eco-efficiency research include refin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integrating macro and micro influencing factors,and ensuring the suitability of models employed.In the future,the research could expand in areas such as deepening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 evaluation methods,clarifying the driv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eco-efficiency,and promoting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This stud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could provide critical information for related research expansion.
CUI XufengXIONG JiaqiLIU Yong
关键词:ECO-EFFICIENCYAGRICULTUREAGROECOSYSTEM
Insights from i-Tree Eco-efficiency Assessment Management of Urban Trees in Oxford,UK
2024年
In the era of stock development following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the revitaliza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has assumed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role.Consequently,the management of urban trees has emerged as a critical focus of urban governance,contributing to the enhancement of livability in human settlements.This study offer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urban tree management system in Oxford,UK,identifying that its primary objective is to optimize and maintain a harmonious balance between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quality planting practices.The system emphasizes enhanced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establishes a robust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policies and management regulations,utilizing i-Tree eco-efficiency assessment and real-time feedback mechanisms.China’s urban tree management is in its nascent stages,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green space.By adopting the refined management assessment methodologies employed for urban trees in Oxford,UK,it is possible to enhance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urban trees,which represent a significant green resource within cities,and contribute to the creation of more livable urban spaces.
YANG XinLI BowenLI Sha
关键词:INSIGHTREFERENCE

相关作者

于长宏
作品数:11被引量:67H指数:6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企业 R&D 产学研合作 企业技术能力 生产率
原毅军
作品数:219被引量:3,418H指数:28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智力资本 实证研究 装备制造业 环境规制 生产性服务业
陈江红
作品数:14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 城市住区 复合生态系统 住宅小区 生态效率
杨文举
作品数:49被引量:584H指数:12
供职机构:重庆工商大学
研究主题:数据包络分析 DEA 技术效率 劳动生产率 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