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280篇“ 社会评价“的相关文章
- 利他炫耀中的预测偏差:助人者低估来自旁观者的社会评价
- 2024年
- 助人者在决定是否主动展示自己的利他行为时常常面临困境,既希望获得他人赞赏,又害怕招致负面评价。对利他行为的炫耀是否真的会遭到负面评价?助人者对社会评价的预测准确吗?本研究通过7个实验(N=1362),揭示了利他炫耀中的预测偏差及其潜在机制:对于利他炫耀行为,助人者会低估来自旁观者的社会评价;感知到的利他动机在这一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深化对利他炫耀行为及其社会评价的理解,为鼓励助人者主动传播利他行为并进而在社会层面增强利他氛围提供依据。
- 王天鸿金珊程子鹏娄宇谢晓非
- 关键词:印象管理亲社会行为
- 经济增长视角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约束研究
- 2024年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国内高等院校必须在经济增长视角下思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建立校内专业化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体系,这也是当前高校发展的生命线。本文探讨了当前经济增长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深挖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约束内容,提出有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
- 袁瑞雪臧灵巧肖福军
- 关键词:经济增长社会评价
- 多面孔情绪变异性对社会评价的影响
- 人类能快速对一组相似的特征或物体提取其统计概要信息,例如平均值或者标准差。这种加工过程被称为整体表征或整体编码,可以发生于低级物理刺激(如圆、线条、光栅)和高级社会刺激(如面孔)。本研究主要关注多张面孔的情绪变异性,即面...
- 彭家栋
- 关键词:社会评价
- 国外道德判断视角下婴幼儿社会评价研究述评
- 2024年
- 出于对道德判断起源的好奇,国外认知心理学界开启了婴幼儿社会评价的新领域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期。现有实验证据表明,婴幼儿对包括帮助/伤害、公平/不公平行为在内的道德相关事件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复杂敏感,他们有能力基于意识感知和背景信息整合展现出积极评价亲社会者的倾向,这表明婴幼儿有相当的道德意识,暗示道德判断可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普遍能力。该领域未来研究可能涉及:继续验证基本结论;探明婴幼儿社会评价的影响因素;采用神经学方法厘清社会评价和道德判断的同构性问题;采取多视角、多范式探索道德判断的性质。
- 吕雪雯吴航
- 关键词:社会评价道德判断婴幼儿
- “民航服务礼仪课程”建立社会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 2023年
- 高等职业教育所规划专业课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积极投身到了解社会和被社会了解的活动中,即主动接收社会评价。注重以学习成果来设计、运行和评价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对传统教育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很大的颠覆。民航服务礼仪是一门应用性和实操性很强的课程,由于空中乘务专业为新兴专业,对于授课内容和授课成果没有一个较为客观、真实的评价体系,无法将授课内容落地,让学生融会贯通,从而阻碍了民航服务礼仪课程对提高民航人才素质的有效作用,使得民航服务礼仪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专业素质的提升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本文针对课程特点,规划了较为多元化的社会评价体系,并提出课程改革的有效方案。
- 李欣
- 关键词:社会评价体系课程改革
- 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方法研究
- 2023年
- 为了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促进社会公平、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将社会分析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建设项目评价中,对国内外社会分析理论与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主要原则、方法、指标和工作流程等内容,进一步完善了项目评价方法体系,可以为我国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 田涛刘春林
- 关键词:建设项目社会评价评价指标
- 消费者自主选择情境中服务机器人拟人化对消费者社会评价的影响
- 服务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服务领域,而在应用场景中,采用拟人化设计的机器人变得越来越常见。拟人化是指将类似于人类的特征、特性和行为赋予非人类的主体。以往研究表明拟人化设计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需要考虑的是消费者并不总是需要...
- 钱一铭宛小昂
- 关键词:服务机器人拟人化社会角色社会评价
- 社会比较和社会评价的背景效应——来自联合评估视角的启示被引量:1
- 2023年
- 决策领域存在一个经典的联合评估的偏好反转现象(又称评估模式效应),其解释力最强的广义可评估性理论(general evaluability theory,GET)强调了评估模式(即背景信息是否存在)的作用。社会认知领域也存在社会比较和社会评价的背景效应,其著名的包含排除模型(Inclusion/Exclusion Model,IEM)也强调背景信息的作用,尤其是目标-背景相似性的作用。因此,背景效应可以类比于评估模式效应,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偏好”(上行同化和下行对比)及其“反转”(上行对比和下行同化)现象。基于从联合评估这一新的视角对背景效应进行的解释和拓展,未来研究应该关注背景效应的测量标准、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跨维度作用及其实践应用等方面,以促进对背景效应的深化理解和两个领域的理论融合和实践结合。
- 何婷婷王一漫陈文锋
- 关键词:社会比较社会评价偏好反转
- 大学生对口音说话者的社会评价:社会阶层和道德水平的边际效用
- 口音属于个体的发音方式,可以通过第一印象轻易引起听者的关注和评价,而广西夹壮普通话以其独特的腔调和喜感的口音特点在网上颇为流行。基于此,本研究关注地方特色口音(夹壮普通话)是否会影响他人对其的社会评价。此外,研究进一步探...
- 李云霞
- 关键词:社会阶层道德水平社会评价
- 360°社会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效应分析
- 2023年
- 目的深层次了解患者需求,寻找有效的改进方案,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患者、员工为研究对象,构建360°社会评价体系,通过满意度调查、出院患者回访、第三方评价、投诉接待、公众监督、意见箱、邮箱等了解患者需求和医院服务状态,改进医院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结果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3.25±2.74)分、(84.13±2.56)分、(84.22±2.72)分和(88.67±1.27)分;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7.96±1.46)分、(89.23±2.04)分、(89.44±2.11)分和(89.96±2.33)分;员工满意度分别为(75.67±2.21)分、(76.94±1.97)分、(83.92±2.01)分和(87.97±1.56)分;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和员工满意度逐年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投诉次数分别为582次、396次、248次和232次;不满次数分别为1052次、456次、392次和380次;表扬次数分别为338次、582次、783次和954次。患者投诉和不满次数逐年下降,表扬次数逐年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构建的360°社会评价体系具有一定可靠性,有利于推动医院的改革发展,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有效改进医院服务能力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 宋均英费忠芹周贝贝
- 关键词:社会评价医务人员满意度
相关作者
- 胡永铨

- 作品数:110被引量:279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 研究主题:扎根理论 疫情 企业 社会评价 数字化
- 唐远金

- 作品数:40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健康学院
- 研究主题:体育教育 社会评价 体育教育专业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 施国庆

- 作品数:627被引量:4,215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水库移民 风险评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移民
- 王小合

- 作品数:187被引量:1,497H指数:21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社区卫生服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医务人员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 王屯

- 作品数:7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
- 研究主题:符号资本 社会评价 大学排名 大学分层 资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