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娜

作品数:19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电针
  • 6篇针刀
  • 6篇关节
  • 5篇圆利针
  • 5篇关节炎
  • 4篇软骨
  • 3篇蛋白
  • 3篇蛋白表达
  • 3篇针刺
  • 3篇针灸
  • 3篇直肌
  • 3篇膝骨
  • 3篇膝骨关节
  • 3篇膝骨关节炎
  • 3篇细胞
  • 3篇骨关节
  • 3篇骨关节炎
  • 3篇股直肌
  • 3篇关节软骨
  • 3篇CASPAS...

机构

  • 19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作者

  • 19篇李娜
  • 11篇黄怡然
  • 9篇余飞
  • 9篇雷林丹
  • 8篇李玉波
  • 8篇郭长青
  • 7篇金英利
  • 7篇张茜
  • 7篇李文迅
  • 6篇程凯
  • 4篇陶琳
  • 3篇周静
  • 2篇朱江
  • 2篇刘玉祁
  • 2篇马良宵
  • 2篇张鹏
  • 2篇李春华
  • 2篇辛思源
  • 2篇李静
  • 2篇苑鸿雯

传媒

  • 4篇针刺研究
  • 2篇世界中医药学...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5
  • 9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刀、电针和圆利针对实验性KOA模型兔股直肌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制动致关节损伤的治疗机理,观察针刀、电针和圆利针干预对对实验性膝骨关节炎模型兔股直肌中B淋巴细胞瘤-2 (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的X蛋白(Bc...
黄怡然金英利李娜雷林丹余飞李玉波陶琳张茜郭长青
关键词:针刀电针圆利针股直肌
针刀、电针和圆利针对实验性膝骨关节炎兔关节软骨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制动致关节损伤的治疗机理,观察针刀、电针和圆利针干预对关节软骨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6月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和圆利针组,每组9只,用改良的Videman法左后肢伸直位固定制动法建立兔膝关节损伤模型。电针组电针KOA兔左侧"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外膝眼",疏密波,连续波,频率2/100 Hz,强度3 mA,每次20 min,隔日1次,1周3次,共6周;针刀组KOA兔左侧内、外侧副韧带及髌韧带的中点前缘、起、止点进入,刀口线与韧带方向平行,分别松解5次,每周1次,共6次;圆利针进针点与针刀组一致,分别松解5次,每周1次,共6次。通过HE染色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实验性KOA兔关节软骨潮线及间隙、钙化层及深层软骨改变情况;并于扫描电镜下观察关节软骨表面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关节软骨HE染色切片显示,针刀、电针和圆利针有效抑制了软骨基质的退变,促进了软骨的再生修复,且针刀组效果优于电针组和圆利针组,圆利针组优于电针组;扫描电镜下,可见三种疗法均有效改善了软骨表面结构的破坏,且针刀组优于电针组和圆利针组,圆利针组优于电针组。结论针刀、电针和圆利针均能有效改善实验性KOA模型兔软骨组织的损伤情况,并促进软骨细胞的再生修复,进而恢复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以松解法为主的针刀和圆利针的疗效优于电针。
黄怡然李文迅张茜李娜余飞金英利雷林丹李玉波郭长青
关键词:针刀电针圆利针膝骨关节炎软骨
“十一五”期间腧穴病理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查阅"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关于腧穴病理反应研究的文献,显示研究者在此期间发现腧穴的电阻、伏安特性、红外辐射的变化均可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内部的病理信息;腧穴面积的大小和功能的强弱随机体的不同状态而变化,疾病状态下腧穴由沉寂状态转为敏化状态,腧穴的敏化具有一定的组织形态学特征;而腧穴病理反应研究在仪器选择和数据测量上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李春华辛思源刘玉祁张鹏李静郭峥嵘周静王王昜苑鸿雯李娜程凯马良宵朱江
关键词:腧穴病理反应敏化
针刺改善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模型大鼠心功能及外周piezo表达
2023年
目的 探究电针、手针不同机械刺激方式对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模型(CMS)大鼠心功能及外周起效机制研究。方法 SD大鼠50只,根据心电图剔除先天心脏疾病大鼠后纳入40只,随机分为空白、模型、手针、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8周CMS造模,干预组每日造模前针刺“内关”(左右侧交替进行)。采用行为学、心脏超声、HE/Masson染色、qPCR评估大鼠压力应激下心脏和外周组织的应激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好降低(P<0.01),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OE%)减少(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P<0.01),心肌间质纤维化面积以及皮肤组织(SK)、背根神经节(DRG)组织piezo mRNA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手针组开放臂进入次数比例(OT%)、LVFS%增加(P<0.01,P<0.05),电针组LVEF%、LVFS%增加(P<0.05);且两组心间质纤维化面积降低(P<0.01),糖水偏好增高(P<0.01),OE%增加(P<0.01,P<0.05),腧穴SK、DRG组织piezo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 电针、手针均不同程度改善压力应激大鼠心血管功能与外周组织应激水平,其起效机制与降低外周组织piezo表达水平有关。
杨智文许安萍张阳孙千惠仇兴华张宇沁韩丽李娜程凯
关键词:心功能内关穴背根神经节针刺
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大鼠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炎性痛模型的制备
2022年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炎性痛模型并进行评价,为CPPS炎症引起的慢性骨盆疼痛的外周及中枢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采用向大鼠前列腺腹侧叶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的方法制备CPPS炎性痛模型。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变化;分别于造模后7 d,14 d,21 d,28 d,35 d测定大鼠足底和阴囊热刺激疼痛阈值;取材后前列腺组织称重计算前列腺指数;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变化并用半定量法评价前列腺组织损伤程度,以评价模型是否成功。结果:模型成功17只,成模率为85%。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大鼠的活动度、毛发光泽度降低,排尿量增加。足底和阴囊热刺激疼痛阈值显著降低并可稳定维持1个月以上(P<0.01)。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均显著性提高(P<0.01)。前列腺组织肉眼可见明显水肿,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镜下可见腺腔萎缩,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利用向大鼠前列腺腹侧叶注射CFA的方法,可成功复制CPPS炎性痛模型,这将为后续CPPS发病机制的研究,特别是疼痛行为与潜在炎症和神经损伤之间的机制联系提供有价值的工具。
徐畅吴晓玲程凯李娜
关键词:完全弗氏佐剂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盆腔痛
补中益气汤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对气虚发热证大鼠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分析补中益气汤调控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活化转录因子3(STAT3)/STAT3信号通路对气虚发热证大鼠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气虚发热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每组10只。气虚发热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大鼠用于建立气虚发热模型,第18天开始,补中益气汤组给予补中益气汤灌胃治疗5 d,气虚发热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肠道菌群;ELISA法检测CD4^(+)、CD8^(+)、补体C3水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放免法测定乙酰胆碱(Ach)、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补中益气汤可改善气虚发热所致的疣微菌门、互养菌门菌落减少,螺旋体门、埃普西隆杆菌门菌落增多情况(P<0.05)。补中益气汤可改善气虚发热所致的血清CD4^(+)、C3、IgM、IgG水平及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血清CD8^(+)水平升高(P<0.05)。补中益气汤可改善气虚发热所致的Ach、cAMP水平以及cAMP/cGMP降低,cGMP水平升高(P<0.05)。补中益气汤可改善气虚发热所致的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可能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负性调控p-JAK2、p-STAT3蛋白表达,改善气虚发热大鼠的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及神经功能。
刘进娜张婵娟李娜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JAK2/STAT3信号通路肠道菌群免疫功能神经功能
针刀、电针和圆利针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股直肌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6
2014年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制动致关节损伤的治疗机制。方法:6月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和圆利针组,每组9只,用改良的Videman左后肢伸直位固定制动法建立兔膝关节损伤模型。电针组电针左侧"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外膝眼",每次20min,隔日1次,每周3次,共3周;针刀组从兔左侧内、外侧副韧带及髌韧带的中点前缘进针,刀口线与韧带方向平行,分别松解5次,每周1次,共3次;圆利针进针点与针刀组一致,分别松解5次,每周1次,共3次。分别于造模后4、8和12周各时间窗评定各组兔双侧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兔患肢股直肌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的X蛋白(Bax)、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4周出现稳定的实验性膝骨关节炎兔模型。造模后4、8、12周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兔患侧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明显降低(P<0.01);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电针组和圆利针组兔患侧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显著提高(P<0.01)。各组患肢股直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患肢股直肌Bax、Caspase-3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针刀组、圆利针组Bax、Caspase-3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5);电针组上述各指标的变化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圆利针和电针干预膝骨关节炎兔均有治疗效果,针刀和圆利针可通过下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抑制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治疗作用,这与电针治疗关节损伤的机制存在差异。
黄怡然金英利李娜雷林丹余飞李玉波陶琳张茜郭长青
关键词:针刀电针圆利针股直肌
课程思政课在实验针灸学教学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以课程思政为重点,充分挖掘实验针灸学课程的育人元素和育人功能,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时事热点融入实验针灸学的教学中,体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并且在课程的学习中将中医文化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实施价值引领,加强科研引导,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高素质的医德,以及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李娜刘翼天卢峻任秀君嵇波
关键词:实验针灸学教学改革
逆针灸关元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影响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观察逆针灸"关元"对去卵巢大鼠的影响,探讨其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的机制。方法将3月龄SD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逆针关元组、逆灸关元组。术前30 d给逆针关元组和逆灸关元组予以针刺或艾灸,随后制作去卵巢大鼠模型,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行去卵巢手术。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垂体及子宫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雌激素受体(ER)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2、ER和GnRH水平显著降低(P<0.01),FSH和LH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逆针和逆灸组E2、ER和GnRH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FSH和LH水平不同程度降低(P<0.05)。逆针组和逆灸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针和逆灸"关元"均能良性地调节去卵巢大鼠HPO轴的紊乱,其对HPO轴的作用强度基本相同。
李娜程凯周静
关键词:关元针灸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围绝经期综合征
电针、手针“足三里”对慢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慢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致炎类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抗炎类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比较不同针刺方法的效应。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单穴组、电针双穴组和手针单穴组,每组12只。大鼠右后肢足跖皮内注射0.1mL弗氏完全佐剂制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针刺各组于造模第11天起取"足三里"穴进行治疗,每次30min,每周治疗2次,共4周。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IL-2、IL-4及IL-10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IL-4及IL-10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致炎类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01,P<0.05),抗炎类因子IL-2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的IL-4、IL-10水平在炎性反应升高后向正常方向回落(P<0.001,P<0.05)。电针单穴组、电针双穴组和手针单穴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针刺方法即电针单穴、电针双穴和手针单穴均可提高慢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修复功能,且三种针刺方法治疗效应相当,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机体炎性细胞因子的良性诱导,改变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
李文迅黄怡然雷林丹李娜
关键词:电针抗炎细胞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