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马氏体
  • 2篇磨损
  • 1篇氮化
  • 1篇电沉积
  • 1篇室温
  • 1篇丝杠
  • 1篇气体氮化
  • 1篇脉冲电沉积
  • 1篇磨损行为
  • 1篇耐蚀
  • 1篇耐蚀性
  • 1篇滚珠
  • 1篇滚珠丝杠
  • 1篇干滑动
  • 1篇感应淬火
  • 1篇GCR15钢
  • 1篇淬火

机构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青州海盾液压...

作者

  • 3篇崔洪芝
  • 3篇王伟
  • 2篇孙金全
  • 2篇张国松
  • 2篇王泽宁
  • 1篇王珂

传媒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GCr15钢表面感应淬火微观组织及室温干滑动磨损行为被引量:8
2015年
研究了滚珠丝杠用GCr15钢表面感应淬火后的组织和磨损机理。采用SEM、显微硬度计和XRD分别观察和检测了表面感应淬火试样的微观组织、断口形态、从表层到芯部的显微硬度分布以及淬火相变硬化区的物相,分别在低、中、高磨损载荷下,对试样进行往复式线性干摩擦磨损测试,分析研究了摩擦系数、磨损表面和磨屑形貌。结果表明:相变硬化区主要由隐晶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及弥散分布的粒状碳化物组成;表层到芯部的断口形态呈明显变化;随着载荷增加,摩擦系数降低;低载荷下磨损表面呈现轻微划痕和少量脱离的碳化物颗粒,发生轻微磨粒磨损;中载荷下主要发生磨粒磨损和轻微剥层磨损;高载荷下磨损表面有严重犁沟,磨屑呈大片状,主要发生剧烈磨粒磨损和剥层磨损。
王泽宁崔洪芝张国松王伟孙金全程贵勤
关键词:GCR15钢马氏体
50CrMo4钢感应淬火微观组织和磨损机制被引量:9
2015年
通过对50Cr Mo4(德国)滚珠丝杠钢表面感应淬火,低温下回火处理,分析了淬火硬化层的物相、显微组织、断口形态、显微硬度等,计算了淬硬层残留奥氏体含量,探讨了在往复直线干摩擦条件下及不同载荷条件下的磨损特性。结果表明,感应淬火处理后,50Cr Mo4钢淬硬层的硬度由250 HV提高到700 HV,淬硬层组织主要为细小的回火马氏体,从表层到心部的断口形态分别为沿晶断裂、韧窝+穿晶混合断裂,韧性断裂。随着磨损载荷的增大,材料的摩擦系数逐渐降低。低载荷下材料磨损表面存在明显的犁沟,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随着载荷的增加,磨损表面开始出现剥落凹坑,且剥落凹坑的数量增多;高载荷下磨损表面存在犁沟和明显的剥落凹坑,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剥层磨损。
王伟崔洪芝王泽宁孙金全李保民
关键词:感应淬火马氏体磨损滚珠丝杠
脉冲电沉积对低温气体渗氮及耐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脉冲电沉积(PED)预处理,在纯铁和45钢表面形成由厚度50 nm左右的片状结构组成的含Cr、Ni预处理层,然后再在480℃进行9 h气体渗氮。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电子探针(EPMA)对预处理层和氮化层的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氮化层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脉冲电沉积预处理,纯铁和45钢都实现了低温、快速气体渗氮。通过硬度测量及电化学方法测试表明,脉冲电沉积预处理不仅提高了气体渗氮后纯铁及45钢表面硬度,改善了脆性,引入的Cr、Ni元素及Ni-Cr-Fe合金层还提高了氮化层的耐蚀性能。
张国松崔洪芝张洪云温敬王珂王伟
关键词:脉冲电沉积气体氮化耐蚀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