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露露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旅游
  • 2篇旅游者
  • 1篇度假
  • 1篇度假区
  • 1篇网络
  • 1篇网络文本
  • 1篇乡村
  • 1篇乡村旅游
  • 1篇旅游产业
  • 1篇旅游度假
  • 1篇旅游度假区
  • 1篇旅游伦理
  • 1篇旅游目的
  • 1篇旅游目的地
  • 1篇旅游目的地形...
  • 1篇旅游投诉
  • 1篇旅游形象
  • 1篇旅游业
  • 1篇旅游业态
  • 1篇旅游真实性

机构

  • 6篇云南大学

作者

  • 6篇李露露
  • 2篇张冬
  • 2篇吕宛青
  • 1篇杜靖川

传媒

  • 2篇科教导刊(电...
  • 2篇旅游纵览(下...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旅游论坛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昆明市呈贡区旅游形象口号设计探析
2017年
旅游形象口号是以简短的文字展示目的地独特的地域特征与文化特点并提出旅游目的地的理念核心,是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昆明市呈贡区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呈贡区位条件、资源条件,以及旅游形象影响因素为参考,分析优势、定位旅游形象,进一步提出呈贡区旅游形象口号。
李露露
关键词:旅游形象旅游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形象
试论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旅游业态的转型因素与表现
2017年
“业态”一词源于流通业,用以描述其不断发展的经营形态,旅游业态是通过综合流通业的理论来分析旅游行业的业态增长。本文以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为例,通过分析该集团业态转型与发展历程,尝试探讨促进其业态转型的因素与业态转变表现。
李露露
关键词:旅游度假区旅游业态
旅游真实性与旅游伦理建设的互动性作用分析
2017年
旅游伦理的建设,能够规范旅游者的相关行为,平衡旅游活动参与者的利益,促进旅游真实性的实现。旅游者对旅游真实性的追求,有利于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旅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旅游伦理的建设。本文通过对旅游真实性和旅游伦理的内容进行探讨,对二者的互动作用进行了辨析。从理论上论证了旅游真实性的实现能够促进旅游伦理的建设,旅游伦理的建设能够促进旅游真实性的实现,并构建了二者互动作用的模型。
李露露
关键词:旅游伦理伦理建设旅游者旅游真实性旅游
乡村旅游产业链内涵与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从产业链的视角和基本理论出发,认为乡村旅游产业链是以乡土文化为依托,基于分工协作而满足城市居民旅游需要,涉及当地政府、农户、外来投资者、旅游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产品链、协作链和价值链,建立了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基本框架。乡村旅游产业链具有政府起主导作用、模块化的网状协作、多个产业相融合、产业链本地化等特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于完善产品链、充分发挥协作链的支柱作用、整合价值链、夯实乡土文化的根基。
吕宛青张冬李露露
关键词:乡村旅游产业链产品链价值链
西南地区旅游产业区域集聚水平研究
2017年
本文利用区位商、产业基尼系数、产业集聚度指数对西南地区三省一区一市的旅游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利用Arcgis可视化手段对全国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进行展现,并对全国范围内西南地区发展地位、旅游产业各行业集聚度及其与区域GDP的关系分析得出:西南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大致相同,与东部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发展相对滞后;西南地区区域内旅游要素结构发展错位,星级饭点、旅行社与其它旅游企业在区域内部集聚程度不均衡;西南地区对旅游产业的依赖性较强,因其易受影响的特性,区域内各行业的集聚程度与区域GDP的相关关系不显著,波动性较大。
李露露
关键词:旅游产业
基于旅游者视角的旅游投诉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以云南省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从旅游者视角对旅游投诉进行研究,对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2014—2016年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为数据来源,以云南省的投诉案例作为研究样本,借助网络文本分析方法,从旅游者视角对旅游投诉的特征、内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投诉逐年增长,呈现出时间和空间的集聚趋势,时间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空间主要集中在昆明、大理、丽江;导游、旅行社和景区是主要投诉对象,旅游购物是投诉重点,严重损害了目的地的旅游形象。根据研究结果,从旅游投诉机制、导游管理、旅游购物、游客教育、旅游目的地形象维护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吕宛青张冬李露露杜靖川
关键词:旅游者旅游投诉网络文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