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34 篇“ BENZALDEHYDE “的相关文章
苯甲醛苯甲酰腙类化合物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 2025年 以取代苯甲酰肼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7种苯甲醛苯甲酰腙类化合物,并采用1H NMR和13C NMR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以醚菌酯为阳性对照,测定所有化合物对西瓜枯萎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ium f. sp. Niveum)、番茄早疫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烟草赤星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玉米弯孢病原菌(Curvularia lunata)、苹果炭疽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南瓜枯萎病原菌(Fusarium bulbigenum)、苹果腐烂病原菌(Valsa mali)、水稻稻瘟病原菌(Pyricularia oryza)、苹果轮纹病原菌(Physalospora piricola)9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7种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A11的活性最高,对除西瓜枯萎病原菌外的8种供试真菌的抑制率高于醚菌酯,其EC50均小于醚菌酯。对活性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发现引入-F和-Me活性基团,相应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显著提高。 沙赟颖 刘竺云 刘竺云 周琳 刘明源 杨珊珊关键词:植物病原真菌 抗真菌活性 Pd/SiC催化苯甲醛加氢反应性能 2025年 以高比表面积(约30 m^(2)/g)SiC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负载型催化剂Pd/SiC。通过TEM、XRD、XPS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d理论负载量(简称Pd负载量)、载体类型、反应溶剂和反应H_(2)压力对其催化苯甲醛加氢合成苯甲醇反应的影响。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仪探究了反应机理,并考察了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Pd负载量(质量分数)1%的Pd_(1)/SiC的催化活性优于相同Pd负载量的不同载体催化剂Pd_(1)/SiO_(2)、Pd_(1)/Al_(2)O_(3)和Pd_(1)/TiO_(2)的催化性能,在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反应温度60℃、反应H_(2)压力0.5 MPa的条件下,30 mg的Pd_(1)/SiC催化1 mmol苯甲醛加氢反应30 min时,苯甲醛转化率为100.0%,苯甲醇选择性>99.0%。Pd/SiC催化苯甲醛加氢生成苯甲醇的反应机理可能为:金属Pd解离H_(2),SiC表面吸附并活化苯甲醛分子,活性氢在Pd表面形成后溢流到SiC表面与活化了的苯甲醛发生反应,形成苯甲醇。Pd_(1)/SiC循环使用5次后,苯甲醛转化率为93.0%;Pd_(1)/SiC中Pd纳米颗粒在SiC表面分散较好,平均粒径为4.8 nm,载体SiC和Pd之间明显存在电子转移。 吉晓云 焦志锋 赵吉晓 李佳航 郭向云关键词:催化加氢 Interactions of phenol and benzaldehyde in electrocatalytic upgrading process 2024年 Biomass pyrolysis oil can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by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ation(ECH).However,the unclear interactions among different components lead to low bio-oil upgrading efficiency in the conversion process.Herein,benzaldehyde and phenol,as common compounds in bio-oil,were chosen as model compounds.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components were explored in the ECH process by combining 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Results showed that phenol could accelerate the conversion of benzaldehyde in the ECH.The selectivity of benzyl alcohol was increased from 60.9%of unadded phenol to 99.1%with 30 mmol/L phenol concentration at 5 h.Benzaldehyde inhibited the ECH of phenol.In the presence of benzaldehyde ,the conversion rate of phenol was below 10.0%with no cyclohexanone and cyclohexanol formation at 5 h.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calcul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phenol could promote the adsorption of benzaldehyde and facilitate the targeted conversion of benzaldehyde on the active site by lowering the reaction energy barrier.The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henol and benzaldehyde in the E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CH in practical bio-oil upgrading. Lan Liang Chuanbin Wang Xukai Lu Yunan Sun Beibei Yan Ning Li Guanyi Chen Li'an Hou关键词:INTERACTION BIO-OIL PHENOL BENZALDEHYDE 甲苯氧化制苯甲醛及相关介观催化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4年 苯甲醛是最简单的芳香醛,在多个行业有重要的应用.用空气或氧气作为氧化剂在无卤素参与的条件下催化氧化甲苯高选择性生成苯甲醛具有原子利用率高和三废排放低的优点,是一种绿色清洁的生产方法,且获得产品等级高,能够满足香料,食品和医药等行业的高端应用.但是,该过程提出50多年来从未在工业上获得成功.本文总结和评述了针对该反应所报导过的主要催化剂体系,以及有关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制约将该反应发展到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进而阐述了本课题组发展的介观催化体系应用于该反应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这类催化体系发展成甲苯氧化制苯甲醛高性能过程技术的可能,对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邓长顺 丁维平关键词:甲苯 苯甲醛 分子氧 碳基乳滴反应器及其在苯甲醛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2024年 以纳米氧化石墨烯薄片(GO)为基础载体、N,N-二乙基乙二胺(ND)为改性剂,基于酰胺化反应合成GOND并作为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固体颗粒,以其为Pd负载的载体制备Pd/GOND,将其用于苯甲醇选择氧化制备苯甲醛反应。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Zeta电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GOND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D的修饰是乳化剂能够在油/水界面稳定吸附的主要原因,当GO/ND质量比为1/4时,材料在pH>7的环境下仍表现出高乳液稳定性。GOND在低质量浓度下(1 mg/mL)即可稳定形成尺寸均匀(140μm)的Pickering乳液。此外,Pd/GOND乳液催化剂可以有效提高苯甲醇的转化率,Pd/GO和Pd/GOND催化苯甲醇的转化率分别为0和76%。 王泽波 单媛媛 吕慧慧 安嘉龙 高丽丽关键词:苯甲醛 氧化石墨烯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多羟基苯甲醛席夫碱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2024年 为了研究多羟基苯甲醛席夫碱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Fr)的定量构效关系,按照分子的拓扑环境编程计算了电性距离矢量(ED)。基于ED关联19种多羟基苯甲醛席夫碱类化合物的Fr,建立3参数E21、E66、E77的构效关系模型,非交叉验证与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R^(2)和Q^(2)分别为0.717、0.538,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和预测能力。该模型显示,影响Fr的重要因素是-C-、=N≤、-OH等分子结构单元。以此三参数为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层,设定3∶3∶1的网络结构,构建人工神经网络的BP算法(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BP)模型,传统相关系数R^(2)为0.973,标准误差S为8.62。结果表明,多羟基苯甲醛席夫碱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与E_(21)、E_(66)、E_(77)呈良好的非线性关系,用其表征Fr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为设计高抗氧化活性的多羟基苯甲醛席夫碱类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朱利兰关键词:抗氧化活性 定量构效关系 铈改性海藻炭基催化剂选择性催化氧化苯甲醇制备苯甲醛的研究 2024年 苯甲醛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品中间体,在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广泛应用。为解决传统苯甲醛合成中污染较大的问题,通过苯甲醇催化氧化制备苯甲醛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广泛分布且廉价的大型海藻为原料,制备了海藻炭基催化剂载体,并在其表面均匀负载CeO2,制备了具有优异催化氧化性能的铈改性海藻炭基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谱仪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理化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基于控制变量试验,进一步考察催化氧化过程中反应温度、氧化反应时间、CeO_(2)掺杂量以及催化剂用量对苯甲醇转化率和苯甲醛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铈改性海藻碳基催化剂可在温和条件下实现苯甲醇的高效转化,苯甲醇的转化率与苯甲醛的选择性分别为100%和86.59%,实现了在温和条件下将苯甲醇高选择性转化为苯甲醛,为绿色、经济、环保制备苯甲醛提供了参考。 何盈 袁川 凌祺凡 曹斌 何思蓉 王爽关键词:生物质 海藻 生物炭 催化氧化 苯甲醛 四聚型季铵类多金属氧酸盐相转移催化甲苯氧化合成苯甲醛 2024年 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醛在工业应用中通常涉及有毒试剂或产生多种难以分离的副产物.本文采用乙二胺、环氧氯丙烷和N,N-二甲基丁基叔胺等作为初始原料,合成了四聚型季铵盐氯化物,然后与Keggin型钨钒磷杂多酸发生阴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四聚型季胺类多金属氧酸盐;并通过在乙腈中使用H_(2)O_(2)(质量分数30%)将甲苯氧化为苯甲醛作为模型反应,评价了这些新型的多金属氧酸盐的催化性能.四核阳离子的引入不仅可以调节杂多阴离子的氧化还原性质,还可以使催化剂具有密集的协同催化活性位点.另外,优选出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两亲性相转移催化能力,不仅显著提高了反应速率,而且实现了催化剂的简便回收和重复使用.在经过7次重复使用后,催化剂的性能几乎没有下降,并且实现了可接受的甲苯转化率(40%)和苯甲醛选择性(75%).本研究开发了一条与工业相关的碳氢化合物催化氧化的环境友好型工艺,为实际工业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钱澍 于凤丽 顾雪 袁冰 解从霞 于世涛关键词:甲苯氧化 苯甲醛 多金属氧酸盐 口罩污染物苯甲醛的光化学氧化反应的直接质谱监测 2024年 苯甲醛化学性质活泼,是口罩原料及制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有机污染物。本文采用直接质谱技术监测口罩中苯甲醛在光照与臭氧条件下发生的光化学氧化反应中间体及产物,并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进行验证,探究苯甲醛的光化学反应和氧化反应机制。结果表明,经日光照射、紫外光照射或臭氧处理之后,口罩污染物苯甲醛可以生成二苯甲酮、4-戊烯酸、苯甲酸甲酯和苯甲酸等产物和中间体。口罩中苯甲醛的光化学氧化过程的质谱监测,有望为不同环境条件下口罩污染物的研究与控制提供新途径。 易曼 董淞斌 胡斌关键词:质谱 口罩 苯甲醛 光化学 可循环Pd/TiO_(2)构筑及其紫外光催化苯甲醛与碘苯偶联合成二苯甲酮 2024年 二苯甲酮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结构单元之一,广泛存在于药物、香料、光敏剂以及许多天然产物中.然而,传统的二苯甲酮合成方法通常涉及添加剂或有毒试剂,且产生大量废弃物,不利于环保.苯甲醛与卤代苯的直接偶联反应因原料易得而备受关注,但苯甲醛C(sp^(2))-H键的高键能(371 kJ mol^(-1))导致其活化困难,反应条件苛刻.此外,常用的Ni或Pd均相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难以分离回收,限制了其应用.因此,构筑多相可回收催化剂成为研究热点.将活性钯金属负载到多相载体上进行酮合成,可以解决催化剂回收问题,但活性金属钯的浸出仍是挑战.本研究旨在探索制备有效的多相可回收催化剂,以推动二苯甲酮的环保合成.本文通过煅烧Pd^(2+)/MIL-125-NH_(2)制备了碳修饰二氧化钛负载的钯纳米颗粒(Pd/C-TiO_(2)),这是一种高效且可回收的多相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该催化剂能有效催化苯甲醛和碘苯偶联合成二苯甲酮.研究结果表明,苯甲醛活化是该反应过程的控速步骤,而紫外光诱导生成的酰基自由基则是反应进行的关键.在不添加强氧化剂和配体的情况下,二苯甲酮的产率最高可达98%,选择性高达99%.通过电子顺磁共振技术检测到,反应过程中苯甲醛和碘苯均有可能生成碳自由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基于碳自由基生成二苯甲酮的两种可能发生的路径,结果表明,相较于Pd0-PdI-PdIII过程(苯自由基进攻醛基自由基与钯加成的复合物),该反应更有可能通过Pd0-PdII-PdIII催化路径发生,即苯甲醛在紫外光下直接活化生成酰基自由基,然后进攻碘苯与钯氧化加成的复合物,最终通过还原消除生成二苯甲酮.醋酸钯、Pd/SiO_(2)催化剂等一系列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钯在反应体系中首先溶解并参与反应,随后在紫外光照射下被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原位还原,从而实现金属钯的原位沉积,有效抑制了 李洋 王雄 胡星盛 胡彪 田昇 王丙昊 陈浪 陈广辉 彭超 申升 尹双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