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强

作品数:13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5篇关节
  • 3篇术后
  • 3篇髓内
  • 3篇髓内钉
  • 3篇关节置换
  • 2篇丁丙诺啡
  • 2篇贴剂
  • 2篇透皮
  • 2篇透皮贴剂
  • 2篇胫骨
  • 2篇胫骨骨折
  • 2篇髋关节
  • 2篇外科
  • 2篇膝关节
  • 2篇膝关节置换
  • 2篇疗效
  • 2篇康复
  • 2篇骨科
  • 1篇弹性髓内钉

机构

  • 13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3篇王强
  • 1篇王广斌
  • 1篇叶英

传媒

  • 3篇江苏医药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缝合锚钉与钩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比较缝合锚钉与钩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17)应用钩钢板复位固定肩锁关节,实验组(n=13)应用缝合锚钉重建喙锁韧带,复位固定肩锁关节。比较2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肩锁关节复位保持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随访时间、体侧内旋活动度、患肢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肩关节的前屈上举活动度、体侧外旋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例患者肩锁关节复位部分丢失;实验组1例患者肩锁关节复位完全丢失,1例肩锁关节复位部分丢失。2组患者伤口均正常愈合,2组均未出现术后感染、血肿形成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在喙突基底部置入缝合锚钉以重建喙锁韧带,复位并固定肩锁关节,可以减少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术后肩关节僵硬的发生,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卢耀甲费文勇熊传芝胡翰生陈岗王强郭丹文旦
关键词:肩锁关节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缝合锚钉钩钢板喙锁韧带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10年6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7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并发症及治疗对策。结果本组出现并发症25例,其中肺栓塞1例,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内造成神经损伤2例,骨水泥渗漏至椎体旁以及椎间隙7例,骨水泥渗漏至椎旁静脉3例,术后邻近椎体再次骨折2例,术后10例出现发热、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肺栓塞1例抢救成功后痊愈,1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2 d经保守治疗自行恢复,1例再次行开放手术取出椎管内骨水泥,神经功能部分恢复,其余患者经过制动等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椎体成形手术创伤小,但风险大,肺栓塞和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内造成神经损伤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及时、正确的处理可以将并发症降至最低。
王永祥王广斌王静成冯新民顾加祥陶玉平蒋百川颜连启王强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并发症
形成性评价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科规培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科基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起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骨科接受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实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规培过程中及规培结束后,通过中期考核、出科考核及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规培后,实验组学员的中期考核及出科考核成绩明显高于规培前,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学员的形成性评价成绩与中期考核成绩及出科考核成绩成正相关(r=0.931,r=0.886;P<0.05)。实验组学员的临床推理及决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及专业性自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科基地中应用形成性评价,可以提高培训效果及教学质量。
张亮王强王静成王永祥冯新民杨建东张圣飞刘宏君
关键词:终结性评价骨科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阻挡钉结合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阻挡钉结合植骨技术治疗胫骨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18例胫骨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并发骨不连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采用阻挡钉技术稳定骨断端以及植骨的方法,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3~19个月(平均15.8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率100%,愈合时间7.7~13.8个月(平均9.8个月)。结论阻挡钉结合植骨技术是一种治疗胫骨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王永祥王静成顾加祥蒋百川冯新民颜连启陶玉平王强张圣飞
关键词:骨不连阻挡钉植骨胫骨骨折髓内钉
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laporoscopic and enaoscopic cooperative surgery,LECS)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和腹腔镜手术,该技术在内镜的引导下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准确地进行黏膜切除,同时在腹腔镜下进行浆肌层切除,并在腹腔镜下使用切割闭合器切割闭合切开线,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
王强陈平石磊赵伟朱海航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腹腔镜内镜外科手术
减少人工膝关节置换失血:两种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2017年
背景:减少手术失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并发症,可以减轻术后患肢肿胀和不适,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目的:探讨减少人工膝关节置换失血的方法。方法:将单侧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7例)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全程使用止血带,并留置引流管;实验组(36例)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只有在安装假体时使用止血带,对软组织出血予以充分止血,缝合关节囊后在关节腔内注射止血药液,置换后不留置引流管。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置换后血红蛋白、置换后血红蛋白的下降值、膝关节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输血率、伤口愈合情况等临床结果。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关节置换前血红蛋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换后第1,4,7天对照组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实验组,而且对照组血红蛋白跟置换前相比的下降值均显著高于实验组;(2)两组的膝关节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置换后第7天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4)对照组置换后输血率为18.5%,1例患者伤口愈合不良;实验组置换后没有患者需要输血,所有患者伤口均正常愈合。(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置换后感染、血肿形成等并发症。(6)结果说明,通过改良手术方法,可以减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失血量,避免膝关节置换后输血,有助于置换后康复。
卢耀甲熊传芝李小磊胡翰生陈岗王强卢志华
关键词:止血带骨科植入物人工关节膝关节置换失血
髓内钉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后输血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2022年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该治疗方式损伤小且固定牢靠,但围术期的出血量仍较大,术后需要输血的患者比例仍居高不下,一直困扰着骨科医师。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输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和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上早期识别术后高风险输血患者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因股骨转子间骨折初次行髓内钉固定术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围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讨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出ROC曲线和校正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和一致性。结果与结论:(1)366例患者被纳入研究,输血组有142例,术后输血概率为38.8%;(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折类型、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受伤至手术时间、麻醉类型、术中出血量与术后输血有关(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术前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术中失血量是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4)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患者术后有输血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95;校准曲线的斜率接近1,表示该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较好;(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构建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输血预测模型,可为临床骨科医师提供科学指导,进一步保障这类患者围术期的安全。
何世平贾大洲李小磊王强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输血列线图
自体脑脊液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自体脑脊液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体脑脊液为诱导剂,体外诱导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从形态学、免疫组化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诱导后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自体脑脊液诱导后的间充质干细胞呈现神经干细胞改变,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表现相应的特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结论自体脑脊液能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转化。
颜连启李小磊孙钰王静成高巨王强胡翰生卢志华卢耀甲叶英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脊液
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辅助镇痛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中的疗效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使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辅助镇痛在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THR患者随机分为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辅助镇痛组(A组,25例)和对照组(B组,26例),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和关节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术后A组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关节活动度、直腿抬高能力和髋关节功能评分的改善均优于B组(P<0.01或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 THR术后使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辅助镇痛能有效减少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时的疼痛,保证术后康复计划的顺利进行。
孙钰李小磊颜连启王静成王强陈岗熊传芝胡翰生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丁丙诺啡术后镇痛康复
基于国人解剖特点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的临床观察
2016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基于国人髋关节解剖特点设计的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的短期临床试验疗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收集苏北人民医院关节外科2012年3月-2013年12月,使用骨水泥型假体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57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选用林克骨科(中国)基于国人解剖特点所研发的国产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对照组28例选用德国Link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之间Harris评分比较;术后血液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检查显示髋关节假体位置良好。结论基于国人髋关节解剖特点设计的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在治疗髋关节疾病时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改善髋关节功能,无不良反应发生,能获得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
孙钰李小磊颜连启王强胡翰生陈岗戴纪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