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丹

作品数:14 被引量:45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电针
  • 7篇缺血
  • 6篇经穴
  • 5篇非穴
  • 4篇心肌
  • 4篇心肌缺血
  • 4篇缺血损伤
  • 3篇心肌缺血损伤
  • 3篇心脏
  • 3篇肾上腺
  • 3篇肾上腺素
  • 3篇皮肤血流
  • 3篇灌注
  • 3篇灌注量
  • 2篇电针足三里
  • 2篇新生鼠
  • 2篇心脏病
  • 2篇脏腑
  • 2篇脏腑相关
  • 2篇肾上腺素能

机构

  • 14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加州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嵇波
  • 14篇王丹
  • 13篇孙晓敏
  • 13篇戴健
  • 13篇白红新
  • 12篇赵国桢
  • 7篇刘亚利
  • 7篇张平
  • 5篇毛颖秋
  • 5篇郭孟玮
  • 3篇杨美娟
  • 3篇李志刚
  • 3篇程凯
  • 2篇许咏思
  • 2篇任晓暄
  • 2篇游敏

传媒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α_1-肾上腺素受体介导交感神经对机体调节及针灸效应的研究情况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为明确近30年α_1-AR(a1-Adrenoceptor)介导交感神经对机体生理病理变化及针灸效应的研究情况,本文查阅CNKI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对近30年关于α_1-AR介导的交感神经对机体生理病理影响及针灸效应的研究情况进行系统回顾。发现α_1-AR不但介导交感神经对心脏的变力变时效应,以及血管平滑肌、膀胱括约肌和子宫平滑肌的收缩等生理效应的调节,还介导了心律失常、心肌肥大等病理过程,此外,α_1-AR还介导了针刺信号的传导,而且针刺还可以调节交感神经张力。说明机体的许多生理病理改变与α_1-AR及亚型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因此,深入研究α_1-AR将有助于阐释机体的生理病理机制,也为有效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应的药理模型;对经脉穴位上α_1-AR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经络实质的探讨及针刺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白红新嵇波赵国桢王丹严明娜孙晓敏路雅雯戴健
关键词:交感神经心脏针灸
高频电针对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经穴及非穴皮肤温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借助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探讨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或非穴后,相关经穴、非相关经穴及非区穴皮肤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损伤组(简称模型组)、高频电针经穴组和高频电针非穴组。高频电针经穴组、高频电针非穴组均在成功制备模型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于第3天电针治疗后30、60 min,应用红外热成像仪记录"内关"穴、"阳陵泉"穴、非穴区皮肤红外热像图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关"穴区皮肤温度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频电针经穴组"内关"穴区皮肤温度升高(P<0.01),高频电针非穴组"内关"穴、"阳陵泉"穴、非穴区皮肤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高频电针经穴组"内关"穴区皮肤温度以治疗后3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 "内关"穴区皮肤温度能相对特异性地反映大鼠心肌所处的不同状态,高频电针"内关"穴能阻抑由于心肌缺血损伤诱发的相关经穴皮肤温度的下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白红新嵇波赵国桢王丹严明娜孙晓敏路雅雯戴健刘翼天葛云鹏苏杭吴娇娟游敏程凯李志刚
关键词:高频电针心肌缺血皮肤温度经穴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影响的后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处于正常生理态、心肌缺血损伤病理态、低频或高频电针干预态时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探寻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心肌缺血损伤后其相关经穴反映的后效应。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经穴低频电针治疗组(经穴A组)、经穴高频电针治疗组(经穴B组)5组,每组10只。于第3次治疗结束后即刻、30 min、60 min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观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郄门、天泉穴区和非经非穴对照点的皮肤血流灌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关、郄门、天泉双侧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低频或高频电针治疗后,各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不同程度升高,其中经穴A组内关、郄门、天泉双侧穴区均以治疗后即刻血流灌注量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经穴B组左侧3个穴位均以治疗后3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而右侧3个穴位均以治疗后6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低频电针在干预心肌缺血损伤时对穴区血流灌注量变化影响的即时效应优于高频电针;高频电针在干预心肌缺血损伤时对穴区血流灌注量变化影响的后效应优于低频电针。
刘亚利赵国桢张平嵇波戴健路雅雯严明娜王丹郭孟玮毛颖秋孙晓敏白红新许咏思
关键词:心肌缺血损伤电针
不同频率电针及刺激次数对心肌缺血大鼠内关穴与非经非穴点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借助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探讨低频或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后内关穴及非经非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规律及治疗次数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次治疗组和3次治疗组,各组再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5个小组,每组10只。电针组大鼠左侧内关穴每日接受针刺1次,于第1天或第3天治疗结束60 min后,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穴和非经非穴区域的皮肤血流灌注量,HE染色观测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3次治疗后模型组内关穴区皮肤血流量显著降低(P<0.01),且3次治疗模型组较1次治疗模型组内关和非经非穴皮肤血流量皆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3次治疗后低频电针组和高频电针组内关穴区皮肤血流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内关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较非经非穴能相对特异地反映大鼠心肌处于不同状态的变化,尤其是低频或高频治疗后随次数增加能阻抑由于心肌缺血损伤诱发的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下降的情况,且3次治疗后以高频电针作用更为明显,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路雅雯嵇波戴健赵国桢王丹严明娜白红新孙晓敏郭孟玮毛颖秋李志刚程凯
关键词:电针内关
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或与非相关经穴反映和效应差异的研究
本文基于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或与非相关经穴反映和效应差异的研究,查阅CNKI数据库,就近10年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及回顾,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白红新赵国桢嵇波王丹严明娜孙晓敏戴健路雅雯杨美娟毛颖秋张平刘亚利
关键词:经穴-脏腑相关
文献传递
电针对围产期尼古丁暴露新生鼠肺功能及肺形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通过比较电针孕期及哺乳期尼古丁暴露母鼠"足三里"和"尺泽"穴对新生鼠肺功能和肺形态影响的差异,探讨能改善围产期尼古丁暴露引发新生鼠肺发育变化的特异效应穴位。方法:将24只雌性孕期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足三里组、尺泽组,每组6只。自孕期第6天起,正常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余组均皮下注射尼古丁至产后第21天(生产当天不注射)制备孕期及哺乳期尼古丁暴露模型。采用每日2Hz/15Hz、1mA电针母鼠双侧"足三里"穴或"尺泽"穴治疗,与造模同时进行。实验结束后采用小动物肺功能测定仪测定子代鼠肺功能,HE染色法光镜下观测子代鼠肺泡化程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吸气峰值流速(PIF)值、肺总阻力(RL)值和呼气相气道阻力(RE)值均显著升高(P<0.01),呼气峰值流速(PEF)值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值均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子代鼠肺泡数量减少,肺泡变形破裂融合,肺泡直径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足三里组PIF值、RL值和RE值均显著降低(P<0.01),PEF值和Cdyn值均显著升高(P<0.01,P<0.05),且肺泡数量明显增多,肺泡破裂现象改善,肺泡直径显著降低(P<0.01);尺泽组PIF值显著降低(P<0.01),RL值和RE值均明显降低(P<0.05),PEF值和Cdyn值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泽组肺泡数量明显增多,肺泡破裂现象改善,肺泡直径有减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和电针"尺泽"均能通过改善孕期及哺乳期尼古丁暴露新生鼠肺功能及肺形态,防护子代鼠肺发育不良,且电针"足三里"穴效果优于电针"尺泽"穴。
葛云鹏嵇波赵国桢刘翼天苏杭戴健路雅雯王丹Reiko SakuraiVirender Kumar Rehan严明娜孙晓敏白红新郭孟玮任晓暄
关键词:电针穴位特异性肺功能
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大鼠相关经穴和非相关经穴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处于正常生理态、缺血损伤病理态时,低频电针和高频电针刺激"内关"后相关经穴和非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低频电针组和高频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分别以2Hz及100Hz电针左侧"内关"穴20min,每日治疗1次,于第3次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心电图J点差值,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含量,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观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足三里"及"阳陵泉"穴区的皮肤血流灌注量。结果:模型组心电图J点差值及血清中cTnT的含量较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电针后心电图J点差值及血清中cTnT的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P<0.05)。模型组双侧"内关""足三里"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电针后,"内关""足三里"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1)。各组"阳陵泉"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鼠心肌处于不同状态时,相关经穴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存在一定的变化特征,说明"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可以相对特征性地反映心肌状态变化的情况。
戴健嵇波路雅雯赵国桢王丹严明娜白红新孙晓敏游敏吴娇娟郭孟玮李志刚程凯
关键词:心肌缺血损伤电针内关
电针对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相关经穴皮肤温度变化影响的后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心肌缺血大鼠后不同时间相关经脉穴位"内关""郄门""天泉"穴皮肤温度的变化情况,探寻针刺治疗心肌缺血损伤后其相关经脉穴位反映的后效应。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损伤组(简称模型组)、经穴低频电针组(简称经穴A组)和经穴高频电针组(简称经穴B组)。经穴A组、经穴B组均在成功制备模型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于第3天电针治疗后,检测各组大鼠心电图,记录经穴即刻、30 min、60 min红外热像图并进行数据测量和分析。结果心肌缺血损伤时,相关经脉穴位皮肤温度均升高;电针治疗后,各穴区温度不同程度下降,近端"天泉""郄穴"最接近正常态相同穴区温度。电针治疗结束即刻,经穴A组双侧"内关"、双侧"郄门"、左侧"天泉"体表温度较经穴B组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电针治疗结束30 min时,经穴B组双侧"内关""郄门"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电针治疗结束60 min时,经穴B组双侧"内关"、右侧"郄门"、右侧"天泉"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低频电针或高频电针治疗后,大鼠心包经经脉线上穴区温度会下降,低频电针起效快,持续时间短,高频电针起效慢,后效应持续时间长。
张平赵国桢刘亚利嵇波戴健路雅雯严明娜王丹白红新孙晓敏许咏思
关键词:心肌缺血红外热成像皮肤温度
电针“足三里”或“阳陵泉”对围产期尼古丁暴露新生鼠肺功能和组织形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对比电针母鼠"足三里"与"阳陵泉"穴对围产期尼古丁暴露新生鼠肺功能与组织形态学干预效应的差异,探寻电针防护新生鼠肺发育不良的穴位效应规律。方法:将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S组)、尼古丁组(N组)、尼古丁加足三里组(N+ST 36组)和尼古丁加阳陵泉组(N+GB 34组),每组6只。从受孕第6天开始,S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1 mg/kg);其余3组皮下注射等量尼古丁,至子代大鼠出生后第21天制备围产期尼古丁暴露模型。造模同时N+ST 36组和N+GB 34组分别电针"足三里"和"阳陵泉"穴,每天1次,至子代大鼠出生后第21天。采用小动物肺功能分析系统观察新生鼠吸气峰值流速(PIF)、呼气峰值流速(PEF)、呼气阻力(RE)、吸气阻力(RI)和动态顺应性(Cdyn)等肺功能指标变化;采用HE染色观察肺泡融合、破裂程度等肺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N组PEF、Cdyn较低,PIF、RI、RE较高(均P<0.01),肺泡融合、破裂,肺泡壁增厚,肺泡数量减少,肺泡间距变大,肺泡直径较大(P<0.01);与N组比较,N+ST 36组PEF、Cdyn较高,PIF、RI、RE较低(P<0.05,P<0.01),肺泡融合、破裂程度有所改善,肺泡数量增多,肺泡壁变薄,肺泡间距正常,肺泡直径显著减少(P<0.01),而N+GB34组肺功能和肺形态各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电针围产期尼古丁暴露孕鼠"足三里"较"阳陵泉"更能明显改善新生大鼠肺功能与肺组织形态。
苏杭嵇波赵国桢刘翼天葛云鹏戴健路雅雯王丹Reiko SakuraiRehan VK严明娜孙晓敏白红新郭孟玮任晓暄
关键词:电针肺发育肺功能
电针“足三里”穴对孕期及哺乳期尼古丁暴露新生鼠肺发育不良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孕期及哺乳期尼古丁暴露新生鼠肺功能、肺指数和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20只成年SD雌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S组)、生理盐水加电针"足三里"组(S+ST36组)、尼古丁组(N组)、尼古丁加电针"足三里"组(N+ST36组),采用皮下注射尼古丁注射液[1 mg/(kg·d),100μL]造模,从妊娠第6天至新生鼠出生后21 d,用动物肺功能分析系统检测各组新生鼠肺功能,根据肺组织重量和体重计算各组新生鼠肺指数,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新生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N组呼气峰值(PEF)、肺动脉顺应性(Cdyn)显著降低(P<0.05),气道阻力(RL)显著增高(P<0.05),肺指数显著降低(P<0.05);新生鼠肺组织中肺泡数明显减少,肺泡体积增大,部分肺泡壁破裂相互融合。与N组比较,N+ST36组PEF、Cydn显著升高(P<0.05),RL显著降低(P<0.05),肺指数显著升高(P<0.05);新生鼠肺组织中肺泡数量增多、肺泡面积减小和肺泡壁破裂融合情况减少。结论电针孕期和哺乳期尼古丁暴露大鼠"足三里"穴可能通过改善新生鼠肺功能、肺指数及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发挥对新生鼠肺发育的保护效应。
刘翼天嵇波苏杭葛云鹏王丹赵国桢Reiko SakuraiVirender Kumar Rehan
关键词:足三里肺指数肺组织形态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