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04篇“ 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相关文章
- 一种视网膜新生血管识别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视网膜新生血管识别方法及装置,属于视网膜新生血管识别技术领域。方法采用第一识别模型对眼底图像的多个眼底子图像进行识别,以确定眼底区域中的候选新生血管区域;其中,第一识别模型为动态蛇形卷积模型,多个眼底子图...
- 林威范煜魏勇林仲胡睿麟
- 活化小胶质细胞调控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 2024年
- 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原因、病情过程及其视网膜疾病和视网膜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复杂,研究证实控制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分子通道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I3K/Akt/mTOR信号、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信号)、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近期研究表明,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下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由监视状态转化为激活状态,参与控制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起重要功能,并了解其作用机理,为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防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途径。
- 陈晓梅文敏文念炼吴蓉黄胜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小胶质细胞
- PDLIM1通过下调自噬抑制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PDLIM1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RCEC)自噬通路和血管形成的影响及机制。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方法将RCEC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G),高糖组(HG),转染对照组(HG+NC组),PDLIM1过表达组(HG+ad-rPDLIM1组)。采用血管形成实验、划痕实验检测血管生成情况和迁移能力,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PDLIM1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苄氯素1(Beclin-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主要指标细胞成管数,细胞迁移量以及LC3、Beclin-1抗体的蛋白、mRNA水平。结果HG组细胞成管数、迁移量高于对照组,PDLIM1在HG组中的表达降低,而LC3、Beclin-1的表达升高;过表达PDLIM1后,与HG组相比,细胞成管数(2.33±1.15)个、细胞迁移量(12.33±1.08)%显著降低(t=9.59,P<0.001;t=22.39,P<0.001),LC3、Beclin-1表达明显减少(t=22.39,P<0.001;t=11.1,P<0.001)。结论PDLIM1可能通过下调自噬作用抑制大鼠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眼科,2024,33:290-294)
- 冯文高新晓
- 关键词:自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激光光凝术后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对患者视功能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究激光光凝术后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RNV)对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在本院接受激光光凝术治疗的120例RNV患者纳入研究。测定患者治疗前1 d和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评估视功能,并根据术后3个月BCVA将患者分为视功能不良组和视功能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的BCVA显著高于治疗前1 d(P<0.05)。视功能不良组和视功能良好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患眼、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程、治疗前BCVA、治疗前眼压、糖尿病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短、治疗前眼压低均是影响激光光凝术后RNV患者视功能的保护因素,而治疗前BCVA低、有糖尿病史均是影响患者术后视功能的危险因素。结论 病程、治疗前眼压、治疗前BCVA、糖尿病史均会影响激光光凝术后RNV患者视功能。临床应给予重视,完善早期评估,对存在以上因素的患者进行及时干预,以改善其术后视功能。
- 崔骁许冰张睿孙伟峰秦海峰童剑萍
- 关键词:激光光凝术视网膜新生血管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视功能
- 特异性bFGF拮抗剂FGFR1-Fc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特异性bFGF拮抗剂(FGFR1-Fc)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刺激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验证FGFR1-Fc在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OIR)小鼠模型中的抑制作用,并分析FGFR1-Fc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协同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RCEC,用bFGF和不同浓度FGFR1-FC处理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以OIR小鼠为动物模型,观察视网膜血管状态及计算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法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结果FGFR1-Fc抑制bFGF刺激的HRCEC细胞的增殖,其可能通过下调ERK1/2、P38和AKT蛋白分子的活化进而抑制细胞增殖。FGFR1-Fc抑制细胞周期进程,阻断G0/G1期细胞增殖。FGFR1-Fc抑制bFGF刺激的HRCEC细胞迁移,其可能通过抑制STAT3的活化水平下调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而抑制血管生成。FGFR1-Fc和Razumab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两者具有协同作用。结论FGFR1-Fc抑制bFGF刺激的HRCEC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FGFR1-Fc与抗VEGF药物具有协同作用。
- 郑卓妮苟苏庆金子夏如悦蔡剑秋查屹
- 关键词:视网膜新生血管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 血红素加氧酶1在治疗病理性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提供了HO‑1的新用途,具体是HO‑1siRNA在制备病理性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HO‑1抑制剂重组载体,以及以HO‑1抑制剂或其重组表达载体为活性组分的病理...
- 沈炜宋洪元李青张昊瑞聂政汪梦竹周雯朱慧敏刘永瑄
- GPER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减少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在氧诱导下的新生小鼠视网膜缺血模型(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减少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42只新生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常氧对照组(n=11)、OIR组(n=11)、G-1(GPER激动剂)组(n=10)和溶剂对照组(n=10)。出生后17 d(P17)时,眼球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常氧对照组小鼠GPER在视网膜分布情况。G-1组和溶剂对照组在P12~P15时分别腹腔注射给予G-1[50μg/(kg·d)]或玉米油溶剂,P17时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标志物(IB4)、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 fibri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定量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GFAP、炎症因子TNF-α、IGF-1、IL1-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GPER存在于小鼠视网膜全层,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共染。与常氧对照组相比,OIR组小鼠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与无血管区,且GPER、VEGFA和GFAP表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剂对照组相比,G-1组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减少,VEGFA、GFAP、TNF-α、IGF-1、IL1-β蛋白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ER能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减少VEGFA、炎症因子释放,减少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
- 王璇叶剑刘玮
-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
- 芥子碱硫氰酸盐在制备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芥子碱硫氰酸盐在制备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芥子碱硫氰酸盐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体外血管生成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缺氧诱导的小鼠模型中,证实芥子碱硫氰酸盐对视...
- 杨正林杨牧李姝锦蒋锡兰范琳
- 芥子碱硫氰酸盐在制备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芥子碱硫氰酸盐在制备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芥子碱硫氰酸盐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体外血管生成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缺氧诱导的小鼠模型中,证实芥子碱硫氰酸盐对视...
- 杨正林杨牧李姝锦蒋锡兰范琳
- 基于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免疫相关靶基因
- 2024年
-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OIR)模型中与免疫相关的关键基因以及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基因芯片数据集,采用R语言环境中“limma”包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基于CIBERSORT算法进行数据集免疫细胞浸润分析,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与免疫相关基因模块中的DEGs,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利用cytoHubba模块筛选出最终的靶基因。结果:筛选出467个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基因,其中270个基因表达上调,197个基因表达下调。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仅辅助型T细胞2(Th2 cells)高表达,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WGCNA分析后,与免疫最相关模块中差异基因为66个,构建PPI网络后利用插件筛选出5个关键基因,即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Serping1、凋亡诱导因子1(AIF1)以及信号传导蛋白和转录激活物(STAT3)。结论: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式进行OIR模型的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及筛选出与免疫相关的关键基因,可为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进一步研究与诊疗提供依据。
- 袁琳慧刘新
- 关键词:蛋白质互作网络差异基因小鼠
相关作者
- 陈晓隆

- 作品数:258被引量:832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董晓光

- 作品数:300被引量:1,437H指数:21
- 供职机构: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角膜移植 小鼠视网膜 视网膜新生血管 眼内炎 角膜
- 邢怡桥

- 作品数:669被引量:1,894H指数:17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玻璃体切割术 视网膜脱离 白内障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 底煜

- 作品数:80被引量:21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研究主题:视网膜新生血管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眼科学 小鼠视网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贺涛

- 作品数:91被引量:221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小鼠视网膜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