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3篇“ 可溶性CD44“的相关文章
渐进式营养治疗对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可溶性 CD44 水平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究渐进式营养治疗对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可溶性CD4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65例口腔癌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试验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营养干预,试验组接受渐进式营养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7 d,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胃肠道症状(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可溶性CD44[标准型CD44(CD44s)、变异型CD44(CD44v)]水平。干预结束后均随访4周,对比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7 d后试验组总蛋白[(66.72±3.45)g/L比(62.45±3.07)g/L]、前白蛋白[(209.41±23.44)g/L比(181.41±20.07)g/L]水平明显更高(P<0.05)。试验组患者CD44s[(421.75±32.41)g/L比(481.43±30.01)g/L]、CD44v[(60.14±10.12)g/L比(67.81±10.01)g/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发生占比明显更低(21.2%比53.1%,P<0.05)。试验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83.39±8.44)分比(75.69±6.98)分,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不同生存质量分级分布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81,P<0.05)。结论渐进式营养治疗可改善口腔癌患者营养状态,降低可溶性CD44水平,进而缓解不良反应,提高整体生存质量。
湛玉静姚金慧
关键词:口腔癌营养指标胃肠道反应
PG-Ⅰ、PG-Ⅱ、PGR联合可溶性CD44v6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PG-I/PG-II(PGR)联合可溶性CD44v6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42例,癌前病变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G-I、PG-II、可溶性CD44v6,并计算PGR值;采用胶体金法检测患者幽门螺杆菌(HP),比较两组患者PG-I、PG-II、PGR、HP阳性率及可溶性CD44v6检测结果;并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清PG-I、PG-II、PGR联合可溶性CD44v6水平单独及联合诊断早期胃癌的效能。结果胃癌组PG-I(130.68±36.16)μg/L及PGR(10.94±2.06)水平均明显低于癌前病变组[(168.22±42.06)μg/L、(16.43±3.58)],PG-II水平(18.75±4.69)μg/L及HP阳性率(83.3%)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14.74±3.07)μg/L、(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CD44v6水平(98.35±16.18)ng/mL高于癌前病变组(68.06±12.86)ng/mL,阳性率(76.2%)也高于癌前病变组(2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G-I、PG-II、PGR联合可溶性CD44v6水平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00%、88.00%,均高于单独诊断。结论PG-I、PG-II、PGR联合可溶性CD44v6检测可有效为早期胃癌的诊断提供依据,可广泛推广。
赵斌赵欣罗西川侯小兵
关键词:血清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杆菌可溶性CD44V6早期胃癌
低剂量地西他滨对老年MDS患者可溶性CD44、GDF11水平及造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地西他滨对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与GDF11水平及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99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33例。A组采用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B组采用常用剂量地西他滨治疗,C组采用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G-GSF、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CD44,GDF11水平和造血功能指标(sTfR/E)变化情况,分析3组患者临床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GDF11以及sTfR/E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血清CD44及GDF11水平显著下降,而sTfR/E水平显著上升,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B、C 3组总缓解率分别为84.8%、81.8%和78.8%,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在非血液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中A组为9.1%,显著低于B组和C组的30.3%和27.3%(P<0.05,P<0.05);在血液毒性不良反应中A组为39.4%,显著低于B组和C组的63.7%和53.7%(P<0.05、 P<0.05)。结论:单用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老年MDS患者相较于常规剂量及联合治疗方式,其临床疗效一致,且显著降低患者可溶性CD44和GDF11的水平,而且患者造血功能有改善,不良反应发生低,因而可作为临床治疗MDS的新选择。
郭素青石锐陈园园刘珊李英华
关键词:地西他滨CD44造血功能
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和可溶性CD44在高度近视眼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中的定量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房水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4(sCD44)、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水平及MMP-2与TIMP-2比值的变化与高度近视眼(HM)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的HM、POAG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CAT)患者47例,根据诊断分为4组,HM合并POAG患者12例(12只眼)作为HMG组;POAG组患者15例(15只眼)作为POAG组;HM患者12例(12只眼)作为HM组;CAT患者8例(8只眼)作为CAT组。以A型超声检查测定眼轴长度。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测定各组房水中MMP-2、TIMP-2及sCD44的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房水样本之间sCD44、MMP-2、TIMP-2的水平及MMP-2与TIMP-2比值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sCD44、MMP-2和TIMP-2之间的相关性及sCD44、MMP-2、TIMP-2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结果 HMG组、HM组、POAG组及CAT组房水中sCD44水平分别为(229.86±14.23)ng/l、(227.96±17.91) ng/l、(187.80±14.14) ng/l及(149.74±19.18) ng/l,MMP-2水平分别为(7.83±1.28) ng/ml、(7.78±0.91) ng/ml、(6.10±0.85) ng/ml及(5.42±0.72) ng/ml,TIMP-2水平分别为(128.08±11.41) ng/ml、(115.20±7.44) ng/ml、(91.89±8.26) ng/ml及(63.22±8.69) ng/ml,TIMP-2/MMP-2比值分别为(16.65±2.44)、(14.95±1.55)、(15.32±2.30)及(11.67±0.4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88,16.05,95.41,9.98;P<0.05)。其中,HMG组、HM组及POAG组房水中sCD44水平较CAT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5,9.31,5.12;P<0.05);HMG组及HM组房水样本中MMP-2的水平较CAT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6.15;P<0.05);POAG组房水中MMP-2的水平与CA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P>0.05);HMG组、HM组及POAG组房水中TIMP-2的水平较CAT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2,14.33,7.45;P<0.05);HMG组、HM组及POAG组中TIMP-2/MMP-2的比值均高于CAT组,差异有
杜非凡王雪吴志鸿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2房水
血清LDH、可溶性CD44、SF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可溶性CD44、血清铁蛋白(SF)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血液病初诊患者180例,根据诊断结果分别为MDS组98例、AML组82例,另选30例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常规采血进行血常规、LDH、CD44、SF检测,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LDH、可溶性CD44、SF鉴别诊断MDS、AML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DS组、AML组患者血清LDH、可溶性CD44、SF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MDS组相比,AML组患者血清LDH、可溶性CD44、SF水平明显升高(P<0.05)。LDH、可溶性CD44、SF诊断AML、MD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7、0.668、0.835,依据灵敏度+特异性最大的原则,将LDH、可溶性CD44、SF诊断MDS、AML的临界值分别设定为395.75U/L、580.45μg/L、329.88μg/L。AML组血清LDH、可溶性CD44、SF阳性检查率显著高于MDS组和对照组,MDS组阳性检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项检测中,SF诊断MDS、AML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均最高,其中LDH、可溶性CD44、SF联合检测诊断AML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2.93%、80.61%、81.67。结论 MDS、AML患者血清LDH、可溶性CD44、SF水平升高,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MDS、AML的临床诊断效能。
刘元军青胜兰徐锋周婕张娜
关键词:可溶性CD44铁蛋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清可溶性CD44检测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分型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44(solCD44)检测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诊断分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血液科收治的AML患者80例,包括初诊31例、复发24例、缓解2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solCD44std、solCD44v5、solCD44v6水平变化。结果 AML患者的血清solCD44s、solCD44v5、solCD44v6水平在初诊、复发组中显著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P<0.05),而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AB分型(M1+M2)、M3、M4、M5的血清solCD44std、solCD44v5、solCD44v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M3型显著高于非M3型(P<0.05)。结论血清solCD44尤其是solCD44std水平与AML患者病情活动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AML的诊断分型、预后判断及复发预测的血清学参考指标。
罗代平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可溶性CD44诊断分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水平检测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sol CD44)表达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的MDS患者63例作为MDS组,AML患者75例作为AML组,同时选取1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ol CD44s及sol CD44v6水平,分析比较不同亚型(RCUD、RARS、RCMD、RAEB-1和RAEB-2型)、不同危险度(低危组、中危-1组、中危-2组、高危组)MDS患者血清solCD44s水平的差异和不同分型(M3组和非M3组)AML患者血清sol CD44s及sol CD44v6水平的差异。结果 MDS组和AML组血清sol CD44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MDS组和AM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血清sol CD44v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DS组(P均<0.05),MDS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UD、RARS、RCMD、RAEB-1和RAEB-2型MDS患者血清sol CD44s水平依次增加(P均<0.05),且随着危险度增高,血清sol CD44s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M3组血清sol CD44s和sol CD44v6水平均明显高于非M3组(P均<0.05)。结论 MDS患者血清solCD44s水平明显升高,与WHO分型、IPSS危险度分层水平相关,提示sol CD44s水平升高与MDS患者的肿瘤负荷相关,可以作为MDS诊断分型、判断预后的血清学参考指标;AML患者血清sol CD44s及sol CD44v6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水平越高提示病情越重,预后较差,sol CD44s及sol CD44v6均可以作为AML诊断分型、判断预后的血清学参考指标。
张晓霞杨洁杨永宾李燕李杰袁军王瑞仓郝洪岭赵培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可溶性CD44s、SF、LDH在鉴别巨幼细胞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测定巨幼细胞贫血(M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血清可溶性CD44s(sol CD44s)、乳酸脱氢酶(LDH)、血清铁蛋白(SF)水平,来探讨此三项指标在MDS与MA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112例初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MDS患者58例(MDS组),MA患者39例(MA组),健康成年人15例作为对照(对照组)。留取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ol CD44s,速率法测定LDH水平及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测定SF水平。结果 MDS组血清sol CD44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MA组(P<0.05),M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与MA组血清LD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MDS组LDH水平低于MA组(P<0.05)。MDS组与MA组血清S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MDS组SF水平高于MA组(P<0.05)。结论MD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s、SF水平较MA患者明显升高,MDS患者LDH水平低于MA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s、LDH、SF可作为MA与MDS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杨洁杨永宾李杰张晓霞王瑞仓郝洪岭李燕袁军赵培
关键词:巨幼细胞贫血乳酸脱氢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可溶性CD44v6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2014年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高峰年龄段集中于45-55岁,病因复杂,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且具有迅速上升趋势[1]。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但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特异度及敏感度均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误诊、漏诊率较高[2]。近年来研究表明,CD44v6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洋恺高美华
关键词:CD44V6漏诊率乳腺良性肿瘤腋淋巴结转移细胞外基质
血清可溶性CD44V检测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44V水平变化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44例)和健康成人(30例)血清中CD44V水平。结果: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CD44V水平明显低于健康成人组(P<0.01)。结论:血清CD44V含量测定对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OSCC)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参考价值。
李广生张瑞敏穆森谢晓华郭阳赵晨
关键词:血清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

相关作者

陈萍
作品数:71被引量:140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文献复习 多发性骨髓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非霍奇金淋巴瘤
朱颖军
作品数:63被引量:369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研究主题: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肌瘤 雌激素
王仲兰
作品数:15被引量:79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研究主题:可溶性CD44 卵巢上皮性癌 妇科疾病 穴位注射 分娩
傅晋翔
作品数:173被引量:444H指数:10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再生障碍性贫血 多发性骨髓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高企贤
作品数:32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研究主题:卵巢肿瘤 卵巢癌 ICSI 完全受精失败 植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