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艳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PBL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检验医学本科的学生8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级40名(对照组),2013级40名(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LBL),观察组给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结果观察组的问诊内容、问诊技巧、基础知识、病例知识等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诊断学的学习成绩和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 周海艳
- 关键词:PBL教学法诊断学教学教学满意度
- 皮质下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危险因素及随访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中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的危险因素,随访分析危险因素对皮质下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subcortical 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SVMCI)的影响。方法根据Erkinjuntti提出的核磁共振诊断标准及神经心理学测验筛选139例SVMCI患者,记录相关危险因素,随访1年后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状态,分为三组,即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组,SVMCI组和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认知功能正常组。结果基线水平观察,三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受教育年限、2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年限是认知损害的保护因素,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SVMCI患者更易出现认知损害加重(均有P<0.05)。结论积极控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血管危险因素对预防SVMCI转变为痴呆具有重要意义。
- 杨庆宇潘攀周海艳孙中武
- 关键词:血管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