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书钧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2篇肿瘤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拷贝数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癌
  • 1篇单纯疱疹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单克隆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端粒酶逆转录...
  • 1篇血浆
  • 1篇循环肿瘤细胞
  • 1篇永生化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机构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篇程书钧
  • 4篇高燕宁
  • 3篇张开泰
  • 2篇郭素萍
  • 2篇肖汀
  • 1篇周鑫
  • 1篇曹邦荣
  • 1篇寿建忠
  • 1篇郑阳
  • 1篇韩廼珺
  • 1篇柏景乔
  • 1篇荣维淇
  • 1篇孙克林
  • 1篇谭金晶
  • 1篇刘滨磊
  • 1篇肖汀
  • 1篇陈实平
  • 1篇路丹
  • 1篇王云
  • 1篇刘宇

传媒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OLC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血浆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肺癌相关蛋白OL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血浆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5~6周龄BalB/c小鼠,OLC1全长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制备OLC1抗体。每只小鼠免疫4次,每间隔2周免疫1次,每次15~30峙抗原蛋白。通过Westernblot方法筛选抗体,制备检测血浆中OLC1蛋白的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并检测281例NSCLC患者和92例健康对照者(性别年龄匹配)血浆中OLC1蛋白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评估OLC1对NSCLC的检测效能。结果共制备了11株特异性好的OLC1单克隆抗体,并成功建立了检测血浆OLC1的ELISA试剂盒,检测范围为1.95~62.50ng/ml。NSCLC患者外周血血浆中位OLC1蛋白水平(124.69ng/m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67.07ng/ml,P〈0.001)。OLC1区分NSCLC和健康对照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5%C1为0.62~0.76),当OLC1的cutoff值为67.72ng/ml时,其灵敏度为84.4%,特异度为51.1%。OLC1区分早期(IA期)NSCLC和健康对照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95%C1为0.6~0.77),其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54.4%。结论NSCLC患者血浆中OLC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可成为辅助临床诊断的候选标志物。
杨龙海肖汀谭金晶陈实平高燕宁程书钧刘向阳孙克林
关键词:血浆抗体单克隆
5个膀胱癌相关基因片段的DNA拷贝数改变及其意义
2015年
目的:探究本实验室前期工作发现的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中DNA拷贝数高频率改变的5个基因片段是否为中国(汉族)人膀胱癌特征性的异常改变。方法:针对上述5个DNA片段:CEP63、FOSL2、GHR、PAQR6、ZFAND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比较它们在白种人来源的商品化基因组DNA、30例健康中国汉族人外周血白细胞、51例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及配对的外周血白细胞的基因组DNA样品中拷贝数改变的情况。结果:除ZFAND3外,另外4个基因在白种人商品化基因组DNA与中国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样品之间均存在DNA片段拷贝数差异。与中国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相比,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EP63、GHR和PAQR6 DNA片段拷贝数均增加(P均<0.05),FOSL2和ZFAND3拷贝数均无显著改变(P均>0.05);膀胱癌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样品中CEP63和PAQR6拷贝数均增加(P均<0.01),FOSL2和ZFAND3拷贝数均减少(P均<0.01),而GHR拷贝数无显著改变(P=0.220)。与膀胱癌患者自身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相比,在肿瘤组织中,CEP63、FOSL2、GHR和ZFAND3拷贝数均增加(P均<0.01),而PAQR6拷贝数无显著改变(P=0.325)。结论:基因CEP63、FOSL2、GHR和PAQR6在中国汉族人与白种人之间存在DNA片段拷贝数差异。在汉族人中,CEP63、GHR基因片段的拷贝数增加很可能是在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获得的基因异常改变;而PAQR6拷贝数增加则可能是膀胱癌患者所携带的遗传变异。
郗昊陈皇柏景乔郑阳寿建忠刘宇程书钧高燕宁
关键词:膀胱癌DNA拷贝数GHR
oHSV1-GFP法检测肝癌循环肿瘤细胞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循环肿瘤细胞在肿瘤转移诊断、个体化治疗/疗效评估及肿瘤转移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其在循环系统中比例极低,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成为临床应用的难点。oHSV1-GFP是一种经过基因修饰的人单纯疱疹病毒。我们将该病毒的复制关键基因ICP4的启动子替换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启动子,并在ICP4下游连接GFP表达盒,以使该病毒在感染细胞后,能在端粒酶逆转录酶转录环境的作用下激活下游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基因。本研究旨在利用该病毒捕获循环肿瘤细胞,从而建立一种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并对该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细胞系、肿瘤组织及正常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情况;抽取正常健康人外周血4ml,将肿瘤细胞系分别按一定梯度加到外周血中,按照MOI=1比例转染重组病毒oHSV1-GFP DNA,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GFP+细胞数,进行该方法检出率的测定;收集临床标本外周血4ml,裂解去除红细胞后,按照MOI=1比例转染重组病毒oHSV1-GFP DNA,24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GFP+细胞并计数,初步检测该方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系及肿瘤组织呈现端粒酶逆转录酶高表达状态,而正常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量低。在该检测方法中,我们将CD45-/GFP+细胞定义为循环肿瘤细胞。检出率测定结果显示:外周血中加入SMMC7721细胞10,50,100(个)的检出数分别为6.8±2.04,40.8±4.04,85.9±7.03,总体检出率为87.9%,外周血中加入Huh7细胞10,50,100(个)的检出数分别为6.6±1.90,39.8±3.88,86.4±7.63,总体检出率为88.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该方法捕获的细胞数与实际肿瘤细胞数呈明显相关性,r2>0.95。应用该方法检测26例肝癌患者及5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显示,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5-/GFP+的细胞
阴丽媛张文肖汀荣维淇王云韩迺君邸雪冰郭素萍刘滨磊张开泰程书钧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单纯疱疹病毒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烯醇化酶ENO1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换被引量:7
2013年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上皮间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非小细胞肺癌发展和转移的一个重要过程,受到众多信号通路的精细调节。经典的丝裂原活化激酶(mitogen activated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是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诱导EMT发生的必要条件。本研究以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为模型,对烯醇化酶(enolase-1,ENO1)影响细胞EMT过程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建立稳定过表达ENO1的A549细胞,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运动能力;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MT过程相关分子标志物的变化;通过TGFβ-1诱导实验检测ENO1过表达对EMT的影响;通过上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诱导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ENO1过表达引起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磷酸化的改变。结果 ENO1过表达抑制A549细胞侧向迁移能力。ENO1过表达还会引起上皮样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上调,同时间质样标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下降;TGFβ-1诱导实验也证实了ENO1对EMT进程的抑制作用。EGF活化实验显示ENO1对ERK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ENO1具有抑制细胞EMT的作用,且很可能是通过抑制MAPK通路来实现。
周鑫张莹韩廼珺郭素萍肖汀程书钧高燕宁张开泰
关键词:肺肿瘤ERK1
永生化上皮细胞系及肺鳞癌细胞系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异的比较研究
2012年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支气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与肺鳞癌细胞系的拷贝数变异探讨肿瘤早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用人类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aCGH)分别测定支气管上皮细胞系Y-BE和肺鳞癌细胞系NCI-H2170的拷贝数,经数据校正,对拷贝数变异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结果:永生化上皮细胞系早代Yp21仅出现了少量的DNA拷贝数变异,而在染色体20 q11~12区段Yp21细胞与HCI-H2170细胞出现了相似的拷贝数变异结果;永生化上皮细胞系晚代Yp113具有类神经细胞黏附基因的拷贝数增加现象;整体来看,从永生化上皮细胞早代到晚代,再与肿瘤细胞比较,DNA拷贝数变异频率不断升高,基因组稳定性逐渐下降结论:通过对永生化上皮细胞拷贝数变异的研究,成功建立了肺癌癌前模型的拷贝数变异谱,部分拷贝数变异可能代表了肿瘤发生发展早期的分子事件,预示了细胞的潜在恶性,这些发现可能为阐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条件。
路丹曹邦荣冯林郭素平程书钧高燕宁张开泰
关键词:拷贝数变异肺鳞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