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立明

作品数:10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红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血红蛋白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聚集
  • 2篇血脂
  • 2篇制药
  • 2篇衰老
  • 2篇皮肤
  • 2篇皮肤病
  • 2篇人红细胞
  • 2篇自由基
  • 2篇麦芽
  • 2篇麦芽醇
  • 2篇抗衰
  • 2篇抗衰老
  • 2篇红蛋白
  • 1篇蛋白尿
  • 1篇低毒性
  • 1篇电镜

机构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9篇冯立明
  • 6篇潘华珍
  • 3篇卢红
  • 2篇许彩民
  • 2篇方芳
  • 1篇张之南
  • 1篇查丹玉
  • 1篇潘延
  • 1篇赵德育
  • 1篇王荣新
  • 1篇黄有文
  • 1篇李成合

传媒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生物化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氧化诱导人红细胞囊泡化的电镜观察被引量:1
1993年
红细胞经黄嘌吟,黄嘌呤氧化酶及甲状腺素(T_4)氧化系统损伤后,形态上发生许多变化,扫描电镜下两面凹陷的红细胞变成球状,表面形成许多棘突。透射电镜下红细胞骨架损伤,其网架中的收缩蛋白减少、脱失,最后完全崩解。红细胞质膜形成许多突起,并演变成中空的囊泡,从红细胞上脱落。作者认为这些改变是由羟自由基损伤所致。
赵德育潘延李成合方芳冯立明潘华珍
关键词:红细胞电子显微镜
老化红细胞膜脂膜蛋白的变化
2001年
对老化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研究水平的提高,对老化的认识也逐步深入.由于老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全身性的发展过程,因此也很难有一个既全面又确切的定义及最科学的指标.细胞老化是机体老化的基础,它的变化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属器官的老化.引起老化的理论很多,自由基学说较为公认.体外进行细胞培养,研究细胞老化是一个好的方法.我们应用存储的红细胞为老化细胞模型,研究了其膜脂及膜蛋白的变化.
潘华珍冯立明许彩民卢红
关键词:膜脂膜蛋白细胞凋亡
麦芽醇在制药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麦芽醇的新用途。该化合物对人类或哺乳动物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衰老,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体重,降低血脂以及对某些皮肤病的治疗作用。
冯立明潘华珍
文献传递
麦芽醇在制药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麦芽醇的新用途。该化合物对人类或哺乳动物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衰老,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体重,降低血脂以及对某些皮肤病的治疗作用。
冯立明潘华珍
文献传递
羟自由基对人红细胞氧化囊泡化的作用被引量:6
1994年
红细胞经氧化处理后,发现红细胞膜区带1、2、2.1及3易形成高聚物,同时Hb亦有氧化变性。氧化过程中磷脂(PS、PE)逐渐减少,根据此结果提出氧化产生囊泡化的机制是:首先Hb氧化变性,膜骨架蛋白聚集,从而网架松散,膜磷脂脱离骨架的束缚,膜脂质与膜整合蛋白形成小囊泡从红细胞上脱落。
冯立明许彩民方芳卢红刘晓冰潘华珍
关键词:红细胞自由基
氧化损伤致人红细胞囊泡形成被引量:2
1995年
本实验用羟基产生体系氧化正常人红细胞,观察氧化后红细胞的变化。结果发现氧化损伤可导致红细胞囊泡形成。囊泡主要形态呈球状,直径为0.6-1.0μm,用SDS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发现囊泡蛋白主要含带3,带4.5,带8蛋白和血红蛋白。受氧化损伤后,红细胞Heinz小体的产生增加,膜带3蛋白发生降解和聚集,膜骨架被破坏。上述结果证明氧化损伤可导致红细胞囊泡形成,膜骨架被破坏是囊泡形成的重要因素。
冯立明卢红潘华珍
关键词:自由基红细胞
血红蛋白H病的临床诊断和中药治疗被引量:4
1996年
为了探讨血红蛋白H病的诊断和中药治疗效果,对34例血红蛋白H病进行血红蛋白电泳检查和红细胞包涵体检查,抗碱Hb和HbA2正常范围,HbH浓度0.038~0.2,平均0.12,红细胞包涵体全部病例均阳性,用从红参提取的颗粒纯品抗氧化Ⅱ号(AA2)治疗14例,其中10例Hb及RBC增加,Hb平均增加10.3g/L,认为抗氧化Ⅱ号具有抑制自由基损伤、导致红细胞溶血作用,保护生物膜上膜脂和膜上的蛋白质不受损伤,在临床上起到治疗作用。
黄有文王荣新查丹玉冯立明
关键词:血红蛋白病中医药疗法
蛇毒因子溶血试验简介
1994年
蛇毒因子(Cobra Venom FactorCOF)是从眼镜蛇蛇毒中提纯的一种低毒性,高分子量蛋白质,其分子量为144,000。它能直接激活血清中补体的第3组分(C3),进而激活补体末端组分(C5-C9),破坏靶细胞。在国外,蛇毒因子溶血试验是研究补体溶血机制常用的方法之一,但仅局限于实验室应用。1978年我们从中华眼镜蛇(Naja Naja)蛇毒中提纯了蛇毒因子,改进并建立了蛇毒因子溶血试验(COFT)。我们建立的COFT有如下几个特点:
冯立明
关键词:低毒性COBRA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
附红细胞体病被引量:43
1992年
在我国附红细胞体病是近十几年来才发现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其主要传染源是以羊等为主的各种动物;其病原体可能是原虫或立克次氏体。1981年前后,我国曾在江苏、宁夏等地的家兔、马、驴、牛、羊如人血液中发现,1983年曾从5份人血液中查到附红细胞体,1987年南京等地发现了人附红细胞体病例,最近北京协和医院又发现病例。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有此病报告。为了防止此病在我国流行蔓延,我刊特发表此文,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建议有关单位加强研究,安排必要的流行病学调查,尽早制订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冯立明张之南
关键词:附红细胞体病人畜共患病传染病
全文增补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