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思静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硅藻
  • 1篇硅藻土
  • 1篇ZN
  • 1篇CU
  • 1篇MN

机构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作者

  • 1篇雷明婧
  • 1篇王平
  • 1篇朱君
  • 1篇朱思静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液/固体系Cu^(2+)、Zn^(2+)、Mn^(2+)在硅藻土表面的吸附行为与特性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深入了解液/固体系Cu^(2+)、Zn^(2+)、Mn^(2+)在硅藻土表面的吸附行为与特性,为硅藻土在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上的应用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采用静态吸附试验对Cu^(2+)、Zn^(2+)、Mn^(2+)在硅藻土表面的吸附条件、性能、行为与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硅藻土投加量和离子初始浓度对硅藻土吸附Cu^(2+)、Zn^(2+)、Mn^(2+)的影响均可归结为液/固比(液相离子与硅藻土的质量比)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液固比均不利于吸附,硅藻土吸附Cu^(2+)、Zn^(2+)、Mn^(2+)所需的最佳液/固比分别为0.025、0.100和0.100.溶液初始pH值对硅藻土吸附Cu^(2+)、Zn^(2+)、Mn^(2+)的影响主要与溶液初始pH值与硅藻土等电点(2.0)之间的距离有关,接近或低于硅藻土等电点都不利于吸附,过高的pH值会使Cu^(2+)、Zn^(2+)、Mn^(2+)发生沉淀,也不利于吸附,硅藻土吸附Cu^(2+)、Zn^(2+)、Mn^(2+)所需的最适溶液初始pH值区间分别为4.0~6.0、4.0~7.0和4.0~7.0.溶液温度对硅藻土吸附Cu^(2+)、Zn^(2+)、Mn^(2+)的液膜扩散、颗粒扩散和吸附反应3个过程的影响不一致,导致对吸附量的影响无明显规律.硅藻土对Cu^(2+)、Zn^(2+)、Mn^(2+)的吸附分别符合Langmuir、Tenkin、Freundlish等温吸附模型,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反应容易进行,在40 min达到平衡,吸附容量(25℃时)理论值分别为4.335、23.031、3.844 mg·g^(-1).吸附是自发的、吸热的、无序性增加,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为发生在孔道内部的吸附反应.
朱健王平雷明婧杨雨中朱君朱思静
关键词:硅藻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