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篇“ 霞多丽葡萄“的相关文章
- 不同农艺措施对霞多丽葡萄叶幕微气候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通过生草、遮荫2种不同农艺措施,研究霞多丽(Chardonnay)葡萄转色期前后叶幕微气候变化,分析不同措施对其影响程度,为提升果实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年相同条件下酿酒葡萄霞多丽(Chardonnay)为研究对象,采用行间种植紫花苜蓿、黑色遮阳网2种措施,综合研究其转色期前后叶幕的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含水量,以采收后理化指标和感官评定作为判定依据确定最佳农艺措施。【结果】生草和遮荫处理均能改善叶幕微气候,且原料采收后产品质量均有所提升,其中遮荫处理效果显著。【结论】霞多丽(Chardonnay)葡萄采用生草、遮荫措施对叶幕微气候起到降温增湿效果,进而提升果实品质。
- 党新晨沈忠义屈冬林宋于洋
- 关键词:霞多丽葡萄叶幕微气候光照生草遮荫
- 行间生草对霞多丽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为探索适宜的酿酒葡萄生态栽培管理模式,以清耕葡萄园为对照,研究行间种植湖南稷子、箭筈豌豆、黑麦草和红豆草对霞多丽葡萄果实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行间生草处理提高了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降低了土壤pH值。4种生草处理的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湖南稷子处理的葡萄总糖含量最高,较对照高出11.77%;4种生草处理的总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H值显著低于对照,其中箭筈豌豆总酸含量最高、pH值最低,分别为5.47 g·L^(-1)和3.55;4种生草处理葡萄总酚及总黄烷酮含量较对照有显著提高,其中箭筈豌豆、湖南稷子处理果皮和果籽的总酚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32.10%、48.20%和22.32%、25.18%。在葡萄酒中共检测出47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物质含量最多,共22种,醇类物质15种,脂肪酸类物质5种;4种生草处理的香气物质总量均高于对照,主要表现为重要酯类物质含量的增加,其中湖南稷子处理香气物质总量最高。综上,行间生草提高了贺兰山东麓葡萄园的土壤养分含量,对产区土壤具有一定的改良作用;湖南稷子和箭筈豌豆两种草种对霞多丽葡萄与葡萄酒品质的提升效果较好,适宜在贺兰山东麓葡萄园推广。本研究结果为葡萄园生草模式和种类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 田亚楠苏丽梁飞孙霄陈建胜李明
- 关键词:行间生草霞多丽土壤
- 苯并噻二唑施用对霞多丽葡萄和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
- 2024年
- 苯并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BTH)可诱导葡萄抗病性,影响葡萄次生代谢。为探究外源BTH对霞多丽葡萄和葡萄酒香气化合物的影响,试验于霞多丽葡萄转色期(花后65 d)整株喷施50 mg/L BTH水溶液,以仅喷施水溶液为对照,测定成熟葡萄和所酿葡萄酒的理化指标、酚类以及游离态和结合态香气构成。结果表明,BTH处理提高了葡萄的还原糖含量、p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皮果比,葡萄酒中的甘油含量、pH、干浸出物含量和酒精度,降低了葡萄酒的总酸、挥发酸和残糖含量。BTH处理的葡萄和葡萄酒较CK具有更高浓度的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和总黄酮醇。同时,BTH处理提高了葡萄和葡萄酒中直链脂肪族、芳香族、支链脂肪族、萜烯、降异戊二烯类香气的种类和含量,降低了C_(6)/C_(9)化合物含量。BTH通过提高乙酸异戊酯和β-大马士酮浓度,显著增强葡萄酒花果香,减弱植物味。研究结果可为BTH调控霞多丽葡萄和葡萄酒香气的葡萄园管理实践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 韩雨岐王建峰关茹文王凯赵曼乔鑫蒋玉梅
- 关键词:苯并噻二唑霞多丽葡萄葡萄酒香气
- 调环酸钙对霞多丽葡萄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 2024年
- 【目的】探究调环酸钙(Pro-Ca)对葡萄光合作用、抗氧化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机制,筛选出可应用于葡萄实践生产的Pro-Ca适宜处理方法。【方法】以11年生酿酒葡萄霞多丽为试材,于初花后22、42、62和82d分别用200(T1)、400(T2)、600(T3)和800 mg·L^(-1)(T4)的Pro-Ca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以喷施蒸馏水作为对照(CK),测定初花后25、45、65、85和105 d(成熟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参数、保护酶活性和成熟期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结果】Pro-Ca处理可以增强霞多丽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Pn),降低活性氧的积累量,并提高果实品质,其中,各时期T3处理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含量和Pn平均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9.63%、16.67%和20.13%,且T3处理在初花后45 d时显著降低了过氧化氢(H2O_(2))含量,初花后65和85 d使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分别降低了34.42%和24.98%。此外,Pro-Ca处理增加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皮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其中,T3处理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了12.12%、8.77%、4.37%和21.9%。【结论】Pro-Ca处理可以增强霞多丽葡萄的光合作用和改善抗氧化特性和果实品质,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使用600mg·L-1的Pro-Ca处理效果最佳。
- 杨江山李斗王春恒金鑫王宇航戴子博陈亚娟邵璋冯丽丹
- 关键词:葡萄生理特性果实品质
- 一种霞多丽葡萄单芽茎段诱导愈伤及组培快繁方法
- 本发明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霞多丽葡萄单芽茎段诱导愈伤及组培快繁方法。为建立系统的霞多丽葡萄离体再生组培快繁体系,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分化、生根培养及炼苗移栽。本发明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 仪慧兰宋晶晶
- 基于GC-MS的霞多丽葡萄酒及蒸馏酒香气成分分析
- 2024年
- 采用搅拌棒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霞多丽葡萄酒和霞多丽蒸馏酒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霞多丽葡萄酒和霞多丽蒸馏酒中香气成分总数接近,但是蒸馏酒中香气浓度更高。其中:霞多丽葡萄酒中酯类26种,酯类总含量359.35 mg/L;霞多丽蒸馏酒中香气成分46种,其中酯类数量最多,有17种,总含量1102.65 mg/L,是霞多丽葡萄酒中的3倍。通过香气活性值(OAV)的计算发现,对霞多丽蒸馏酒香气贡献较大的香气成分有9种,分别是大马士酮、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正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正癸酸、月桂酸、1,2-二氢-1,1,6-三甲基萘,这些物质会带给霞多丽蒸馏酒丰富的花香和水果香。
- 李洋李娜娜崔长伟马彤彤王艳君束廷廷
- 关键词:香气成分
- BTH处理对霞多丽葡萄类胡萝卜素和异戊二烯香气积累的影响
- 韩雨岐
- 宁夏不同子产区霞多丽葡萄内源激素及果实品质差异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揭示贺兰山东麓不同子产区霞多丽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差异,了解不同产区果实品质形成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镇北堡产区(ZBB,砾石土,志辉源石酒庄)、玉泉营产区(YQY,风沙土,玉泉国际酒庄)、鸽子山产区(GZS,淡灰钙土,西鸽酒庄)3个子产区霞多丽葡萄为试材,使用超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测定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果肉和种子中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生长素(indole acetic acid,IAA)、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3)、异戊烯腺嘌呤(isopentene adenine,2-IP)和反式玉米素核苷(trans zeatin riboside,tZR)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葡萄果实中葡萄糖、果糖、苹果酸、酒石酸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脱落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在霞多丽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组织ABA含量在E-L35时期达到峰值,GZS最高;GA3总体呈“M”形变化趋势;IAA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E-L 35之后种子中IAA在较低水平浮动;果皮中2-IP含量逐渐上升后在采收期下降。3个子产区霞多丽葡萄果实各组织内源激素含量存在差异,在转色期差异显著。在不同风土特征条件下,果实百粒质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均为ZBB最高;果实单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和固酸比表现为YQY>GZS>ZBB;苹果酸含量为ZBB>GZS>YQY;酒石酸含量则YQY最高,GZS最低。E-L 35时期VvNCED在GZS果实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产区,ZBB霞多丽葡萄果实中VvHYD2表达量显著高于GZS和YQY。【结论】YQY种植的霞多丽葡萄含糖量和固酸比高于其他产区,表明霞多丽葡萄对YQY的风土有更好的适应性。ZBB砾石土含氮量高,有机质丰富,霞多丽葡萄果实中IAA、tZR含量高于其他产区,ABA含量低于其他产区,果实含糖量低,酸度高,成熟
- 王宁张艳霞李栋梅王振平
- 关键词:霞多丽葡萄产区内源激素果实品质
- 转色期BTH诱抗改变霞多丽葡萄果实理化品质和香气构成被引量:3
- 2023年
- 为探讨苯并噻二唑(benzothiazole,BTH)转色期诱抗处理对葡萄果实理化和香气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酿酒葡萄‘霞多丽’为试材,果实转色50%时对植株喷施50 mg/L的诱抗剂BTH,分析比较成熟葡萄果实的理化和香气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转色期BTH诱抗处理可显著增加8.31%的葡萄果皮/浆果比例(P<0.05);极显著增加果实百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分别较对照吐温80水溶液处理增加了4.64%、6.67%和8.63%(P<0.01)。但BTH处理会降低总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可滴定酸的含量。同时,BTH诱抗减少了果实中游离态C6/C9、芳香族、支链脂肪族和降异戊二烯香气组分的积累,降低比例在16.65%~31.77%之间;BTH促进了游离态直链脂肪族和萜烯类以及结合态C6/C9、直链脂肪族、芳香族、萜烯类和降异戊二烯香气组分在果实中的积累,增加比例在4.22%~60.12%之间。综上可见,转色期BTH诱抗处理可通过增加果皮/浆果比例、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改善‘霞多丽’葡萄的酿酒特性,同时,BTH处理果实中较高的结合态C6/C9、直链脂肪族、芳香族、萜烯类和降异戊二烯香气组分可为霞多丽葡萄酒的品种香获得提供充分的前体物质。研究结果可为应用BTH提高霞多丽酿酒葡萄品质,获得优良葡萄酒原料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陈春霞张祯孔祥锦赵勇梁玉浩张煜李霁昕蒋玉梅
- 关键词:香气苯并噻二唑霞多丽转色期
- 霞多丽葡萄果实降异戊二烯香气物质积累及代谢酶活变化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为确定霞多丽葡萄果实降异戊二烯香气物质的生成和积累规律,试验于2020和2021年连续两个生产季,在果实幼果(花后10 d)至成熟(花后80 d)期间每2周采集样品,测定可滴定酸含量、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百粒重、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降异戊二烯香气物质含量和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活性,分析其在果实生长期的变化规律,探讨类胡萝卜素含量、CCD活性和降异戊二烯香气物质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霞多丽葡萄果实生长期共定性定量6种降异戊二烯香气物质,随着果实成熟,降异戊二烯香气物质总含量呈上升趋势;幼果期(花后10~38 d)果实样品CCD活性呈上升趋势,转色期(花后38~52 d)果实样品CCD活性呈下降趋势,成熟期(花后52~80 d)果实样品CCD活性呈上升趋势;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转色期前后会有一个生成积累小高峰;相关性分析显示,CCD活性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呈负相关,与游离态和结合态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β-大马士酮以及游离态香叶基丙酮、结合态6-甲基-5-庚烯-2-酮呈正相关。不同生产季样品比较发现,生产季气候对果实理化指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CCD活性和降异戊二烯香气物质含量均有影响。
- 张祯崔媛媛陈春霞冯丽丹赵勇李霁昕把灵珍孔祥锦张煜蒋玉梅
- 关键词:霞多丽葡萄
相关作者
- 李华

- 作品数:651被引量:4,994H指数:39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葡萄酒 葡萄 酿酒葡萄 香气成分 酿造过程
- 王振平

- 作品数:182被引量:1,414H指数:19
-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
- 研究主题:葡萄 酿酒葡萄 果实品质 贺兰山东麓 赤霞珠
- 管雪强

- 作品数:81被引量:32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葡萄 赤霞珠葡萄 葡萄酒 果实品质 赤霞珠
- 祝霞

- 作品数:147被引量:897H指数:17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酿酒酵母 酵母 酒酒球菌 葡萄酒 香气
- 马丹阳

- 作品数:10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
- 研究主题:赤霞珠 赤霞珠葡萄 果实品质 水分胁迫 玫瑰香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