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波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疗法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化学疗法
  • 2篇放疗
  • 2篇放射疗法
  • 1篇移动度
  • 1篇预后价值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食管
  • 1篇食管胃
  • 1篇食管胃结合部
  • 1篇术后
  • 1篇术前
  • 1篇术前放疗
  • 1篇肿瘤

机构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4篇亓姝楠
  • 4篇李晔雄
  • 4篇王淑莲
  • 4篇金晶
  • 4篇刘跃平
  • 4篇宋永文
  • 4篇房辉
  • 4篇唐源
  • 4篇唐玉
  • 4篇陈波
  • 3篇王维虎
  • 3篇任骅
  • 3篇卢宁宁
  • 1篇王鑫
  • 1篇荣庆林
  • 1篇杨勇
  • 1篇欧阳汉
  • 1篇刘侃
  • 1篇王智
  • 1篇钟秋子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年份

  • 4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化疗顺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放疗和化疗顺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 154例T1~2N0~3单侧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放疗和化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先放疗后化疗组(先放疗组)603例,先化疗后放疗组(先化疗组)551例。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全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3.0%和97.8%。先放疗组和先化疗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8.6%和9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先放疗组和先化疗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7%和9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0)。先放疗组和先化疗组Luminal A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9.6%和9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9);先放疗组和先化疗组Luminal B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2%和9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0);先放疗组和先化疗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先放疗组和先化疗组HER-2阳性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0.1%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先放疗与先化疗比较,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先化疗组HER-2阳性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优于先放疗组,先放疗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优于先化疗组。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放化疗顺序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钟秋子王智唐玉荣庆林王淑莲金晶王维虎刘跃平宋永文房辉陈波亓姝楠李宁唐源张江鹄李晔雄
关键词:乳腺肿瘤放射疗法预后
术前放疗中食管胃结合部病灶移动度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探索食管胃结合部(GEJ)腺癌在术前放疗过程中移动度范围。方法 纳入接受GEJ腺癌术前同步放化疗14例患者,胃镜直视下于肿瘤上、下缘或四周分别置入钛夹标记肿瘤边缘。8例患者采用4DCT定位共获得位于GEJ的8个钛夹分次内图像98套供分析,12例患者在放疗前5次、第7、12、17、22次分别进行CBCT共获得分次间图像90套供分析。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肿瘤分次内动度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上分别为(0.92±0.95)、(2.27±2.73)、(9.95±5.48) mm,分次内动度头脚方向大于左右方向(P=0.000)和腹背方向(P=0.000),腹背方向大于左右方向(P=0.000)。肿瘤分次间动度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上分别为(6.56±4.19)、(5.69±3.29)、(6.49±4.37) mm,分次间动度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均大于腹背方向(P=0.031、0.044),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差异不显著(P=0.956)。为保证90%肿瘤体积接收95%处方剂量,在GEJ病灶的左右、腹背、头脚方向分别外放19.4、14.6、27.2 mm,可在术前放疗期间较好覆盖肿瘤分次内和分次间的移动度。结论 GEJ肿瘤在术前放疗中分次内和分次间移动度均较大,需在精确治疗中给予考虑并寻找新方法限制肿瘤移动。
唐源崔伟杰王鑫金晶李帅李宁刘文扬任骅房辉王维虎宋永文刘跃平王淑莲李晔雄陈波唐玉亓姝楠卢宁宁
关键词:术前放疗移动度
Ⅱ期上呼吸消化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受累区域淋巴结水平的预后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分析区域淋巴结转移范围在Ⅱ期上呼吸消化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UADT-NKTCL)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87—2013年间本院初治的97例Ⅱ期UADT-NKTCL患者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范围与预后关系。全组患者52例原发鼻腔,45例原发鼻腔外上呼吸消化道。多数患者接受以放疗为主治疗,65例接受放化疗,27例单纯放疗,5例单纯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5年OS、PFS分别为57%、49%。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都显示伴有下颈(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以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更差,其中位生存时间仅19.3个月,2、5年OS分别为28%、11%,而未伴有下颈淋巴结受累的Ⅱ期患者5年OS达68%(P=0.000)。治疗模式明显影响预后,综合治疗患者5年OS、PFS分别为64%、52%,显著优于单纯放疗或化疗患者的40%(P=0.006)和42%(P=0.088)。结论 区域淋巴结受累水平是Ⅱ期UADT-NKTCL的独立预后因素,伴有下颈淋巴结受累患者预后很差。
吴润叶亓姝楠陈波刘侃金晶王淑莲刘跃平宋永文唐源唐玉李宁卢宁宁任骅房辉杨勇王维虎欧阳汉李晔雄
关键词:预后
DIBH技术对纵隔淋巴瘤累及部位放疗靶区与OAR受量影响
2017年
目的 探讨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对纵隔淋巴瘤放疗靶区和正常组织受量影响。方法 前瞻性采集连续收治的5例Ⅰ、Ⅱ期纵隔淋巴瘤病例。采用受累部位照射和蝴蝶野设野原则,对比DIBH和自由呼吸(FB)扫描时靶区绝对体积变化、重要OAR绝对剂量体积和相对剂量-体积差别。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5例中位年龄30岁。与FB相比DIBH时靶区绝对体积化疗前GTV缩减29.4 cm3(P=0.006),PTV缩减322 cm3(P=0.005);肺绝对体积平均增大1456 cm3(P=0.001),心脏宽度缩小1.3 cm (P=0.012)。DIBH时心脏和肺Dmean显著降低(心脏为8.5 Gy∶11.6 Gy,P=0.022;肺为7.6 Gy∶11.6 Gy,P=0.000)。比较受一定水平照射的绝对体积时,心脏在高剂量水平V15及以上显著降低(P均〈0.05)。DIBH时肺和心脏相对百分比在所有剂量水平(V5—V35)均显著小于FB (P均〈0.05)。结论 纵隔淋巴瘤放疗,DIBH技术能显著缩小PTV,增加肺体积,且显著降低心肺Dmean和V5—V35水平的相对剂量-体积参数。
亓姝楠刘志强曹莹刘守福房辉任骅陈波唐玉卢宁宁李宁唐源宋永文刘跃平王淑莲金晶李晔雄
关键词:纵隔淋巴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