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宁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勤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部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损伤识别
  • 1篇悬臂
  • 1篇悬臂梁
  • 1篇液舱
  • 1篇液舱晃荡
  • 1篇振动
  • 1篇振动传递率
  • 1篇内水
  • 1篇梁板
  • 1篇梁板结构
  • 1篇晃荡
  • 1篇荷载
  • 1篇板结构
  • 1篇冲击荷载
  • 1篇传递率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重庆通信学院

作者

  • 3篇韦灼彬
  • 3篇张宁
  • 1篇熊先巍
  • 1篇项成安
  • 1篇董琪
  • 1篇吴森

传媒

  • 1篇工业建筑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海军工程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晃荡液舱内水动冲击力的分段仿射模型
2012年
针对舱内晃荡液体与舱壁的相互作用,对舱内水动冲击力的等效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基于混合系统理论,建立了强非线性液体晃荡的等效摆分段仿射模型,重点对矩形液舱的简化等效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ow3D对矩形液舱内的强非线性液体晃荡进行了数值仿真。理论分析表明:分段仿射模型更符合刚性碰撞的假定,可以更有效地描述等效摆和舱壁碰撞时的速度跃变。仿真结果的对比表明:受到激励时,等效摆分段仿射模型所产生的力与Flow3D计算的结果比较接近,利用此模型可以恰当地描述强非线性液体晃荡。
熊先巍韦灼彬项成安张宁
关键词:液舱晃荡
基于振动传递率的损伤识别仿真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研究基于振动传递率的损伤识别方法的可行性,以一钢悬臂梁为例,进行了多种仿真试验,分别研究了振动传递率的可重复性、损伤敏感性和损伤位置敏感性。仿真试验结果显示:振动传递率不依赖于结构激励荷载;对损伤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能识别结构损伤位置。相对于多位置损伤识别相比,其对于单位置损伤识别具有更好的效果。
韦灼彬吴森张宁
关键词:悬臂梁振动传递率损伤识别
基于加速度传递率的梁板结构冲击损伤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实际工程结构的损伤工况,针对冲击荷载难以度量和准确定位的实际情况,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以相邻测点和多测点体系的加速度动力响应为基础,将基于加速度传递率函数的损伤指标引入到平台梁板结构的损伤识别研究中。对测得的结构加速度响应进行傅里叶变换,以中心测点为参考点,计算与周围各个方位测点两两之间的传递率函数,构造新的损伤指标,并由此识别损伤位置。平台梁板数值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对边界连接处损伤工况识别的有效性。
张宁韦灼彬董琪
关键词:冲击荷载损伤识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