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伟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盆地
  • 2篇格罗斯
  • 2篇背斜
  • 1篇地质
  • 1篇断层
  • 1篇断层传播褶皱
  • 1篇软件开发
  • 1篇山前
  • 1篇石油地质
  • 1篇试井
  • 1篇盆地南缘
  • 1篇气井
  • 1篇气井试井
  • 1篇准噶尔盆地
  • 1篇准噶尔盆地南...
  • 1篇褶皱
  • 1篇煤层
  • 1篇煤层气
  • 1篇煤层气开发
  • 1篇南缘

机构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 1篇中石油新疆油...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4篇陈伟
  • 2篇欧成华
  • 2篇李朝纯
  • 1篇任宜伟
  • 1篇冯毅
  • 1篇李世琴
  • 1篇郝晋进
  • 1篇王文升
  • 1篇李志刚
  • 1篇彭文利
  • 1篇吴贵平
  • 1篇周文江
  • 1篇郝磊
  • 1篇陈丽花
  • 1篇鲜地
  • 1篇陈伟

传媒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油气井测试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独山子背斜的几何学运动学数字模拟被引量:10
2012年
独山子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是北天山逆冲推覆带在前陆盆地山前形成的断层相关褶皱。本文以横跨背斜的过井地震剖面为蓝本,用钻井数据、相邻地震剖面和地表形态为约束,运用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对独山子背斜进行几何学定量分析,以建立合理的与实际接近的构造模型;提取构造特征参数进行基于Trishear模型的运动学定量模拟,选取与实际数据吻合度最高的构造形态为独山子背斜的最佳几何模型。模拟数据表明:独山子背斜为前翼呈三角剪切的断层传播褶皱;背斜变形从喜马拉雅山晚期更新统(Q_(1-3))沉积期间开始形成并生长,平均推覆速率为0.18 mm/a;全新统沉积期间(Q_4)推覆活动强度达到最大值,平均推覆速率为4.64 mm/a。形成独山子背斜所需的总推覆位移量为5 600 m左右,第四纪期间的平均推覆速率约为0.19 mm/a。
陈伟陈伟郝晋进李世琴彭文利鲜地陈丽花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南缘TRISHEAR断层传播褶皱
扎格罗斯盆地Buzurgan背斜斜向逆冲断裂褶皱的几何解析及运动学模拟被引量:3
2016年
扎格罗斯盆地因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复杂的构造体系而深受国际石油界的重视,其中是否存在斜向逆冲断裂褶皱对于进一步深化盆地构造特征的认识至关重要.基于断裂相关褶皱理论,采用地层倾角域分析和褶皱轴面分析方法,系统地开展了扎格罗斯盆地Buzurgan背斜地震剖面的构造几何解析,获得了时间构造等T_0图、沿层时间域水平切片图和平行于断层走向的地震剖面图.在此基础上,依据斜向逆冲断裂褶皱的构造几何识别特征,解释出Buzurgan背斜的斜向逆冲断裂褶皱几何变形样式.最后通过计算机正演模拟,再现了Buzurgan背斜斜向逆冲断裂褶皱构造样式的成生过程,验证了斜向逆冲断裂褶皱解释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欧成华陈伟韩耀祖李朝纯
关键词:石油地质
煤层气井试井与动态预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2016年
为缓解我国油气短缺和温室气体排放,并为适应现代试井及产能动态分析技术的发展,针对我国临兴煤层气田特点,开发设计了"煤层气井试井与动态预测软件"。该软件基于试井分析理论,采用点源法进行模型推倒,以测试数据库为基础,组合式解释为核心,可视化操作为主体的原则设计,实现了数据预处理、模型选择、试井解释、产能预测及报告输出一体化。该软件理论采用渗流模型与井筒模型耦合作用,预测更合理,且模型丰富,特别是开发了多分支井模型,界面人性化,解释结果合理,为煤层气井试井与动态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任宜伟王文升郝磊冯毅陈伟吴贵平
关键词:煤层气开发试井软件开发
扎格罗斯山前Fauqi背斜滑脱生长褶皱的构造几何解析与模拟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满覆盖采集的三维地震剖面,对Fauqi背斜平面构造变形格局及剖面构造变形样式进行了详细的构造解析;基于断层滑脱褶皱模型,采用正演平衡地质剖面技术,开展了Fauqi背斜深部滑脱耦合浅部生长褶皱及断裂的运动学模拟,提取的构造特征与实际地震剖面特征基本一致;利用构造解析成果,结合生、储、盖时空配置关系分析,探讨了Fauqi背斜的石油差异性富集机制.结果表明:在深部的滑脱作用、浅部生长地层的同构造沉积作用,以及来自扎格罗斯山的南西向水平构造应力挤压作用等的叠加耦合下,形成了Fauqi背斜差异性平面构造变形格局及层次性剖面构造变形样式;正是差异性构造变形造成了Fauqi背斜中石油的差异性富集;而通过深部滑脱耦合浅部生长褶皱及断裂运动的计算机模拟,发现Fauqi背斜褶皱的水平滑移距离达3.5km左右.
欧成华陈伟李朝纯周文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