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 作品数:68 被引量:115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共建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灌木平茬机的枝条排送装置
- 本发明一种灌木平茬机的枝条排送装置,包括排条板,作用为将割倒后散落在其上的灌木枝条通过直线往复运动排送到机器的一端;排条板滑槽,其作用为限定排条板的运动,为排条板的运动起导向作用;排条板销轴,其固连在排条板上,用以通过与...
- 陈忠加刘勇李国雷祝燕邹尚庆蒋乐张硕
- 一种长白落叶松大田育苗的氮肥施用方法
-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长白落叶松大田育苗的施氮方法,属于林木裸根苗培育的施肥技术。采用秋季施肥的方法在长白落叶松播种苗顶芽形成后,分别于9月中旬与10月初,每次施氮30kg/hm<Sup>2</Sup>,两次施肥间隔为2周,...
- 祝燕李国雷刘勇蒋乐史文辉
- 文献传递
- 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与示范
- 马履一甘敬徐程扬蔡宝军翟明普杜鹏志贾黎明王继兴王小平刘勇王希群贾忠奎校建民徐军亮李国雷
- 公益林是以生态安全为主,同时发挥木材供给、游憩休闲等多效益的森林。北京公益林存在结构不合理、生长不良、生物多样性低、生态功能较差等问题。同时,公益林建设已由造林为主转向以经营为主,但国内外尚缺乏可供借鉴的提高公益林质量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树种选择
- 一种栓皮栎容器苗冬季育苗方法
-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栓皮栎容器苗冬季育苗方法,属于林木容器苗的育苗技术。其特点在于充分利用顽拗性种子含水量大、无休眠特性,将栓皮栎种子冬季播种育苗,并对播种时间、温室温度与光照控制、苗木施肥及假植管理等有一整套严格的操作方...
- 李国雷刘勇祝燕蒋乐邹尚庆
- 文献传递
- 让公众了解科学的局限
- 2014年
- 科学有无穷的创造力,而创造又具有两面性,它既能创造和谐,又能带来灾难。只有全面了解科学、科学的优势以及科学的局限,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既发挥科学的巨大作用,又避免可能出现的灾难。
- 刘勇
- 一种林木小粒种子大田育苗方法
- 本次发明的是一种林木小粒种子大田育苗方法,应用领域是农业、林业、花卉、蔬菜等小粒种子大田育苗。常规的覆盖方法是河沙或煤渣灰覆盖播种种子,河沙长期使用会破坏河道资源,还会导致苗圃土壤沙化,煤渣灰呈弱碱性,长期使用对圃地土壤...
- 徐庆华刘勇马履一贾忠奎
- 文献传递
- 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后发赶超之路
- 毕节试验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能否做到后发赶超?怎样才能做到后发赶超?对此,本文作了几点思考。
- 刘勇
- 关键词: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
- 子叶切除与苗圃施肥对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究不同子叶切除强度和苗圃施肥对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效果的影响,为丰富苗木质量调控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3种子叶切除强度(E1/3、E1/2、E2/3)和不切除对照(E0)设置,同时2种苗圃施肥处理(N0、N100),施入相同量的磷钾肥和微量肥料,调查分析生长季末栓皮栎苗高、地径和生物量以及造林1年后苗木形态、养分积累和光合特性。【结果】苗圃不施肥条件下,子叶切除处理均降低造林苗木生物量、养分含量和光合特性。苗圃施肥条件下,E1/3、E1/2处理苗木造林1年后主根生物量较对照(E0)分别增加21.9%、31.7%,侧根生物量分别增加41.4%、45.2%;E1/3、E1/2处理还提高造林苗木根系养分含量和光合特性,促进苗木对光能的利用与碳同化;E1/2处理对单株生物量和养分含量也有显著促进,对光合特性的促进效果比E1/3更佳;而E2/3处理苗木造林后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苗圃施肥并未起到缓解作用,表明子叶自身养分对于苗木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苗圃施肥效果有赖于子叶养分丢失程度。从苗圃和造林2个阶段评价子叶切除效应更为可靠;在子叶切除对造林苗木生长的影响评价过程中,苗木光合特性和生物量、养分含量同等反映苗木生长状况,是评价子叶切除效应的有效、便捷指标。【结论】适度切除子叶结合苗圃施肥有利于提高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效果,切除1/2子叶结合苗圃施肥(每株100 mg N)培育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效果最佳。
- 史文辉李国雷李国雷刘勇苏淑钗刘勇
- 关键词:苗木生长造林效果光合特性
- 一种油松容器苗短日照处理育苗方法
-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油松容器苗短日照处理育苗方法,属于林木容器苗的育苗技术。我国北方春季普遍干旱,春季造林成活率较低,生产上造林更多选择在多雨的夏季进行。但此时,苗木正处于速生期,幼嫩的顶梢易在起苗、运输、造林的过程中被折...
- 蒋乐李国雷刘勇林平祝燕史文辉陈闯奚旺王巍伟刘佳嘉
- 一种研究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新方法
-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研究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新方法,属于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研究技术。传统研究大多以森林凋落物为材料,因凋落物性质存在差异,导致研究结果可比性差。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以往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测定误差大利缺乏统...
- 刘勇王巍伟李国雷陈晓孙巧玉张硕许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