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 作品数:9 被引量:30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中国地区发展差异的再检验:要素积累抑或TFP被引量:100
- 2006年
- 早期的增长核算文献认为地区收入差距是包括物质资本积累或人力资本在内的投入要素的差异造成的,而目前以 Hall 和 Jones(1999)等为代表的研究认为,投入要素的差距不可能是一个国家(地区)之所以穷的根本原因,而只能由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巨大差距来解释。本文借鉴较新的增长核算办法估计中国省份的 TFP,并计算了要素投入差异和 TFP 差异对地区差距的贡献度。测算结果证明 TFP 的差距也是解释中国地区差距最主要的根源。
- 李静孟令杰吴福象
- 关键词:TFP方差分解
- 贫困线:理论、应用及争议被引量:3
- 2006年
- 李静杨国涛杨国涛
- 关键词:贫困线世界发展报告贫困问题社会活动
- 收入增长与分配对农村贫困的影响:1995—2004——基于江苏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 本文基于国际上常用的贫困度量指标,运用江苏农村住户抽样数据实证测算了1995年—2004年农村贫困的状况及变化态势,着重分析了收入增长与分配效应对贫困变化的影响。文章的政策含义强调对于发达地区应当制定一个更高的贫困线;要...
- 李静杨国涛
- 关键词:农村贫困贫困指标收入分配
- 文献传递
- 外商直接投资与PM2.5空气污染——基于中国数据的“污染避难所”假说再检验被引量:22
- 2015年
- 摘要:文章基于美国宇航局社会经济数据与应用中心(SEDAC)提供的2001—2013年中国30个省的PM2.5面板数据,探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PM2.5空气污染的影响。该文针对“污染避难所”假说进行再检验.研究发现:首先。从全国范围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PM2.5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其次。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PM2.5的影响显著且程度大.中部和西部地区对PM2.5的影响不显著,FDI对环境的负面效应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再次,外商直接投资与PM2.5之间不存在内生性,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PM2.5仅存在单向影响,这意味着空气污染程度并不左右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未来,面对“污染避难所”的国际与省际转移.如何选择清洁生产、制定有效的区域问协调发展战略仍富有政策挑战性。
- 周力李静
-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PM2.5空气污染污染避难所
- 农村贫困的度量与分解:1995~2004——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2
- 2006年
- 本文基于国际上常用的贫困度量指标,运用江苏省农村住户抽样数据实证测算了1995-2004年农村贫困的状况及变化态势,分析了收入增长与分配效应对贫困变化的影响。特别指出:对于发达地区,应制定一个更高的贫困线,关注低收入群体和风险高的农户;在强调农民收入增长效应的同时,还应更多地关注贫困人口间的收入分配。
- 李静杨国涛孟令杰
- 关键词:农村贫困指标收入分配
- 融资约束、企业出口异质性与工业污染
- 2016年
- 基于2001~2009年年均24.416万家企业数据以及匹配的36个行业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和随机参数模型等方法,探究了融资约束、企业异质性对工业污染的影响。创新之处有三:一是以融资约束为切入点,分析金融工具对企业多元异质性的干预作用;二是分析了企业异质性的环境效应;三是采用了企业—行业的二级分层线性模型。研究发现,整体而言,金融约束对企业出口概率(结构)、工业总产值(规模)和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异质性视角看,出口异质性和生产率异质性对工业污染的影响是消极的、而规模异质性对工业污染的影响是积极的;分行业来看,企业出口异质性对工业污染的影响取决于行业自身的特点,因行业的不同而不同。
- 王海涛周力李静
- 关键词:融资约束企业异质性工业污染
- 外包视角下不同经营主体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的供需现状——以南京郊县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以南京郊县地区为例,基于外包视角,探究了小型农户、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三种不同的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的供需现状。结果表明:一方面,不同经营主体对于技术外包服务的需求有所不同。就小农而言,由于其种植面积小,基本不存在技术外包需求;就专业大户而言,其是否选择技术外包受到生产成本和种植作物类型的影响;就家庭农场而言,由于种植面积大,其对于技术外包服务的需求较高,多在机械化水平要求较高的生产环节。另一方面,不同地区技术外包服务的供给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我国技术社会化外包服务的供给发展严重不足,还需要农民的广泛参与和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
- 李静
- 关键词:外包
- 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变动与分解分析:1978~2004年——基于非参数的HMB生产率指数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27
- 2006年
- 本文使用非参数的HMB生产率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农村改革以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并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应和投入产出混合效应四个部分。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技术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而规模效应和混合效应影响较弱。文章还指出中国农业的育种能力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决定力量。
- 李静孟令杰
- 关键词:农业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
- 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趋势:1978—2002被引量:67
- 2005年
- 用基于线性规划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农村改革以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并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两个部分。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生产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据此提出了基本的解决途径。
- 江激宇李静孟令杰
- 关键词:MALMQUIST指数生产效率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