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

作品数:17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电子电信
  • 6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9篇光纤
  • 5篇传感
  • 4篇光学
  • 4篇光栅
  • 3篇光谱
  • 3篇光纤光栅
  • 3篇感器
  • 3篇传感器
  • 2篇一致性
  • 2篇粘接
  • 2篇图像
  • 2篇图像复原
  • 2篇谱特性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变换
  • 2篇解调
  • 2篇光谱特性
  • 2篇光纤光学
  • 2篇发动机
  • 2篇发射光谱

机构

  • 17篇重庆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航发四川...

作者

  • 17篇张伟
  • 11篇陈伟民
  • 7篇刘显明
  • 7篇雷小华
  • 5篇魏彪
  • 5篇章鹏
  • 3篇齐翊
  • 3篇冯鹏
  • 3篇李竞飞
  • 2篇米德伶
  • 2篇李开龙
  • 2篇金炜
  • 2篇王开成
  • 2篇张伟
  • 1篇廖昌荣
  • 1篇王健
  • 1篇李志超
  • 1篇刘浩
  • 1篇何鹏
  • 1篇舒岳阶

传媒

  • 4篇光子学报
  • 3篇仪器仪表学报
  • 2篇光学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中国激光
  • 1篇激光杂志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第四届全国信...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6
  • 2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Contourlet变换与分裂Bregman方法的CT图像重建算法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稀疏投影CT图像重建算法中梯度算子在图像稀疏表示方面的局限,本文将Contourlet变换与CT图像重构相结合,利用Contourlet变换包含图像中的方向信息,从而更有效表达图像这一优势,提出一种将Contourlet变换与最小化图像总变差(TV)方法相结合,进而借助分裂Bregman方法进行最优化求解的CT重建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投影数较少的条件下,本文算法重构结果在RMSE与UQI方面均优于ART与TV方法,重构图像的边缘细节亦保持良好,且抗噪性能较强,说明本文算法更适合稀疏投影情况下的重建。
邓露珍冯鹏陈绵毅何鹏张伟王健李志超魏彪
关键词:压缩感知CONTOURLET变换
晶体与电极位置失配对声光移频器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提高声光移频器的性能,对其内部声光晶体(AOC)和压电超声换能器(PZT)电极之间的位置失配特性进行研究,并深入分析AOC和PZT电极之间几类不同的几何装配错位关系。通过构造AOC与电极失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不同轴向装配错位的条件下对AOC中的超声波声场进行仿真分析。根据超声波的声场分布特性,可以发现几何装配错位会导致AOC内部形成不发生声光相互作用的区域,并揭示此区域长度与错位量的关系。通过分析声光相互作用区与不发生声光相互作用区之间的光学界面,发现位置失配会在输出光中发生双光束干涉效应,其对实际光学系统的输出会产生影响。基于双光束干涉原理搭建一种测量不发生声光相互作用区域长度的实验系统,所得结果证明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樊星张伟郭光辉苏超乾李靖章鹏陈伟民
关键词:光学器件声光移频器
光纤光栅自动化金属粘接性能被引量:4
2016年
用超级电镀技术将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元件自动粘接在金属基体上,力学模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应变传递效率.为了检测该方法的可行性,从光纤光栅自动化粘接的主要工艺环节出发,以光纤光栅的光谱特性为研究对象,以材料力学试验为手段,对自动化金属粘接后的3个光纤光栅进行了光学特性分析和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自动化金属粘接光纤光栅的成活率为100%,光纤光栅粘接后的应变测量灵敏度保持在1.2 pm/με,应变传递效率在0.98以上,线性度达0.99,光纤光栅在加卸中的一致性偏差仅为10^(-6)、漂移仅为0.05,优于传统手工粘接.
王楚虹陈伟民傅志芳张伟雷小华刘显明
关键词: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一致性
温度对掺铒光纤光谱特性影响研究
2016年
不断提高以掺铒光纤为核心的光纤器件功率是研究与应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高功率光纤器件内能量聚集会发热升温,造成器件光谱参数性能显著变化,进而造成以掺铒光纤为核心的光学器件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对掺铒光纤在大温度范围下的光谱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斯塔克能级展宽理论建立了掺铒光纤吸收系数与温度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McCumber理论仿真计算了掺铒光纤荧光寿命与温度的关系。以OFS--MP980型掺铒光纤为实验对象,测量了掺铒光纤在常温至900℃范围内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结果表明,温度升高造成980 nm波段吸收系数整体下降,且吸收系数的峰值波长增加,平均增加率0.625 nm/100℃。1 530 nm波段吸收系数整体展宽,且峰值吸收系数下降,平均下降率为—0.19 dB/100℃。600℃以内荧光寿命随温度呈近似线性下降,下降率为—0.23 ms/100℃。600℃以内理论模型能够反应温度造成峰值吸收系数、荧光寿命近似线性变化的趋势。
齐翊陈伟民雷小华张伟李竞飞许亨艺刘显明
关键词:掺铒光纤温度吸收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
基于差分探测的低相干外差干涉间隙测量技术被引量:1
2021年
针对低相干外差干涉间隙测量技术应用于发动机、燃气轮机等设备内部高温、高压、强振等恶劣环境时,面临信号弱、信噪比差导致测量范围受限的问题,提出利用差分探测技术来提升拍频信号信噪比的方法。围绕所提出的方法,建立了严格的间隙测量模型,并从理论上说明了其具有提升信号信噪比、扩大测量范围的优势。为证明方法的可行性,搭建了全光纤低相干外差干涉间隙测量实验验证系统,进行单端探测与差分探测的间隙测量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测量条件下,差分探测方式将信噪比提高了4.22倍,测量范围由10 mm增加到了20 mm。进一步,对系统的测量不确定进行了分析,理论和实验均表明,由于光纤延迟器件扫描速度的不稳定性,系统测量不确定度整体上具有随测量间隙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但在20 mm测量范围内,测量不确定不超过15μm。
李靖张伟邵斌樊星章鹏陈伟民
关键词:光学技术与仪器外差干涉光纤发动机
一种RL算法联合小波变换的中子图像复原方法
提出了一种基于RL(Richrdson-Lucy)算法联合小波变换以解决中子数字图像复原过程中噪声问题的方法,即是将中子数字图像首先进行小波分解,高频子带通常对应于噪声,低频子带对应于图像信息.在高频子带进行软阈值去噪处...
张伟米德伶金炜魏彪冯鹏
关键词:小波变换图像复原
文献传递
光纤光栅谱形复用解调中粒子群算法的参数优化被引量:19
2019年
结合应用广泛的粒子群算法,通过数值仿真,深入探究了其关键参数对解调误差的影响规律,发现光纤布拉格光栅(FBG)谱形复用数量越大,谱形重叠程度越大,关键参数选择的范围越小。以最大解调误差为评价指标,定量分析得出了关键参数的合理设置范围,在优化条件下,FBG谱形复用解调性能得以提升,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
张梅张伟章鹏陈伟民
关键词:光纤光学粒子群算法解调参数优化
一种现场γ射线能谱测量仪的研制
提出一种基于笔记本微机、采用单片机80C31进行现场γ谱数据采集的测量系统,以便在现场直接完成对γ谱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资料处理。实践表明,利用单片机80C31作为现场γ射线测量仪的数据采集系统,体积小、重量轻且成本...
李开龙魏彪王开成张伟
文献传递
光纤布喇格光栅器件应力疲劳评价理论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光纤布喇格光栅器件应力疲劳特性严重影响着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长期可靠性,为了评估光纤光栅器件的应力疲劳特性,分析了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封装结构对疲劳评价的影响,并以表面直接粘接的简化模型评估了光纤光栅器件的应力疲劳特性.从简化模型的基本力学与光学特性出发,提出以光谱特性的边模抑制比和带宽作为评价光纤光栅器件疲劳的指标体系,以传感特性的灵敏度、线性度和应变传递效率作为评价粘接层疲劳的指标体系.设计了基于等强度梁的光纤光栅器件加速疲劳实验,疲劳的应力幅度为500微应变,频率为18赫兹;1000万次疲劳实验后,三支光纤光栅的带宽平均增加2.07%,平均应变传递效率和平均灵敏度分别下降4.5%和3.9%,实验结果说明提出的指标体系能有效地区分粘接层和光纤光栅的疲劳,从而验证了该评价理论的可行性.
舒岳阶陈伟民章鹏刘浩张伟刘显明
关键词:评价指标可靠性光谱特性传感特性
基于双激光位移传感器的超长深孔圆度检测研究
2023年
面向超长深孔管道内壁截面圆度的高精度与快速检测难题,针对基于单个激光位移传感器的传统检测方式存在效率低,受轴心晃动影响大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两个激光位移传感器的点式检测方案,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与数值仿真的方式,对检测装置旋转轴的偏心参数与两个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安装偏差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各参数对深孔管道圆度评价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安装误差的两个激光位移传感器数学校正模型,并搭建了管道圆度检测实验系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于两个激光位移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直接进行圆度评价,对校正之后的数据进行圆度评价,其圆度值从0.30~0.50 mm范围降低到0.05~0.15 mm范围,测量时间由18.7 s缩短到9.8 s。
曹志章鹏刘显明雷小华张伟
关键词:激光位移传感器数值仿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