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平

作品数:26 被引量:123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7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土壤
  • 7篇自然保护
  • 7篇自然保护区
  • 7篇保护区
  • 6篇国家级自然保...
  • 5篇土地利用
  • 4篇地貌
  • 3篇地形
  • 3篇气候
  • 3篇教育
  • 3篇环境教育
  • 3篇降水
  • 3篇降水量
  • 2篇地貌特征
  • 2篇滇东北
  • 2篇滇西
  • 2篇滇西北
  • 2篇叶片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山地

机构

  • 26篇云南师范大学
  • 6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呼伦贝尔学院
  • 2篇黔南民族师范...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省林业调...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保山学院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26篇王平
  • 9篇李玉辉
  • 6篇王金亮
  • 5篇华红莲
  • 4篇张燕
  • 2篇潘大东
  • 2篇任宾宾
  • 2篇王平
  • 1篇吴映梅
  • 1篇何云燕
  • 1篇张丽
  • 1篇庞云海
  • 1篇胡世凯
  • 1篇白絮飞
  • 1篇武友德
  • 1篇杜卫红
  • 1篇朱妙园
  • 1篇席武俊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热带地理
  • 3篇保山学院学报
  • 2篇环境教育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5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山包地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与空间结构特征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与空间结构特征的影响,为大山包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运用地形梯度分析法和分形理论来探讨其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与空间结构特征。[结果]①大山包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海拔、坡度和地形位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显著差异。②耕地、建设用地、水域优势分布的地形位指数区间均为0.26~0.53,林地为0.53~1.21,草地为0.44~0.60,未利用地为0.26~0.53,0.71~1.21。③土地利用综合强度指数和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和坡度增加分别由234.75,0.82逐渐降低至218.49,0.63再分别升高至221.02,0.67,且二者随着海拔和坡度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④各地类分布的分形特征明显,分维数介于1.1911~1.6688,各地类的稳定性大小依次为林地(0.3089)>建设用地(0.2828)>耕地(0.2641)>未利用地(0.1997)>水域(0.1688)>草地(0.1351)。[结论]大山包地区土地利用格局与空间结构特征受地形因素影响显著,地形梯度特征明显。
张丽王平段霄赵子蛟
关键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
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对NDVI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有最完整的滇中高原植被与生境,是气候敏感性热点地区之一。采用一元线性回归、Pettitt突变检验、Spearman相关系数等方法识别1961—2019年气候要素和极端气候指数变化特征,1999—2016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趋势特征及对极端气候指数的响应,旨在辨识轿子山植被变化特征及对极端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以期为保护区的气候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全球变暖下,1961—2019年气候要素(平均气温、日照时间、风速、雾日)变化趋势显著,垂直温度带组合动态变化,2017—2019年基带由南亚热带转为北热带;(2)整体来看,1961—2019年极端气温指数变化率和突变点较极端降水指数显著;(3)1999—2016年NDVI增速随海拔升高降低,以海拔2736,3236 m为界,NDVI增长速率的变化率表现为“高—低—高”;(4)NDVI_(mean)、NDVI_(max)、NDVI_(min)对极端气温指数的相关性总体上强于极端降水指数,对暖指数、降水强度指数、极端降水日指数响应最为敏感;(5)如果(极端)气候变化超过植被耐受阈值,则可能抑制植被生长。鉴于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有必要进一步识别极端气候变化对保护区NDVI的影响,加强保护区极端气候风险预警、监测和管控。
任钇潼程清平金韩宇张宏英王平
关键词:气候变化NDVI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024年
【目的】探究国家Ⅰ级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珙桐林生态系统养分元素状况和生长限制因子。【方法】在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段设置4个样地,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珙桐林叶片-凋落物-土壤3种组分C、N、P含量及其比值的差异性、相关性,用冗余分析方法探究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响应因子。【结果】珙桐叶片C、N、P平均含量分别为520.97、22.73、1.43 g/kg,凋落物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59.87、10.96、1.35 g/kg,土壤C、N、P平均含量分别为74.81、7.94、0.79 g/kg,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平均含量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不同样地同一组分间土壤C、N、P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Ⅳ>Ⅲ>Ⅱ>Ⅰ(Ⅰ:58.47±1.88、5.73±0.41、0.06±0.02 g/kg;Ⅱ:64.45±2.29、6.82±0.19、0.61±0.08 g/kg;Ⅲ:75.94±1.32、7.88±0.16、1.11±0.06 g/kg;Ⅳ:100.39±1.24、11.32±0.25、1.36±0.10 g/kg),叶片、凋落物差异不显著;同一样地不同组分间C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N、P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样地同一组分、同一样地不同组分间C∶N、C∶P、N∶P存在显著差异。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及比值间相关性显著;海拔、非毛管孔隙度和坡度、毛管孔隙度、粉砂粒含量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的关键环境因子。【结论】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林不同海拔样地间土壤C、N、P含量及其比值存在显著差异,叶片、凋落物差异不明显,根据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表明样地Ⅳ珙桐生长受P元素限制,海拔、非毛管孔隙度、坡度、毛管孔隙度、粉砂粒含量是影响珙桐林土壤养分循环的关键环境因子。
张燕王平孟月李伟尹正吉
关键词:环境因子
环滇池地区2000-2020年“三生”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研究环滇池地区“三生”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力,为研究区国土空间优化和滇池保护提供支撑。[方法]基于环滇池地区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个时期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动态度、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环滇池地区2000—2020年“三生”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力。[结果]①环滇池地区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持续缩减,生活空间逐渐增加;“三生”空间综合动态度波动上升,但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单一动态度持续下降;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缩减区域与生活空间扩张区域均主要位于滇池周边;官渡区、安宁市和呈贡区“三生”空间变化最为剧烈。②空间转移特征表现为: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主要转向生活空间,生活空间主要转向生产空间;生态空间主要来源于生产空间,生产空间主要来源于生态空间,生活空间来源于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③景观格局指数显示,“三生”空间破碎化有所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斑块形状先复杂后简单,凝聚程度先下降后紧实,“三生”空间中斑块呈现均匀化分布趋势,景观多样性增强。④自然地理因素是“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的基础性决定条件,社会经济因子是“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的直接推动力,政策规划因子是“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的间接推动力。[结论]环滇池地区“三生”空间动态变化显著,空间差异明显,格局演变受到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政策规划因子多重作用。
王柱莲王平支林蛟
关键词:驱动力
滇西北生态脆弱区中小学教师环境意识水平分析及环境教育能力评估被引量:5
2004年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地处云南西北部的青藏高原南延部横断山脉纵谷地带,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区内森林资源丰富,山高坡陡,可耕地面积少,带来的陡坡垦殖现象十分突出。加上经济发展和人口压力等因素的胁迫,使得怒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异常突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面对当前怒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事实,必须开展怒江中小学教师环境意识水平分析评估,开展怒江中小学教师环境教育能力调查与评估,从而了解怒江中小学教师环境意识及环境教育能力的现状水平,通过环境教育培训,促使教育者的环境意识及环境教育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目的。
朱妙园王金亮吴映梅王平席武俊何云燕
关键词:滇西北教师环境意识教育评估
乌蒙山自然保护区十齿花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024年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齿花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其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进行分析,阐明十齿花林生态系统养分限制情况及养分循环特征。结果表明:十齿花林叶片、凋落物、土壤C平均含量分别为592.48、540.61、51.51 g·kg^(-1),N平均含量分别为19.41、15.45、1.66 g·kg^(-1),P平均含量分别为1.67、1.67、0.35 g·kg^(-1),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同一样地内植物叶片、凋落物和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差异显著,不同样地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凋落物C含量差异显著,其余组分各指标差异不显著;叶片-凋落物N、C∶N显著相关,凋落物-土壤C显著相关;十齿花林生态系统主要受N素限制,凋落物的营养元素源于叶片,分解后归于土壤,为十齿花林生长发育提供养分支持,促进养分循环。
孟月周春琴张燕王平
哈尼梯田遗产核心区土地利用信息图谱及地形梯度效应被引量:10
2021年
地形因子深刻制约山地型遗产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和资源配置。基于Google Earth 0.55m×0.55m高精度历史影像,目视解译更新和野外验证得到哈尼梯田遗产核心区2005、2010、2015、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通过计算转移矩阵、信息图谱、分布指数、地形位指数(TI)、面积—高程积分指数(HI)、坡长坡度指数(LS)、地形湿度指数(TWI),以期从较长时间尺度和完整空间范围揭示区内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乔木林和水田为主,平均占比分别为33.79%、25.28%,从2005-2020年,园地、水域、道路、人工林、房屋建筑、乔木林面积持续增加,增长率分别为148.32%、147.27%、138.76%、118.68%、70.58%、12.73%,减少最多的是裸地,其次是草地、旱地、水田和灌木林地,减少率分别为-54.01%、-29.58%、-28.56%,-16.56%、-10.87%。2)土地利用信息图谱类型以稳定型、持续变化型和反复变化型为主,占比分别为37.43%、25.36%、18.41%,对应的最大图谱类型分别为水田→水田→水田→水田、草地→草地→灌木林→乔木林、水田→旱地→水田→水田。3)研究区土地利用图谱在表征地表演化动力、侵蚀强度和潜在土壤水分空间分异的HI、LS、TWI指数上具有显著地形梯度效应,有效揭示了地形梯度影响土地利用信息图谱的动力机制。结合土地利用信息图谱的地形梯度效应特征,未来应进一步引导遗产区土地利用类型向增强“点(村寨)-轴(水系、沟渠)-面(森林和梯田)”的主体联系和不同地形梯度区差异发展、互为补充的方向转变,进而提升梯田系统景观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维系民族文化传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丁智强华红莲王平李玉辉
关键词:地学信息图谱
基于Co-kriging的呼伦贝尔市2018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模拟及插值精度分析被引量:12
2021年
因降水发生随机性强、连续性差,获得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降水空间数据一直是地球科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地处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降水是该区域关键生态因子和稀缺资源,降水空间模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该市16个国家气象站点2018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协同克里金(Co-kriging)法模拟了年、季降水量空间差异;根据125个检测站点降水量相对误差分析了空间插值精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降水量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东向西,年降水量由750 mm左右逐渐降低至220 mm左右,等降水量线延伸方向与大兴安岭走向基本一致,夏、秋季降水量空间分布与之相似;②降水量空间插值精度年大于季,夏、秋季大于冬、春季,年降水量预测值与实测值之比近于1(p<0.001),平均相对误差MRE较小(11.4%);③年降水量空间插值精度与降水频率呈正相关(p=0.023),与经度、海拔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关系(p<0.001),与之相似,越向东,夏、秋季降水量空间插值精度越高,海拔越高,插值精度越低;降水量较少的季节(冬、春、秋季),降水空间插值精度受降水频率影响较大,且由Co-kriging模型导致的“平滑效应”明显;④通过Co-kriging插值法得到的年、夏季降水空间数据可靠,可供站点稀少的类似区域降水空间插值研究借鉴.
任宾宾王平邱绍柱杜卫红白絮飞
关键词:降水量降水频率
滇东北山原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
1997年
滇东北山原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王金亮(云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理学系,昆明,650092)王平(云南教育学院,昆明,650223)滇东北包括昭通地区、东川市和曲靖地区的宣威市、会泽县〔1〕,在综合自然分区上属于滇东高原地区、滇东北中山山原河谷区,部...
王金亮王平
关键词:土壤质量土地资源滇东北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现状图荒草地
基于面积-高程积分值的喀斯特地貌演化动力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洼地是喀斯特地形分化的元地形,定量化阐述洼地与整体地貌之间的协同演化对于揭示喀斯特地貌空间结构差异及其差异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地形分析与戴维斯地貌循环论、面积-高程法结合,以盘龙河-泸江喀斯特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从古夷平面向阶梯状地形格局转变背景下喀斯特地貌的分异规律及其动力学机制。结果显示:1)从上游、中游到下游,洼地的数量分别为8145个、5636个、1883个,平均密度分别为1.96个/km^(2)、1.23个/km^(2)、0.61个/km^(2),平均深度分别为22.6 m、34.9 m、12.8 m;峰丛数量分别为9094个、7281个、5710个,平均密度分别为2.19个/km^(2)、1.59个/km^(2)、1.86个/km^(2),平均高度分别为29.3 m、47.8 m、26.1 m。2)从流域汇口到源头可划分为堆积孤丘平原、构造侵蚀花岗岩中山、斜坡峰丛谷地、溶原缓丘-断陷盆地和构造溶蚀亚高山这5个地貌区,对应的平均坡度分别为16.8°、23.5°、22.4°、12.5°、19.8°,平均起伏度分别为311 m、605 m、393 m、170 m、323 m。3)流域平均面积-高程积分值为0.352,洼地平均积分值为0.508,属溶原背景下的回春型壮年晚期地貌,5个地貌区的区域面积-高程积分值分别为0.147、0.425、0.510、0.355、0.397,洼地面积-高程积分值分别为0.116、0.302、0.598、0.481、0.278。反映高原隆升形成的梯级坡降奠定了盘龙河-泸江流域差异性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础,即海拔梯度上的结构动力学和水系发育带来的流域汇流、侵蚀溶蚀顺水力坡度变化,具体过程是洼地的发育和合并。从区域积分值和洼地积分值的大小关系,结合各地貌区内的海拔、坡度、起伏度特征和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认为当洼地面积-高程积分值大于区域面积-高程积分值时,洼地强烈新生和扩张,地貌向起伏度增大的青年期发展;反之洼地发育减弱或停滞,地貌向夷平蚀低的�
丁智强王平李玉辉
关键词:洼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