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强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工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钛合金
  • 3篇合金
  • 3篇Β钛合金
  • 2篇时效
  • 1篇等温
  • 1篇调质
  • 1篇调质钢
  • 1篇锻件
  • 1篇锻件组织
  • 1篇应变速率
  • 1篇轧制力
  • 1篇时效特性
  • 1篇热机械处理
  • 1篇热模拟
  • 1篇组织与力学性...
  • 1篇显微组织
  • 1篇力学性能
  • 1篇两相区
  • 1篇近Β钛合金
  • 1篇固溶

机构

  • 5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宝钛集团有限...

作者

  • 5篇王庆娟
  • 5篇李强
  • 2篇陈强
  • 2篇周滢
  • 2篇冯耀耀
  • 1篇王快社
  • 1篇王鼎春
  • 1篇杜忠泽
  • 1篇刘继雄
  • 1篇梁博
  • 1篇周晓

传媒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材料保护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第十八届中国...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热机械处理对β钛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系统研究了不同变形状态(锻造φ38 mm和热轧φ17 mm、φ13 mm)及固溶冷却方式(水冷、空冷)对新型β钛合金固溶+时效热处理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锻态合金变形量小,固溶时效处理后次生α析出相较轧态合金的细小致密,析出相体积分数更高,因此强度比轧态高90 MPa。固溶水冷+时效合金因其冷却速度较空冷快,晶界更清晰、晶内干净,但存在析出不均匀现象,固溶后冷却方式(水冷或空冷)对热轧态合金强度影响不显著。研究固溶冷却方式的影响时应综合考虑试样尺寸和合金元素含量的影响。
王庆娟李强孙亚玲
关键词:Β钛合金热机械处理固溶时效显微组织
锻件组织不均匀性对新型近β钛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研究一种新型β钛合金在两相区锻造后,边部、1/2R、心部组织的不均匀性对后续热处理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750℃固溶后,3个位置组织中的初生α相分布不同,经800℃固溶后,β相发生不同程度的再结晶。合金经750℃+(510℃,8 h)固溶时效后,边部和1/2R处的组织出现"β斑"现象;合金经800℃+510℃,8 h固溶时效后,1/2R处和心部次生α相的析出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时效过程中组织的不均匀性导致合金3个位置强度和断裂韧性各不相同。在(750℃,0.5 h,AC)+(510℃,8 h,AC)固溶时效条件下,合金1/2R处的综合性能实现了高强高韧的良好匹配。
陈强王庆娟王鼎春刘继雄李强周晓梁博
关键词:Β钛合金不均匀性
新型超高强β钛合金TTT曲线的测定及时效特性的研究
采用金相法、X 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新型超高强β钛合金的等温相变(TTT)曲线,并对该合金等温热处理中的时效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新型β钛合金的TTT曲线鼻尖温度约540℃,淬火敏感区为530~570℃.等温时效过程中...
王庆娟陈强李强王快社
关键词:Β钛合金时效特性
文献传递
49MnVS3非调质钢的两种轧制力模型对比被引量:3
2018年
对49MnVS3非调质钢在变形温度750~1 000℃、应变速率0.1~50s^(-1)下进行单道次热压缩试验,根据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得到周纪华-管克智变形抗力模型;分别采用艾克隆德模型和周纪华-管克智变形抗力模型计算49MnVS3非调质钢的平均单位轧制压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的增加,基于艾克隆德模型和周纪华-管克智变形抗力模型计算得到的平均单位轧制压力均增大;基于艾克隆德模型得到的平均单位轧制压力曲线波动较小,而基于周纪华-管克智变形抗力模型的波动则较大;在低应变速率下,基于艾克隆德模型计算得到的平均单位轧制压力较大,而在高应变速率下,基于周纪华-管克智变形抗力模型计算得到的平均单位轧制压力较大;基于周纪华-管克智变形抗力模型计算轧制力时,需要借助热模拟试验数据,该模型适用于控制模型;艾克隆德模型只需使用化学成分和轧制工艺参数即可计算平均单位轧制压力,应用更广泛,该模型适用于轧制工艺设计。
冯耀耀王庆娟杜忠泽李强周滢路超
关键词:热模拟轧制力应变速率
装饰铜合金防变色工艺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装饰铜合金应用广泛,但变色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分析论述了抗变色装饰铜合金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铜合金的变色机理,从添加合金元素和抗变色技术手段等方面阐述了装饰铜合金的防变色方法,并展望了防变色铜合金应用于民用建筑、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前景。
王庆娟周滢李强冯耀耀苗承鹏
关键词:防变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